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诗集58 第7章

作者:李义逐日 分类:短篇 更新时间:2025-11-15 19:52:14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题寒山寺】

雨重神敲钟,古寺隐烟浓。

张继曾泊夜,渔火映霜踪。

赏析:

《题寒山寺》赏析

此诗四句二十字,以“雨钟”为引,织就寒山寺“景、史、情”交融的画面,既写尽古寺雨中之幽,又藏尽千年诗韵之深,凝练而意丰。

首句“雨重神敲钟”,以奇喻破题——将密沉的雨声比作“神敲响的钟声”,妙处有二:一是状雨之“重”,雨声密集厚重时,恰如钟声悠远绵长,听觉上形成通感,让雨景有了寺庙特有的肃穆气韵;二是扣寺之“魂”,寒山寺以钟声闻名,此句借“神敲钟”的想象,让自然雨声与古寺钟声浑然一体,开篇便为寒山寺蒙上一层空灵又庄严的滤镜。

次句“古寺隐烟浓”承接雨景,绘出视觉画面。“烟浓”既是雨雾蒸腾之态,也暗合古寺香火缭绕之景,而“隐”字是点睛之笔——正因雨重烟浓,古寺才若隐若现,褪去了尘世的清晰,多了几分清幽淡远,让“古寺”的“古”与“幽”在朦胧中更显突出,近景的雨、中景的烟、远景的寺,层次分明,如入水墨画卷。

第三句“张继曾泊夜”引入典故,让景有了“诗魂”。唐代张继夜泊枫桥,听寒山寺钟声写下“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句以“曾泊夜”三字,将千年前的诗人身影拉到眼前,让眼前的雨寺烟景,与张继笔下的“夜泊”场景隔空对话,瞬间为寒山寺注入人文厚度——这不再是一座孤立的古寺,而是承载着唐诗记忆的文化地标。

末句“渔火映霜踪”收束全诗,又勾连古今。“渔火”呼应张继诗中的“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寒山寺夜景的经典元素;“霜踪”既写雨后天凉、霜痕初现的实景,也暗指张继当年“霜夜泊船”的踪迹。“映”字让渔火的暖与霜踪的冷相衬,既绘出当下寒山寺的夜之静,又让千年前的“霜夜”与当下交融,余味绵长。

全诗从“听雨”的听觉,到“见寺”的视觉,再到“忆人”的历史,最后到“融景”的共情,层层递进,二十字便将寒山寺的自然之幽、历史之厚、诗韵之深熔于一炉,堪称“以小诗藏大境,以浅语含深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