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朕 第22章 忘年之好

作者:世间一点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5 19:42:46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赵政与卫僚倾谈之时,在驿馆乘马车返住所的项昌也和随从私语。

跟着他从楚国来的亲随,不觉奇道:“君为何要向秦王孙说公主之事,即便秦王孙以法家篇章名动邯郸,可楚国如今是用儒礼治国,还邀请了荀子留在楚地。”

“秦王孙固然学成黄老与荀学,但法家与儒家各派背道而驰,我王岂会轻易妻公主于王孙?”

亲随尤为不解,挥鞭驾稳马车,好奇不已。

项昌闻话笑道:“君有所不知,一是我对秦王孙颇有好感,想引他将来为楚国所用。”

“其次嘛,则是老朽惜才,听闻王孙以前遭邯郸贵族欺凌,性格渐变懦弱,如今发奋而起,以法家十三篇鸣惊邯郸。”

“殊不知楚国也有一种鸟,三年不飞,三年不叫,飞必冲天而起,鸣必惊人。”

“如此年少便名动邯郸,来日事谁又能猜测,不趁他心智未满,循循善诱多加走动,再过数年怕难以撼动其想法了。”

“假使二三十年后真让他成了秦王,对楚国可不是件好事啊。”

项昌皱眉,抚须忧虑道。

亲随一听恍然大悟,回头敬佩说:“君果然不愧为令尹智囊,行一步能望十步,非常人可比。”

“哈哈……”项昌爽朗一笑,没有再接话。

有些东西不好明说出来,秦王孙再怎么才华横溢,又聪慧过人。

只要让他到别国发展,就定然根基不稳,想做什么事都需要依赖大王和令尹。

再者楚国官职本来有定数,有外人闯进来会与许多贵族有天然冲突和竞争,能刺激楚国恢复勃勃生机。

秦王孙从内到外行法家做派,天生和不服楚王的封君对立,就算他在篇章中提倡分封制的必要性,可楚国贵族已然吃过吴起与屈原的亏。

对法家警惕心极强,法家弟子想在楚国爬上令尹之位,简直难上加难。

王孙去楚国能让贵族们风声鹤唳,威慑之下不变法,也足够荆楚焕然一新。

分封的贵族子弟怕变法废了特权,不得不认真治理封地,人人老实缴纳赋税,使府帑粮食和钱财大增。

前提要秦王孙扛住巨大压力,在楚国长久的待下去。

既能避免出现令诸侯生畏的秦王,还使楚国有位强毅果敢的能臣,何乐而不为?

项昌感慨思索,对方要真去了楚国,他必劝大王舍一女嫁给秦王孙,哪怕早许给别国,也要临时反悔。

“希望君上看到我的书信,能对秦王孙多加重视罢,此子当真非同寻常啊。”

他走南闯北见过无数贵族,从来没有哪个少年,说话交谈能有这般见解,还有极强的自控力与从容不迫。

完全不像近十岁的少年,回想起赵政适才骤然冷淡,怕已察觉出他用心了吧?

才殆天授,或许不虚……

项昌不懂天下称赞的齐桓与晋文的微过细故,但读过家传史籍的他深知庄王是怎样一鸣惊人。

他最怕列国出现这样的君王,哪怕秦王孙与秦王稷有四代之隔,提早防微杜渐准没错。

……

赵政与卫僚倾谈完,见对方一脸憔悴的神色,想到他已在邯郸日晒雨淋多月,稍微叮嘱了几句,便不再多说。

吩咐奴仆带其下去洗浴,先在驿馆休息数日,待调养好身体状况,再动身去帮他招揽食客。

驿馆有宾客频繁到访,自然引起了赵姬的关注,听婢女回禀前堂来客都离开后,赵姬立刻过来看望。

自打在驿馆外发现了刺客踪迹,赵姬仿佛惊弓之鸟,除了精挑细选六名壮硕的婢女跟在身边守护外,连每次路过的奴仆也得细细打量。

由于未擒到主使之人,赵姬对于经常来驿馆作客项昌,心底也不免有些怀疑。

赵魏两国愈发亲近,谁知道楚人会不会想挑起秦赵之争,让魏国无法从赵国借力,从而使三国盟约始终以楚国为首。

“己子,听闻……”赵姬挥手让众人退下,望着赵政那略红的脸,还有未撤走的饮具,不禁双眉一蹙,随后又想到身为主人家,招待宾客哪有不沾酒的道理。

想到在邯郸全靠己子揆时度势,与权贵斡旋应对。

赵姬白皙脸庞的笑意倏然消失,转眼已是泪花闪闪,背过身拿细绢擦拭泪水。

赵政自然看到了异样,登时向前去请罪,莫名惹的亲母哭眼抹泪,这一幕要放在以忠孝治天下的东汉,必定会有官吏检举他不孝之罪。

幸好在战国时期儒家《孝经》还没有成为妇孺皆知的东西。

安慰了几句,赵姬止住啜泣仔细瞧了瞧他,解释道:“亲母并非无故哭泣,只是想到己子的难处,就有些心疼。”

“你是我怀胎十月产下的孩儿,又从小与我在邯郸艰苦求活,渐渐相依为命。”

“别国的公子王孙,至少出生在故国,享受锦衣玉食,鲜车怒马十数年才出使为质子。”

“只有你出生就是质子,又在敌意环绕的邯郸长大,能闯出偌大名声,亲母还有什么好奢望的。”

“眼下局势瞬变,是友是敌难以看清,听闻楚国项氏常常来此,己子需多留意提防,好行小惠者,必有重求。”

“多少封君就是靠施小惠而得人卖命,吾儿该拒绝时,还需果断拒绝。”

赵姬忧虑劝诫说道。

她在来的路上,听到有人议论项昌此次拜见,竟献出了十金给王孙,无故献殷勤让她不免怀疑对方居心。

赵政忍不住笑了笑,趁着当下无人也不再隐瞒,如实告知亲母,项昌就是想和他拉近关系,把他哄骗去楚国。

能有耐心慢慢来,是以为他还会在邯郸为质子,于是不断灌输楚国之盛,赵政也想了解楚人,两人一拍即合,迅速成忘年之交。

一个疑则思问,问则追根。

一个博学多识,知无不言。

除了有些避讳的事情不能说之外,项昌近乎言无不尽,甚至捋着胡须感慨:问即是学,好问即好学,善问即是善学,此谆谆之问,便能看出王孙进学之心。

学莫贵于能疑,疑必生于思,虽然他对待秦王孙各种疑问也感到头疼,更多是心里窃喜,这样持续下去他有把握将王孙变成楚人。

其父子楚是装模作样讨好华阳夫人,秦王孙倒可以做真正楚国人。

赵姬听到缘由,也不觉噗哧一笑,说道:“己子心里有数,我就放心了。”

微微仰着脸望向不比她矮的己子,忍不住亲昵摸了摸他脑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