李义诗集58 第8章

作者:李义逐日 分类:短篇 更新时间:2025-11-15 19:52:14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题玉门关】

沙起天衣古,关横地脉孤。

之涣曾题句,风烟忆故都。

赏析:

《题玉门关》赏析

此诗四句二十字,以“沙—关—史—情”为线,将玉门关的边塞苍茫与人文记忆凝于笔端,既绘其“壮貌”,更传其“苍凉魂”。

首句“沙起天衣古”,以奇喻破题——将漫天飞沙比作“古色的天衣”,妙处有二:一是状风沙之态,飞沙弥漫时,如天披旧衣般笼盖天地,既写尽沙漠风沙的绵密壮阔,又避了“狂沙”的直白;二是点“古”之韵,“天衣古”三字自带岁月沉淀感,暗合玉门关作为丝路古关的历史厚重,开篇便将自然景观与“古老”特质绑定,奠定全诗苍凉基调。

次句“关横地脉孤”承接沙景,聚焦玉门关本身。“横”字写尽关隘的雄浑:玉门关横亘于沙漠戈壁间,如截断地脉般挺拔,尽显“一夫当关”的气势;“孤”字则道尽其处境——茫茫沙海中,唯此关独立,既写地理上的孤寂,也暗衬边塞的荒凉。“沙起”的动与“关横”的静相衬,“天衣古”的阔与“地脉孤”的独相映,瞬间勾勒出玉门关“沙绕雄关”的经典边塞图景。

第三句“之涣曾题句”引入典故,让古关有了“诗魂”。“之涣”即唐代诗人王之涣,其《凉州词》中“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道尽边塞的苍凉与戍人的愁思,成为玉门关的“文化名片”。“曾题句”三字虽简,却将千年前的诗人情思与当下的关景勾连,让玉门关不再是孤立的古迹,而是承载着唐诗边塞情怀的“活载体”,为自然之“壮”注入人文之“深”。

末句“风烟忆故都”收束全诗,将景与史的苍凉化为情的绵长。“风烟”既是沙漠中风沙与雾气交织的实景,也暗指边塞的战乱与过往;“忆故都”则以“忆”字破题——风烟仿佛在追忆远方的故都,既写尽边塞与中原的阻隔,也藏着戍人、行旅对故土的思念,更让千年古关的沧桑有了情感落点。此句以“风烟”呼应首句“沙起”,以“忆”呼应“古”与“题句”,让景、史、情浑然一体,余味满是边塞的沉郁与悠远。

全诗从“沙之形”到“关之态”,再到“诗之史”,最后到“情之忆”,层层递进,二十字便写尽玉门关的“雄”与“孤”、“古”与“愁”,堪称“以极简笔墨,绘边塞大境”。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