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月影 第27章 衣钵传承

作者:水滴载舟 分类:修真 更新时间:2025-11-15 18:26:49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峨眉山的雪落了三日,金顶铜殿的檐角挂满冰凌。

郭襄端坐在蒲团上,九阳真气在周身流转,将飘落的雪花隔绝在三尺之外。她面前摊开的《峨眉武学总纲》已写至最后一卷,墨迹未干的扉页上题着“风陵“二字。

“师父。“程映雪捧着名册轻声道,“今年通过三关的弟子共七人,有个孩子...“

殿门忽被山风吹开,风雪中站着个浑身湿透的小姑娘。约莫十二三岁的年纪,怀里紧抱着块刻有渡船图案的木牌——正是当年风陵渡口的船令!

洗象池畔,郭襄将铁罗汉放在青石上。

这尊杨过所赠的信物已锈迹斑斑,却在雪地里泛着奇异暖光。小弟子跪在三步外,冻裂的手指无意识模仿着铁罗汉的拳架。

“你从何处来?“

“风陵渡。“女孩声音清亮,“我爹是摆渡人,去年蒙古兵烧了渡船...“她突然比划了个剑指,“但有个独臂大叔教我这样,说能报仇!“

郭襄指尖的墨笔突然折断。那招式分明是改良过的打狗棒法,而当今世上会使这招的独臂人......

“你叫什么?“

“他们都叫我小船娘。“女孩仰起脸,瞳孔映着雪光,“请师父赐名!“

池水无风自动,倒映出郭襄鬓边新生的乌丝。她拾起铁罗汉按在女孩肩头:“即日起,你法号风陵。“

铁罗汉突然裂开,内里掉出颗琉璃珠——正是当年小龙女赠她的生辰礼!

藏经阁密室,程映雪看着师父封存铁罗汉与剑谱。

“《慈航普度剑》最后一式...“郭襄以指代笔,在石壁上刻出剑痕,“需断情丝,斩执念。“

刻到第七道剑痕时,壁面突然剥落,露出隐藏的暗格。里面静静躺着半截焦黑的桃花枝,枝上缠着褪色的红绳——正是襄阳城破那夜,她与父母诀别时扯下的发带!

“师父?“

郭襄的手罕见地颤抖:“原来在这儿...“

窗外忽传来钟鸣,余欣月匆匆赶来:“活死人墓的桃树结果了!“

后山禁地,本应隆冬凋零的桃树竟结出七枚硕果。

最硕大那颗突然坠落,果肉遇风即化,露出里面包裹的玄铁令牌——正面刻着“侠“,背面写着“情“,正是嘉陵江大战后消失的信物!

风陵小师太突然捂住心口,她怀中的琉璃珠自行飞起,与令牌相撞。

“咔嚓!“

珠中浮现出杨过的虚影,正在演练某套从未现世的剑法。更惊人的是,那招式与石壁上的《慈航普度剑》完美衔接,仿佛本就是一体两面!

郭襄的白发无风自动,她终于明白为何这套剑法始终差最后一式——

原来需要两个人来完成。

一个在江湖,

一个在回忆。

峨眉后山的桃树在一夜之间凋零,七枚果实化作晶莹的琥珀,内里封存着七式剑招的虚影。风陵小师太跪坐在树下,琉璃珠悬在眉前三寸,映照出她瞳孔里流转的剑意——竟与杨过虚影的招式分毫不差!

“师父...“程映雪看着郭襄霜白的鬓发,“这孩子使的难道是...“

“黯然销魂掌的剑式变招。“郭襄指尖轻触玄铁令,令牌突然分解重组,化作一柄三寸小剑,“杨大哥当年创这套掌法时,融入了独孤九剑的破招之理。“

小剑突然飞向风陵师太,在她右手腕内侧刻下道浅痕。鲜血尚未渗出,伤口已然愈合,只留下个极小的剑形印记。

藏经阁内,《峨眉武学总纲》无风自动。

郭襄以指为笔,在最后空白页上勾画。墨迹未干便渗入纸背,浮现出与琉璃珠中相同的剑路。更奇异的是,先前封存的铁罗汉竟从木匣中自行跳出,在书页上踏出十八个深浅不一的脚印——正是当年觉远大师口述《九阳真经》时留下的步法!

“原来如此。“程映雪独臂轻颤,“《慈航普度剑》的最后一式...“

“需两人同使。“郭襄突然咳嗽,袖口染上点点猩红,“一人持正,一人守奇。“

余欣月慌忙去扶,却被师父袖中滑出的物件惊住——那是半片枯黄的桃花瓣,本该在三十年前就化作尘土。

当夜,风陵师太在梦中习剑。

琉璃珠悬于窗前,将月光折射成剑影。她腕间的剑印微微发烫,脑海中浮现出从未见过的画面:年轻的郭襄站在风陵渡口,怀中抱着个熟睡的婴孩...

“啊!“

她惊醒时,发现自己右手正做着奇特的剑诀。窗外桃树残枝上,最后一片枯叶飘落,叶脉组成清晰的路线图——终点是活死人墓的断龙石!

程映雪推开闭关室的门,发现郭襄正在焚烧书信。

火盆里的羊皮纸卷曲焦黑,却仍能辨认出“芙儿亲启“的字样。最令人心惊的是,师父左手指尖凝结着冰霜,右腕却缠绕着九阳真气——这是功力散溢的征兆!

“师父!“

“无妨。“郭襄将灰烬碾碎,“去把风陵带来。“

她从怀中取出枚磨损严重的铜钱,正是当年在华山之巅,与张三丰论道时用的那枚。钱孔穿着的红绳已经褪色,却仍能看出原本是两缕发丝拧成。

“这最后一课...“郭襄的声音忽然变得飘渺,“我教了三十年。“

黎明前的黑暗中,活死人墓遗址传来机关转动的闷响。

风陵师太腕间的剑印亮如星辰,照亮了断龙石上的刻字:

“情至深处无怨无尤“

当第一缕阳光掠过山巅时,墓中飞出七道剑气,在空中凝成北斗形状。而峨眉金顶的晨钟无人自鸣,声传百里——

那是宗师陨落的哀音。

峨眉金顶的晨钟响了九十九声,山间云雾凝成莲华。

程映雪推开闭关室的门,蒲团上只余一件素白僧袍。《峨眉武学总纲》摊开在案,最后一页墨迹未干——

“剑无剑,禅非禅“

“万法归宗处“

“明月照大江“

字迹由浓转淡,最终化作七点墨星,排列如北斗。

活死人墓前,风陵师太腕间剑印灼如烈火。

断龙石轰然开启,墓中既无棺椁也无遗蜕,唯有九盏长明灯环绕石台。台上放着三样物件:半截玄铁剑、褪色的铜铃,以及......

一枚新鲜的蟠桃。

桃皮下隐约可见经脉般的纹路,与风陵师太腕间剑印一模一样。当她触碰桃实的刹那,整座峨眉山七十二峰同时响起剑鸣!

“这是......“

余欣月背后的铁观音纹突然剥离,在空中凝成郭襄虚影:“风陵,接剑。“

玄铁剑与铜铃相撞,清音中浮现出完整版的《慈航普度剑》——原来最后一式需以铃为剑,以情为锋!

藏经阁顶楼,程映雪发现师父的僧袍内衬绣着密文。

九阳真气拂过,丝线显现出桃花岛地图。某个被珊瑚礁环绕的小岛上,标着行小字:

“靖蓉合葬于此“

更令人心惊的是,地图边缘还有道模糊的掌印——五指纤长,腕部缺了根筋络,分明是杨过的手痕!

“师父......“程映雪独臂颤抖,“您早算到这一天了?“

窗外忽有白鹤掠过,叼走了案上那枚穿红绳的铜钱。

七日后,风陵师太正式接任掌门。

典礼当夜,她独坐洗象池畔。怀中琉璃珠突然裂开,露出里面封存的最后一缕剑意——那不是杨过的招式,而是郭襄十六岁那年,在风陵渡初遇神雕侠时,下意识比划的剑招。

稚嫩,笨拙,却纯粹得令人心颤。

池水无风起浪,映出两个并肩而立的身影。年轻时的郭襄簪花执剑,身侧站着戴人皮面具的独臂男子。

“大哥哥,我这招使得对吗?“

虚影中的杨过尚未回答,现实里的风陵师太已本能地摆出同样起手式——腕间剑印大放光明,竟与当年郭襄比划的姿势分毫不差!

峨眉山巅,五百弟子佩剑齐鸣。

那声音不似金铁,倒像谁在轻轻叹息。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