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赵鸿志的手刚从库门锁扣上松开,坡顶传来三声短促哨音,紧接着是一长音。他猛地抬头,哨声撕破了山脊边缘的寂静。他没再看军械库一眼,转身抓起靠在墙边的步枪,朝着指挥所方向疾步奔去。

工具包在肩上颠簸,金属边缘不知何时磨破了布料,露出一角刻痕。他没察觉,只在心里默算着从军械库到临时指挥点的距离。三分钟,最多三分钟,各火力点必须接到预警。

半路上,通讯员小林迎面撞来,几乎收不住脚。他喘着粗气,声音发颤:“北岭三号哨……发现日军纵队,一个中队左右,带两挺轻机枪,正往南谷口方向推进!”

赵鸿志立刻从腰间抽出竹哨,用力吹响。三短两长,一级战备信号。哨音在山谷间回荡,远处几个隐蔽火力点的哨兵闻声而动,迅速进入掩体。他一边继续前行,一边低声命令小林:“通知南线,马克沁阵地准备接敌,雷区按预案间歇供电,跳频信号同步启动。”

小林点头,转身要走,赵鸿志又叫住他:“再派两人去东线,务必找到张猛,让他们立刻归建。”

小林应声而去。赵鸿志加快脚步,脚下的碎石滚落坡底,发出几声脆响。

与此同时,陈启铭正蹲在河床边缘,检查一名战士的步枪归零情况。他刚抬起手,听见哨音,立即站起,从通讯员手中接过望远镜,几步跃上高坡。远处山脊轮廓清晰,晨雾尚未散尽,但北岭方向已有尘土扬起。

他拧开望远镜旋钮,视野中,几道人影在山腰处移动,呈散兵线推进。钢盔反光在树影间闪烁,行进路线刻意绕开东侧塌方区——那片区域昨日才被标记为通行障碍。

“他们知道地形。”陈启铭低声说。

他迅速下令:猎户路木台改为临时指挥点,通信兵架设野战电台,启用跳频系统短波频段;传令兵分三路出发,一赴南谷口通知马克沁阵地,二往东线召回张猛部,三至后勤点确认照明弹与信号弹库存。

地图摊在木台上,他用红笔圈出南谷口转弯处,笔尖顿了一下,抬头问通信兵:“西侧高地视野能否覆盖第三拐弯?”

通信兵摇头:“有死角,拐弯后五十米内无法直视。”

陈启铭盯着地图,没再说话,只在拐弯处画了个三角标记,随后下令:“通知西侧高地,调整马克沁射角,预留修正时间。”

传令兵整装待发,陈启铭特意叫住其中一人:“若遇张猛,告诉他,刀留着,枪先用。”

传令兵点头,背起步枪,沿河床向北而去。

张猛正带着突击组沿干涸溪道返回。队伍行至中段拐弯处,忽然前方腾起一团灰白烟雾,迅速弥漫开来。他抬手示意全队卧倒,自己伏在一块岩石后,屏住呼吸。

烟雾缓缓扩散,遮住了前方二十米的视野。没有枪声,没有脚步,只有风穿过石缝的低鸣。

一名日军侦察兵从烟雾边缘探出身,缓缓前移,枪口朝下,显然在试探。他走到距岩石约十五米处,停下,抬头张望。

张猛缓缓抬起步枪,瞄准其钢盔。扳机轻扣,枪声炸响。

钢盔被子弹掀飞,日军兵扑倒在地。其余人影迅速散开,伏在掩体后。

几秒后,远处山坡上,一挺轻机枪开火。子弹扫过河床石壁,火星四溅,碎石崩飞。张猛立即下令还击,但只准单点射击,压制对方侦察意图。

枪声在山谷中回荡,南谷口方向的马克沁阵地已进入待命状态。赵鸿志赶到临时指挥点时,陈启铭正通过望远镜观察敌情。

“先头部队,一个加强小队,试探火力。”陈启铭说,“没带重武器,应该是侦察性质。”

赵鸿志点头:“西侧高地已调整射角,雷区供电正常。”

陈启铭收回望远镜,下令:“全军一级战备,各阵地封锁视野,没有命令,不准随意开火。让张猛部尽快归建,我们不能在明处暴露太多。”

赵鸿志转身去联络南线,刚走两步,通信兵忽然报告:“南谷口方向发现第二批日军,正沿山脊隐蔽接近,人数不明。”

陈启铭重新举起望远镜。远处山脊,几道人影贴着岩石移动,动作整齐,间隔均匀。他注意到,对方轻机枪射击后,总在三发点射后停顿两秒,节奏稳定得近乎机械。

“这不是普通部队。”他说。

赵鸿志也察觉异常:“他们行进路线避开了所有预设雷区标记点,像是……提前知道。”

陈启铭没接话,只盯着地图上南谷口的三角标记。他忽然想起什么,问:“昨天遗落的那枚绊线零件,现在在哪?”

赵鸿志一怔:“在我工具包里。”

“立刻送过来。”陈启铭说,“我要比对痕迹。”

赵鸿志快步返回途中,张猛已率队脱离接触,沿河床后撤。他走在最后,枪口始终对着烟雾消散的方向。一名战士低声问:“为什么不追?”

“敌在明,我在暗。”张猛低声道,“他们想逼我们开火,暴露位置。”

队伍加快脚步,向南谷口侧翼高地靠拢。

赵鸿志回到指挥点,从工具包中取出那枚编号“7-3-9”的绊线触发器。陈启铭接过,翻过背面,用放大镜仔细查看那道弧形刻痕。他取出一张纸,对照李叔前日送来的情报图边缘的极细笔迹。

刻痕弧度、深浅、起笔角度,完全一致。

“是同一人所留。”陈启铭说,“日军内部有人用这种标记传递信息。”

赵鸿志皱眉:“那我们之前的部署……”

“已经被看穿一部分。”陈启铭打断他,“但南谷口的调整是昨夜才定的,他们来不及反应。现在的问题是——他们为何能避开塌方区?”

赵鸿志沉默。那片区域是昨夜张猛带队勘察后才确认为“非通行带”,除非……

“内部有泄露。”他说。

陈启铭没否认,只下令:“立刻封锁所有通讯频段,除跳频系统外,禁止使用明码联络。通知李叔,我们需要他尽快确认调度站周边的异常动向。”

赵鸿志点头,正要离开,通信兵再次报告:“张猛部已抵达西侧高地,请求下一步指令。”

陈启铭抓起话筒:“告诉张猛,守住第三拐弯视野死角,没有命令,不准主动接敌。另外——”

他顿了顿,声音沉下:“让他检查枪械,尤其是新领的那支。”

通信兵记录完毕,迅速传达。

张猛在掩体后蹲下,接过通讯员递来的指令。他低头看向自己的步枪,枪托内侧那行小字“愿汝不负山河”已被汗水浸湿,墨迹微微晕开。他用袖口擦了擦,手指抚过刻痕,然后缓缓拉开枪栓,检查弹膛。

一名战士低声说:“连长,刚才那一枪,打得好。”

张猛没回应,只将子弹推入枪膛,枪机闭合,发出清脆的“咔”声。

远处山脊,日军第二批部队已推进至距南谷口一公里处。他们停止前进,开始架设轻机枪阵地。一名指挥官模样的人举起望远镜,朝我方高地扫视。

陈启铭在指挥点盯着地图,忽然问:“雷区供电周期还有多久?”

“下次通电,八分钟后。”赵鸿志答。

“把周期提前两分钟。”陈启铭说,“我要他们看到‘异常’。”

赵鸿志立即下令调整。南谷口西侧,雷区控制箱被打开,技术人员迅速改接线路。

八分钟后,雷区突然闪烁三次红光,随即熄灭。日军指挥官放下望远镜,与身旁军官低声交谈,随后挥手,命令部队继续推进。

陈启铭盯着望远镜,嘴角微动。

“他们上当了。”他说,“以为我们电力不稳,防御松懈。”

赵鸿志问:“什么时候反击?”

“不急。”陈启铭说,“让他们再靠近三百米。”

就在此时,张猛忽然抬手,示意全队静默。他趴在地上,耳朵贴着岩石,听见远处传来轻微的金属摩擦声。

他抬头,望向第三拐弯处的山壁。

一道人影正贴着岩缝攀爬,腰间挂着信号镜。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