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下陈工程师后,林磊的心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种紧迫感前所未有地压迫着他。时代的巨轮正隆隆碾过,个人的技术和一时的幸运,在洪流面前如此渺小。他需要更多的底牌,更需要一条在常规供应之外获取必需资源的隐秘渠道。
系统空间里的物资有限,情绪值也并非无穷无尽。粮食、药品、甚至一些市面上难以买到的工具和工业品,都需要一个相对安全的获取途径。
他想到了“鸽子市”。
这是民间对自发形成的、进行私下交易的市场的隐晦称呼。它们通常存在于城市的边缘地带,清晨或黄昏时分悄然出现,如同警觉的鸽子,稍受惊扰便会一哄而散。风险极大,但也是物资匮乏年代许多人心照不宣的补充来源。
下一个休息日,天还未亮,林磊便悄悄起身。他没有骑那辆扎眼的自行车,而是步行,穿着最不起眼的旧工装,用围巾遮住大半张脸,融入了黎明前最深沉的夜色里。
根据前世模糊的记忆和平时工友间极隐晦的闲聊信息,他兜兜转转,来到了城郊结合部一片废弃的厂区附近。这里地形复杂,胡同交错,便于疏散。
远远地,就看到一些影影绰绰的人影在废墟和矮墙间晃动,如同鬼魅。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警惕的气息。没有人高声叫卖,甚至很少有人交谈,交易多在极低的耳语和短暂的眼神、手势交流间完成。
这就是鸽子市了。
林磊深吸一口气,压了压帽檐,走了进去。他尽量让自己显得老练,目光快速地扫视着“市场”。
所见景象,比他想象的更加…原始和艰辛。
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摊位。人们大多蹲在墙角、缩在断壁后,面前铺着一小块布,或者干脆就摆在地上。出售的物品五花八门,但都透着窘迫:小半袋磨得粗细不均的玉米碴子、几个干瘪的萝卜、一小捆品相不好的蔬菜、几个还带着温热的鸡蛋、旧衣服、破旧的铝制饭盒、甚至还有用过的劳保手套…
交换的媒介也多种多样。主要是现金,但数额都很小,更多的是以物易物:用粮票换鸡蛋,用工业券换旧衣服,用一小块肥皂换点蔬菜…
每个人的眼神都充满了警惕,交易过程极快,钱货两清后立刻分开,绝不多停留一秒。偶尔有风吹草动,所有人都会瞬间绷紧身体,如同受惊的鸟群,随时准备四散奔逃。
林磊的心跳有些加速。他注意到市场边缘有几个游荡的、看起来无所事事的年轻人,眼神锐利地扫视着人群——那很可能是“看场子”的,或者更糟。
他此行的目标明确:一是观察,熟悉环境和规则;二是尝试用系统里不太起眼的工业券,换一些更实用的东西,比如品质好一点的粮食,或者…药品。
他小心地在一个卖杂粮的老农面前蹲下。老农面前放着两个小布袋,一袋是颜色发黑的荞麦面,一袋是掺着不少麸皮的全麦粉。
“老伯,这怎么换?”林磊压低声音问。
老农抬起浑浊的眼睛,警惕地打量了他一下,伸出三根手指:“细粮票,三斤。或者…一块五。”
价格比供销社贵了近一倍!但林磊没还价,这个时候不是计较的时候。他摇摇头:“没细粮票。用工业券行不?”他掏出两张最小面额的工业券。
老农眼睛微微一亮,工业券也是硬通货。他犹豫了一下,指了指那袋品相差点的全麦粉:“这个,两张券,再加五毛钱。”
林磊点点头,迅速交易。将那小袋不过两三斤重的全麦粉塞进随身带的布兜里,感觉像做贼一样。
他又转了转,看到一个中年妇女面前摆着几个小纸包,上面写着“去痛片”、“甘草片”等字样。药品!这在这年头可是稀罕物!
他刚想上前询问,突然,市场边缘传来一声短促尖锐的口哨声!
如同平地惊雷!
瞬间,整个鸽子市像炸了锅一样!所有人以惊人的速度收起东西,四散奔逃!那中年妇女一把抓起地上的药包,扭头就钻进了旁边的小胡同,速度快得惊人。
“快跑!联防的来了!”有人低吼了一声。
林磊的心脏猛地提到嗓子眼,肾上腺素飙升!他想也不想,拎起刚换的粮食,凭借来时观察好的路线,猛地向另一条相反的、更狭窄的胡同深处冲去!
身后传来嘈杂的脚步声、呵斥声和零星追赶的声音。他不敢回头,拼命奔跑,七拐八绕,直到听不见身后的动静,才敢靠在一个肮脏的墙角,大口大口地喘气,心脏咚咚地几乎要跳出胸膛。
过了好一会儿,确定安全后,他才缓缓直起身。黎明微光中,他看着手里那袋用工业券和五毛钱换来的、粗糙的全麦粉,心情复杂。
这就是黑市。危险,昂贵,却又是许多人无奈之下的生存补充。
这次初探,让他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个时代物资的极度匮乏和普通人生活的艰难,也体会到了在这种地方交易的巨大风险。
但另一方面,他也确认了这条渠道的存在和价值。工业券、甚至现金,在这里确实能换到外面难以买到的东西。
【见识 10,警惕 15(来自首次黑市经历的冲击与教训)】
他整理了一下衣服和情绪,将那袋宝贵的全麦粉小心地藏好,如同一个最普通的早起工人,低着头,快步离开了这片是非之地。
鸽子市的见闻,像一幅阴暗却真实的浮世绘,刻在了他的脑海里。
他知道,自己以后可能还会再来。但下一次,他必须准备得更充分,更谨慎。
生存的博弈,从来都不只在明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