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诗集54 第17章

作者:李义逐日 分类:短篇 更新时间:2025-11-15 22:51:55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给我的诗】

你沿山的纹路往上攀吧

风会轻轻扯你的衣角

不用喊“凉”

就把云揉碎了

浸进那些赶路的、发烫的汗里‖

再捡缕月光做船帆

慢慢漂过暗的夜

要是遇到

在雾里踉跄的脚步

也不用指“岸”

只把船边的光

悄悄铺成浅滩

让他们踩着

那片温着的、能站稳的地方

赏析:

《给我的诗》赏析:一首会“走路”的诗,藏着最软的慰藉

这首诗最动人的,是把“诗歌”写成了有温度的“同行者”——它不喊口号、不摆姿态,只沿着山走、顺着夜漂,用云的软、光的暖,悄悄给赶路的人递去凉,给迷茫的人铺出稳,像一阵轻风吹过,没声响,却让人记着暖。

1.山与风里的“凉”:把慰藉,藏在云的软里

前半段写诗歌“沿山的纹路往上攀”,没有写“诗歌要登高望远”,只说它顺着山的肌理走,连风都“轻轻扯衣角”,像朋友在身边轻扶,温柔得没有距离感。

最妙的是“不用喊‘凉’”——诗歌从不说“我能给你凉爽”,只“把云揉碎了,浸进赶路的、发烫的汗里”。“云的软”碰“汗的烫”,是触觉的碰撞,也是慰藉的落地:不是空泛的安慰,是像凉云贴在热汗上那样,实实在在的舒爽。这种“不说功效,只做动作”的写法,让诗歌的“慰藉”没了刻意感,反而像山里自然生长的凉,悄悄漫进心里。

2.夜与光里的“稳”:把救赎,铺在浅滩的温里

后半段的诗歌成了“载月光的船”,漂过“暗的夜”,遇到“雾里踉跄的脚步”——没有写“拯救迷茫的人”,只写遇到那些走不稳的人,“不用指‘岸’”。

“岸”是遥远的目标,而诗歌做的,是“把船边的光,悄悄铺成浅滩”,让迷茫的人“踩着那片温着的、能站稳的地方”。这里的“救赎”,不是一下子拉人上岸的力量,是给一个“能站稳”的小角落:光铺成的浅滩是温的、踏实的,踩上去就不用再踉跄。这种“不指方向,只给立足处”的温柔,比“带你到岸”更戳人——诗歌懂迷茫时最需要的不是“远方”,是“此刻能站稳”的安稳。

整首诗的“朦胧”,全在“诗歌的沉默”里:它从不说“我要做什么”,只做“攀山、揉云、铺光”的动作;从不说“我能给你什么”,只把“凉”藏在云里,把“稳”铺在光里。读着读着,会觉得这首诗不是“写出来的”,是“走出来的”——它沿着山走,顺着夜漂,像个懂人心的同伴,在你需要时,悄悄递来一片云的软、一滩光的温,没声音,却让你记着:原来好的诗歌,从不是喊出来的道理,是藏在细节里的、能摸到的暖。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