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试枪成功,关羽大受震撼。
这下子,彻底是连家也不回,天天就跟王垕在一起。
一段时间下来,王垕知无不言。
将火药的配比、制作方法、保存的要诀,以及火绳枪怕雨天受潮等都据实告知。
关羽对此则是统统接受,顺带还主动提问了枪管炸膛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王垕也想了些办法,毕竟以卷铁的方式打造的枪管,不仅费工费时不说,归根结底还是有缝的。
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炸膛几率直线增加。
对此,王垕准备发挥工匠们的主观能动性。
提出了枪管钻孔和内部制作膛线的思路。
至于后续的发展,就需要工匠们自己去迭代研究了。
至于首批枪手,因为枪管产能有限,王垕从义从中挑选了两百人,最终由陈岩带队。
装备的设想是除了原本武器外,每人佩戴定装弹药带。
各分一支完整火绳枪,火绳,五发弹药。
当然,以当前枪管条件来说,限制还是很大的。
除了准度问题外,还有连续三枪以后,直线升高的炸膛问题。
所以,这支队伍初期的战术设计还是快马赶至预定位置,然后组成线列,集中火力攻击敌军关键位置。
对于这种类似于斩首行动的队伍设定,王垕打算劳烦关羽来带领陈岩等人训练。
而当下,就是先要由关羽彻底掌握射击的精髓。
因此,一连一个多月,关羽每日都出现在试射场内。
火绳枪的出现,完全颠覆了关羽的世界观。
尤其随着训练的深入,他的感慨越来越深。
这东西,完全抹平了武者十几年的练习功底。
只需一扣扳机,一个身着重甲的武者就会应声而死。
而扳机的那一边,可以是天下闻名的将军,也可以说连饭都吃不饱的流民,一个刚会走路的孩童。
“砰!”
又是一声枪响,泛起一阵白色硝烟中,关羽纵马撞破烟雾,随后将马一横,停在王垕面前。
他将枪杆收在背上,满脸兴奋。
“云起,这火绳枪关某是越用越顺手了。”
王垕点头应和。
心中却止不住咂舌,名将到底是名将,只消半个月时间就熟悉了火绳枪的瞄准,上弹等动作。
再如今,他已经已经熟练掌握火绳枪在马上的应用。
在骑射的加成下,能够单手持稳并快速瞄准,在马上移动中射击中二十几步外的草靶。
惊为天人。
要知道,现在工匠们还没研制出膛线,所以精度还是受限的情况。
不过对于膛线这个科技的攻坚。
王垕实在是无能为力,毕竟穿越前也不是什么军工大佬,只是知道有这个东西,了解一点基本原理。
眼下只能寄希望于工匠们能够按照提供的方向,尽快研发成功。
在王垕思考的空档,关羽已经翻身下马,将火绳枪轻缓地放回枪架上。
那里在今天训练完毕后,会有人专门来收集枪支,并对枪械进行维护保养。
“子仲昨日又送来五支枪。”王垕开口道。
关羽吃了一惊,没想到糜竺的效率如此之高。
他面露喜色:“可是云起的钻孔法成了?”
王垕笑而不语。
关羽才注意到枪架上已经摆了几杆崭新的火绳枪。
他用手指了指,想要试枪。
王垕点点头,表示正有此意。
“那就容关某验验枪。”说完,关羽选了一杆枪,翻身上马,又往场中奔去。
……
时间一晃,又过了小半年时间,王垕手下的枪手已经有五十余人。
这些人经过训练,已经能够很快从疾行阵型到静止站位,并排列成线列阵型。
以如此进度看来,在北伐前,是有机会攒够二百人队伍的。
至于扩大生产规模这件事,因为王垕决定以奇制胜,他准备在火绳枪第一次正式亮相后再考虑。
而现在,得考虑一下北方的臧霸了。
听夜不收回信,臧霸现在还与曹操有密信往来。
作为青徐两州交际的要道,王垕不能允许他两面下注。
“砰!”
“砰!”
身前试射场内,一阵齐射响起。
王垕眯起眼睛,等候关羽的返回。
就在王垕等待关羽的时候,糜竺急匆匆赶来。
自从糜竺忙着“雪盐”的事情后,王垕已经很久没有见到糜竺。
就连火药等事的沟通,都是派专人秘密沟通。
如今看到糜竺面上严肃的表情,王垕的心“咯噔”了一下。
心中暗道一声不好:“出事了。”
这下,王垕只希望不是火绳枪的研发出了差错。
场中训练的关羽也发现了糜竺。
他迅速收枪,快马赶到二人面前。
正碰上糜竺向王垕说话:“前些日北上的一批盐被人截了!”
闻言,王垕心知不是火绳枪出事,暗自松了口气。
而关羽却眉头紧锁,想着这恐怕是个麻烦事。
因为盐不是寻常物品,一般人很少将主意打到这上面。
主要是抢了以后没办法卖,因为售卖私盐乃是重罪。
眼下一批盐全部被劫,商队无一活口。
怕不是一般宵小蟊贼能下得了手的。
只是,这批盐他们劫走是要干什么。
糜竺家的盐极具特色,并且售卖时是压制成砖,上面有“糜”字印记。
只要是漏出来,就会被人认出。
除非是用来自己用,但那可是一个商队的盐,是一个大家族吃上几年也吃不完的量。
王垕追问:“商队在何处被劫?”
糜竺叹了口气,说道:“琅琊。”
闻言,王垕吃了一惊。
竟然如此巧合,本来就要去找臧霸,眼下竟然也在那边出了事。
王垕与关羽对视了一眼,从对方眼里得到了同样的想法。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王垕沉吟出声。
“是骡子是马,总该拉出来溜溜,回徐州许久,我等也该去拜会一下臧国相了。”
关羽闻言,也不再出声。
而此时刚赶过来的陈岩心有灵犀。
听到王垕的话,直接转身去张罗众义从,休整一晚,明日荷枪实弹准备北上。
此次北上正是北伐的前戏,王垕对青州之事还有别的盘算。
于是,他与关羽等人约了明日出发,便先行回了住所。
他拿出从荆州带回来的锦盒,而在锦盒最下方,还有一封锦帛密信。
正是刘备写给袁绍长子——袁谭的密信。
因为袁谭正是刘备举为的茂才,以这个时代的观点来看。
袁谭可以称为是刘备的门生。
心念至此,王垕打开又看了一遍,心中过了几遍说辞。
接着将它小心翼翼塞入怀中。
只待明日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