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沉沉,营地的灯火在风中摇曳。赵鸿志刚走出工棚,便见陈启铭站在远处的一棵老槐树下,手中握着一份折叠整齐的文件,目光凝重地望向天际。
“电台修好了。”赵鸿志走近几步,低声说,“不过时间不多。”
陈启铭点头,将文件递给他:“这是作战计划初稿,你看看有没有遗漏。”
赵鸿志接过,在昏黄的灯光下展开。纸张上密密麻麻地标注着路线、兵力部署和时间节点,最下方还有一行小字:“空中支援待确认”。
“苏联那边还没回音?”他问。
“信号不稳定。”陈启铭皱眉,“但必须赶在换防前动手。”
两人沉默片刻,远处传来几声犬吠,打破了夜的寂静。
赵鸿志收起文件,轻声道:“我去找张猛,让他带人去接头点。”
陈启铭点头:“小心行事。”
作战室里,地图铺满了整张长桌,几名军官围坐四周,神情各异。
张猛坐在角落,一手搭在刀柄上,目光扫过众人:“你们确定要从正面突进去?”
一名年轻军官皱眉:“情报显示日军防御薄弱,奇袭成功几率很高。”
“可他们要是设了圈套呢?”张猛冷笑,“我见过他们布置的防线,不是那种会轻易露出破绽的打法。”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
陈启铭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落在一个标记为“X”的位置:“这里是地下组织留下的记号,应该是个秘密入口。”
赵鸿志补充道:“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这条通道直通要塞内部,可以避开外围哨卡。”
“那为什么不直接走这条路?”有人提出疑问。
“因为没人知道里面的情况。”陈启铭缓缓说道,“我们不能把所有希望都押在一个未知因素上。”
张猛点头:“所以得有个B计划。”
“你的意思是?”一名参谋抬头看他。
张猛起身,走到地图边缘,指着两处高地:“如果奇袭失败,我们至少得有撤退的余地。我建议在这两个制高点各安排一支机动队,一旦发现敌军反扑,立刻切断他们的包围线。”
“这需要额外调派人手。”有人反对。
“那就从二线部队抽。”张猛语气坚定,“总比到时候被包饺子强。”
陈启铭思索片刻,最终点头:“就按这个调整部署。”
会议继续进行,气氛愈发紧张。
通讯室内,赵鸿志蹲在地上,一边调试电台,一边对身旁的通讯员低声叮嘱:“等信号一通,立刻用加密电码发送作战摘要。”
通讯员点头,双手紧握话筒。
突然,耳机里传来一阵杂音,接着是断断续续的声音:“……收到……请重复……”
赵鸿志迅速记录下关键信息,随即拿起铅笔在纸上写下:“目标A区,行动时间三日后夜,识别信号红灯三闪。”
通讯员照做,将信息加密后发出。
片刻后,耳机里传来清晰的回应:“明白,空中支援将在指定时间进入区域。”
赵鸿志松了口气,摘下耳机,看向窗外。
夜色如墨,只有几点星光点缀其间。
他低声自语:“这设备撑不过三小时。”
通讯员闻言,也皱起了眉头。
接头地点是一间废弃的磨坊,月光透过破碎的窗棂洒进来,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张猛靠在墙边,手里握着一把短枪,眼神警惕地扫视四周。
脚步声由远及近,一个人影出现在门口。
来人穿着一件旧棉衣,帽檐压得很低,看不清面容。
“暗语。”张猛低声开口。
那人顿了顿,缓缓说出一句:“风起于青萍之末。”
张猛眯起眼:“浪成于微澜之间。”
对方点了点头,从怀里摸出一块铜牌,递给张猛。
张猛接过,在月光下仔细端详。
铜牌背面刻着一串数字:031729。
他没说什么,只是将铜牌还回去:“你是谁?”
“代号‘灰雀’。”那人声音低沉,“组织让我来接手联络工作。”
“之前的人呢?”张猛追问。
“牺牲了。”对方语气平静,“任务要紧。”
张猛盯着他看了几秒,最终点头:“好,我知道了。”
对方转身离开,身影很快消失在夜色中。
张猛站在原地,握紧手中的铜牌,若有所思。
作战室再次聚齐核心成员,地图上的标记已经重新调整。
陈启铭站在中央,环顾众人:“这次行动,成败在此一举。”
张猛抱臂而立:“我已经安排好外围警戒,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赵鸿志点头:“无线电也恢复了,苏联飞行员会在关键时刻提供支援。”
“地下组织那边呢?”有人问。
“换了新联络人。”张猛答,“身份确认无误,代号‘灰雀’。”
众人神色各异,但没有人多问。
陈启铭深吸一口气,目光落在地图上那个“X”符号的位置:“我们只有一个机会。”
他抬起手,指向目标区域:“奇袭开始。”
屋外风声呼啸,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灯火晃动,映照着一张张紧绷的脸庞。
夜,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