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诗集58 第10章

作者:李义逐日 分类:短篇 更新时间:2025-11-15 19:52:14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题阳关】

风劲卷残芜,马老欲归途。

摩诘曾折柳,关楼认旧衢。

赏析:

《题阳关》赏析

此诗四句二十字,以“景—情—史—境”为脉络,将阳关的边塞苍凉、行旅归思与人文记忆缠结,既绘出古关的雄浑之貌,更藏尽“离别与归途”的绵长意绪,语简而情浓。

首句“风劲卷残芜”,以景破题,立住阳关的边塞基调。“劲”字写尽大漠之风的凛冽,“残芜”状出戈壁草木枯疏的萧瑟,风卷残芜的画面,既具象化了阳关“黄沙万里”的地理环境,更以“苍凉”为全诗铺垫底色——这不仅是自然之景,更是行旅之人眼中“前路漫漫”的心境投射。

次句“马老欲归途”承接景语,转写人情,却借“马”托意。“马老”既写旅途劳顿,马已倦怠,更暗喻行旅之人的疲惫与思乡;“欲归途”直白点出核心情感,将马的“欲归”与人间的“思归”相融,让“苍凉之景”与“归思之情”自然勾连,一句便藏尽“久客思乡”的共情。

第三句“摩诘曾折柳”引入典故,为古关注入文化魂。“摩诘”即王维,其“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名句,让阳关成了“离别”的文化符号;“折柳”是古代惜别之俗,此句将千年前的送别场景拉至眼前——王维曾在此折柳送友,而今“马老欲归”的行旅,恰与当年的“离别”形成时空对照,让阳关不再是孤立的关隘,而是承载着无数离愁的“情感地标”。

末句“关楼认旧衢”收束全诗,以“认”字点睛,妙不可言。“旧衢”既呼应前句修正“旧途”的巧思(“衢”指古关周边的道路,更贴合阳关作为丝路节点的属性),又让“关楼”有了“记忆”——历经岁月的关楼,仿佛仍能辨认当年的归乡路,既暗合“马老欲归途”的盼归之心,又以“旧衢”勾连王维时代的“离别路”,让“归途”与“来路”在关楼的注视下交汇,时空感顿生,余味满是古关的沧桑与温情。

全诗从“风卷残芜”的实景,到“马老思归”的实情,再到“摩诘折柳”的史影,最后到“关楼认衢”的虚境,层层递进,将阳关的“形”(关、风、衢)与“神”(离别、归思、记忆)熔于一炉,堪称“以小诗写尽古关千年意”。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