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风卷着枯叶掠过营地边缘。远处的山影仿佛沉睡的巨兽,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赵鸿志蹲在工棚外的一张木桌上,手中拿着一把扳手,正仔细检查最后一支升级后的步枪。枪身上的金属部件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握把处还残留着几道新鲜的划痕——那是战士们反复测试时留下的痕迹。
“接口有点松。”他低声说,将枪托拆开,换上一个新的零件。旁边几名战士围成一圈,紧张地看着他的每一个动作。
“老李,拿个扳手过来。”赵鸿志朝身后喊了一声。
一个满脸油污的年轻人立刻递上工具,眼神中透着不安:“这玩意儿……真能在战斗里用?”
赵鸿志没抬头,只是拧紧最后一颗螺丝,然后将枪递给他:“试试。”
那战士接过枪,拉动枪栓,扣动扳机,动作一气呵成。“还真顺手!”他惊喜地叫出声。
赵鸿志嘴角微扬,但很快又恢复了严肃:“别高兴得太早,这只是第一关。”
不远处,几个小组正在分头指导战士们组装新武器。火光映照着一张张专注的脸庞,空气中弥漫着机油和汗水的味道。
“快点,天亮前必须全部调试完毕。”有人低声催促。
一名年轻的战士擦了把汗,手中的零件却始终对不上位。他咬着牙,手指被金属边角割破了一道口子,血迹渗进了螺丝孔。
赵鸿志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放松点,你不是一个人在干。”
那战士抬起头,眼中满是疲惫与不安:“我怕……怕它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赵鸿志接过他手中的零件,熟练地拼装起来,一边说道:“我们已经做了二十七次测试,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更稳。相信自己,也相信这把枪。”
年轻战士看着他,点了点头。
赵鸿志将组装好的枪递回给他:“记住,这不是一支普通的枪,是你手里最可靠的战友。”
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陈启铭骑马的身影出现在营地上空,马蹄踏碎了地面的薄霜。
他翻身下马,大步走向第一排阵地。
士兵们看到他来了,纷纷站直身子,神情略显拘谨。
“今晚很冷。”陈启铭开口,声音不大,却足以传到每个人耳中,“但我相信,你们心里都有一团火。”
他扫视众人,目光坚定:“明天的战斗,关系到我们的生死,也关系到这片土地的命运。我知道你们中有不少人累坏了,但这一仗,我们必须赢。”
一名老兵低声道:“长官,你说我们能赢吗?”
陈启铭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走到他面前,伸手按在他的肩上:“你记得去年我们在南岭打伏击的时候吗?那时候我们连子弹都不够,可最后不还是把鬼子赶下了山?”
老兵点点头,眼神中多了几分光亮。
“这次不一样。”陈启铭继续说道,“我们有计划、有武器、有支援。最重要的是,我们有彼此。”
他说完,转身离开,继续巡视下一个阵地。
通讯员跟在他身后,小声问道:“长官,您真的有信心?”
陈启铭沉默片刻,才缓缓答道:“信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我们一步步走出来的。”
他抬头望向远方的黑暗,心中清楚,明天将是决定一切的一战。
与此同时,在营地边缘的一间废弃仓库内,张猛正与地下组织的联络人碰面。
对方是一个瘦削的男人,脸上带着长期潜伏带来的警惕与疲惫。
“路线没问题?”张猛开门见山。
男人点头,拿出一张草图摊开:“从这里进去,绕过哨卡,就能直达要塞内部。”
张猛仔细看了几眼,忽然皱眉:“这条巷子,最近有日军巡逻?”
男人脸色微变:“你怎么知道?”
“刚才听另一个小组提到的。”张猛盯着他,“他们说那里最近晚上常有鬼子查岗。”
男人叹了口气:“确实如此。我们原本想换条路,但时间不够了。”
张猛沉吟片刻,收起地图:“我会回去重新规划路线。”
男人欲言又止,最终只说了一句:“小心行事。”
张猛点头,转身离开。
夜风呼啸,吹得他衣角猎猎作响。他回头看了一眼那个男人,心中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
回到营地后,张猛径直走进作战室,将地图铺在桌上。
“有问题。”他对刚回来的陈启铭说道,“情报显示那条巷子最近有日军巡逻,说明他们的警戒范围扩大了。”
陈启铭神色凝重:“你是说,他们可能察觉到了什么?”
“不一定。”张猛摇头,“但也可能是巧合。”
赵鸿志这时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份清单:“所有武器都完成了测试,只有三支出现了轻微故障,我已经让人更换了零件。”
陈启铭点头:“好,那就按原计划行动。”
三人站在地图前,各自思索着即将到来的战斗。
外面的风更大了,夹杂着细碎的雪粒扑打在窗棂上,发出沙沙的声响。
“时间不多了。”张猛低声说道。
陈启铭环顾四周,目光落在每一个人身上:“今夜之后,我们将迎来真正的考验。”
赵鸿志低头看了看手表,指针指向十一点五十分。
还有不到六个小时,天就会亮。
而他们的命运,也将在这黎明之前揭晓。
营地深处,火光依旧未熄,战士们仍在做最后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