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三日后,

永昌元年,九月二十日,

陆沉来到此世的第十八日。

广安城,西坊营。

此地本是广安守军的驻所,占地颇广,校场宽阔,营房连绵。

在陆沉与王幼安一番深谈,透露了那布武天下的宏愿之后,其大感动,不过两日,

王幼安便以河阳道暂摄政事的身份,雷厉风行地将这处营盘彻底清空并修缮了一番,

连带地契文书,一并送给了陆沉,作为他那新立武盟的驻地。

此刻,西坊营内,人声鼎沸,与往日的肃杀军旅之气截然不同。

巨大的校场之上,人头攒动,黑压压一片,粗略看去,竟有数千之众。

营门之外,更是车马簇簇,人流如织。

两扇新漆的朱红营门大敞,但门前却设了一道栅栏,由八名腰佩弯刀、神色冷峻的汉子把守。

栅栏外,等候入内的队伍排出数十丈远,各色人等皆有,锦衣华服者与布衣平民混杂,但无一例外都被拦在外面。

栅栏入口处,设有一张长案,三名门房,收受拜帖礼物,高声通名。

他们身后,几名健仆忙着将收到的贺礼分类登记,抬到一旁临时搭建的棚子下堆放。

那棚子里已然堆积了不少箱笼、锦盒,在秋日阳光下反射着各色光泽。

“城南李记布行,献上等苏缎百匹,玉如意一对,恭贺武盟成立!”

“城西张氏米行,奉白银五百两,精米五十石,祝武盟威震河阳!”

“河阴道赵家,献紫金铜人像一尊,百年山参两支,东海明珠一斛!祝武盟成立!”

……

唱喏声此起彼伏,贺礼从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到药材特产、兵器甲胄,应有尽有。

营门外排队的人群翘首以盼,既想一睹那位传说中陆宗师的风采,也想看看这新立的武盟究竟是何等气象。

校场北面,临时搭建了一座丈许高的木台,铺着红毯,显得颇为隆重。

木台后方,则是一座三层的石砌塔楼,本是军中瞭望指挥之用。

此刻,陆沉便独自一人,负手立于塔楼顶层敞开的望台之上。

他依旧是一身玄黑衣袍,

如墨的长发随意披散,俯瞰着下方那场因他而起的喧嚣。

指尖,缓缓捻动着念珠。

从这高处望去,

营门处的喧闹、校场中的人群,乃至更远处广安城的街巷屋宇,尽收眼底。

他就像一个超然物外的旁观者,冷静地注视着这一切。

下方校场的人群,泾渭分明地分成了几部分。

最靠近木台、位置最好的区域,摆放着数十张梨花木椅,坐着的大多是广安城内有头有脸的人物。

他们衣着华贵,气度不凡,彼此间低声寒暄,眼神却不时瞟向高台,

更不时望向塔楼顶端那道隐约的身影,目光中充满了忌惮。

陆沉的传闻早已如同长了翅膀般传遍广安。

这等人物立盟,谁敢不卖几分面子?

即便心中不以为然,表面功夫也需做足。

在这群“贵宾”之后,则是站着年纪不一、但大多精气神饱满的年轻人。

他们是从全城乃至周边招募而来的“好武后辈”,

其中不乏各家派来“投石问路”的子弟,总共一百人。

而校场的左右两侧,则显得朴素许多。

左侧是六百名青壮男子,年龄多在二十上下,大多面色黝黑,手掌粗糙,

他们是这三日里,陆沉遣人从广安城内外的贫苦人家、流民之中招募而来的。

右侧,则是三百名年纪在十岁以下的孩童。

同样来自城中贫苦之家,甚至有不少是失去父母的孤儿。

这便是陆沉为武盟草创的骨架,

以城中各家“俊杰”为表,以贫苦青壮为骨,以孩童为血。

此刻,木台之上,主持这场武盟成立大典的,

赫然是伤势未愈、脸色依旧有些苍白的妙仁。

这位落霞谷的真人,穿着一身道袍,站在铺着红毯的高台上,

面对着下方数千道目光,表情颇有些不自然,

妙仁干咳一声,运劲放声,使声音清晰地传遍校场:

“……夫武,止戈为武,乃强身健体、保家卫国之基业……

今有陆沉,陆宗师,悲天悯人,见天下百姓孱弱,易遭荼毒,

故欲立武盟,聚天下有志之士,传强身之术,授护命之技,

使天下百姓,人人如龙,再不惧外侮内乱……”

他的声音平稳,但所说的内容,却让台下不少世家豪强代表眉头微蹙。

但看了看塔楼顶端那道身影,无人敢出声质疑。

妙仁的讲话乏善可陈,多是些冠冕堂皇的套话。

台下众人,除了那些被招募的青壮孩童听得一脸认真外,

其余人多是心不在焉,只等着这过场快点走完。

终于,在一段冗长而枯燥的陈述后,妙仁提高了声调,宣布道:

“……故此,老夫妙仁,受陆宗师之托,于此宣告,

武盟——

今日成立!”

话音落下,台下立刻爆发出一阵热烈至极、近乎夸张的掌声。

就在这片喧嚣中,

塔楼顶端,

一直静立如雕塑的陆沉,

缓缓举起了手中的玉樽,没有看塔下任何人,

而是遥对那高悬于苍穹的煌煌大日,

放声长吟,声音久久回荡在广安城的上空:

“江鲫成龙无数,谁人可钓乾坤鲤?”

“昆仑自倒,沧溟任覆,苍生皆蚁。”

“十五日间,竟斩断、逝川流水。”

“笑古今敌手,星沉月落,须臾事,青锋里。”

“曾见胡尘万里,尽腥膻、山河危矣。”

“金戈铁骑,灰飞烟灭,寒芒初试。”

“独坐苍穹,九州霜冷,孤灯犹炽。”

“问苍茫宙合,英雄二字,刻何人碑?”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