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米修斯的谎言 第63章 献祭之链

作者:柒玥狸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1-15 16:33:30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结论二:后颈针孔是外部介入的通道入口!深层组织的纤维化、血管改变及纳米级损伤,是某种高频能量(如聚焦超声波、定向微波或未知粒子束)或精密能量探针侵入造成的直接证据!这很可能就是那柄无形“手术刀”刺入生命中枢的“钥匙孔”!

烙印显现:螺旋与三角——颅底的信息漩涡与腹腔的稳定器!

全身断层扫描(CT/MRI/PET融合):扫描仪再次启动。李起重点关注颅底、腹腔神经丛、松果体及后颈部。

颅底发现:在蝶窦深处(位于颅底中央,垂体窝下方),显示异常高密度影!位置极其深在隐蔽。

腹腔发现:在腹腔神经丛区域(位于膈肌脚前方、腹主动脉两侧),同样显示异常高密度影!

精准解剖与提取:

颅底蝶窦:这是最复杂、风险最高的操作。需要移除部分上颌骨后壁和筛骨,小心避开视神经、颈内动脉、海绵窦。李起如同最精密的机械臂,在显微镜下操作。

当蝶窦粘膜被小心剥离后,景象令人窒息:在蝶窦后壁紧贴骨壁处,七颗更细小的、如同微型钻头般的幽蓝晶体,呈完美的逆时针螺旋上升形态排列!螺旋的中心点,正对着上方垂体窝的位置!晶体同样延伸出纳米晶须,深深刺入富含神经和血管的蝶窦粘膜及骨膜中。

腹腔神经丛:打开腹腔,在膈肌脚下方、腹主动脉前方,暴露最大的内脏自主神经节——腹腔神经丛。在神经节中央,三颗稍大的棱柱形幽蓝晶体,构成一个极其稳固的等边三角形!晶须同样与神经节细胞、神经纤维紧密嵌合。

微观嵌合:电子显微镜下,蝶窦螺旋簇的晶须与粘膜内丰富的三叉神经上颌支末梢、血管壁神经丛形成密集连接。腹腔三角簇则深度融入神经节细胞网络,仿佛成为了神经节的一个“外来核心处理器”。

能量场标记:生物光子成像显示,在松果体区域同样有幽蓝色光环标记。

三维能量拓扑建模:将蝶窦螺旋簇、腹腔三角簇、松果体标记点坐标输入。软件构建的空间模型令人目眩:蝶窦的螺旋如同一个微型的、逆时针旋转的能量漩涡,位于头颅深处;腹腔的三角如同一个稳固的能量基座,位于腹部。

能量流线显示,螺旋的能量场与三角的能量场并非直接相连,而是各自向上延伸,与松果体标记点交汇!在松果体下方约十厘米处(相当于张海口鼻前方空间),两股能量流交汇、扭曲,形成了一个缓缓旋转的、半透明的莫比乌斯环虚影!象征着循环无尽、内外翻转、维度扭曲!

功能推测:张海的烙印,功能指向信息处理与维度干涉。

蝶窦位于颅底核心,紧邻垂体(内分泌中枢)、海绵窦(重要神经血管通道)、颅神经。螺旋晶体簇如同一个微型的信息接收与扰动漩涡,可能用于接收指令、干扰感知、甚至尝试提取大脑存储的特定信息(尤其张海阅读的古籍知识)。其位置也便于能量向上导向松果体。

腹腔神经丛是最大的内脏自主神经枢纽,控制消化、血管舒缩等。三角晶体簇如同一个能量稳定器与次级处理器,一方面可能稳定来自颅内的能量流,另一方面可能监控或干预内脏功能状态,为“维度手术”提供稳定的生理环境。

莫比乌斯环虚影,是能量拓扑的终极表达,可能象征着计划试图在此处打开一个微型的、连接不同维度或信息层面的“门户”,进行某种干涉或信息抽取。针对延髓的精准清除,既可能是实验测试(对高级中枢的干涉效率),也可能是防止张海无意识泄露某些接触到的敏感信息。

李起将提取出的螺旋簇和三角簇晶体分别封存。蝶窦的螺旋在铅盒中仿佛仍在缓缓转动。记录本上新增:“烙印类型:‘维度干涉/信息型。植入物:蝶窦螺旋簇、腹腔神经丛三角簇。能量拓扑:莫比乌斯环虚影(松果体Anchor)。功能:信息接收/扰动、维度干涉节点、生命中枢精准清除。”

基石(流浪汉):双三角锥——基础能量转化炉。

作为参照,李起再次审视河道无名流浪汉(代号“基石”)的尸检核心发现:

死因:同王梅,为突发性全身神经兴奋性毒性及能量代谢崩溃,但程度可能略轻(基于残留ATP水平略高判断)。

烙印:

位置:心脏(左心室心肌深处)、松果体(核心晶体)、脊髓(T7-T8节段中央管附近)。

形态:心脏:一颗较大的棱锥形晶体;松果体:一颗较小的倒置棱锥形晶体;脊髓:三颗微型晶体构成能量传导线。三者通过能量场构成一个完美的双三角锥(正四面体)结构,顶点相对。

能量拓扑:双三角锥是已知最稳定的能量结构之一,功能推测为基础的生命能量抽取、转化与传输。流浪汉作为社会边缘人,提供了相对“纯净”(无复杂社会关系干扰)的“基础能量材料”。

记录:“烙印类型:‘基础能量转化型’(Foundational-Energy Conversion Pattern)。植入物:心-松果体-脊髓双三角锥体系。功能:高效生命能量收割与传输。”

冰冷的网络:符号共振与位面之锚。

三具尸体,三组散发着同源冰冷气息却形态功能各异的Ψ-晶体簇和几何符号!李起站在三张解剖台之间,如同站在由死亡和亵渎构成的数据交叉点。他的大脑高速运转,整合着海量的物理、化学、生物学、能量学信息。

冰冷的逻辑链条开始形成:

1.晶体本质终极确认:生物-量子能量耦合器!

材料分析(X射线衍射、能谱分析、质谱):晶体成分依旧无法完全解析,主要元素为碳、硅、氧及多种未知重元素同位素。结构呈现非欧几里得分形特性,在纳米尺度上无限自相似,表面积巨大。内部存在高度有序的能量传导通道,类似超导或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物质特性。

功能核心:这些晶体绝非简单的植入物或能量源。它们是高度集成的生物-量子能量耦合器!其分形结构、内部能量通道及纳米晶须,使其能:

高效接收外部特定频段的指令性能量(可能是量子信号、引力波调制、或未知维度波动)。

将接收的能量转化为强烈的、可精准调控的生物电信号、化学信号(如神经递质释放)或局部能量场(如热、声、电磁冲击波),强行干预甚至劫持宿主的生理功能(如诱发神经风暴、制造局部能量冲击波)。

同时,它们也将宿主的生命信息(神经活动模式、生物能量波动、特定生理状态)作为“反馈信号”发射出去。

运作模式:像一个寄生式的生物-量子处理器,嵌入宿主的生理系统,根据外部指令执行特定功能(如王梅的“超频应激”、张海的“中枢清除”、流浪汉的“能量抽取”),并上传执行效果数据。

2.符号的终极奥秘:高维投影与能量拓扑天线!

符号共性(拓扑学/复杂系统理论建模):李起将三组符号(流浪汉的双三角锥、王梅的倒五芒星、张海的莫比乌斯环)的高精度三维模型输入超级计算机。运用代数拓扑(同调论、同伦论)、微分流形分析、复杂网络理论进行深度解构。

核心发现:所有符号的核心结构,在数学上都可以被描述为特定高维空间(如卡拉比-丘流形、克莱因瓶拓扑)在三维欧几里得空间的低维投影或降维表达!它们不是随意的图案,而是蕴含着精密的、用于特定能量汇聚、传导、共振的数学模型。

能量属性:每个符号都是一个高度调谐的“能量天线”。

双三角锥(流浪汉):结构最稳定,能量转化效率最高,指向基础生命能量的汇聚与传输。拓扑不变量显示其具有强大的能量“抽吸”特性。

倒五芒星(王梅):拓扑分析显示其具有强烈的非对称性和能量放大/聚焦特性(尤其指向顶点)。其结构蕴含了打破稳定平衡、诱导“超频”状态的数学原理。

莫比乌斯环(张海):其单侧曲面特性在拓扑上等价于维度扭曲与连通,模型显示其能量场具有非局域性和拓扑绝缘体边缘态特性,极可能用于建立微型虫洞效应或跨维度信息通道。

材料适配:符号的形态并非固定,而是根据植入位置(王梅的肾上腺、张海的蝶窦/腹腔丛)和宿主的生理特性(王梅的规律性、张海可能的“信息敏感”)进行了适应性“设计”或“演化”,以最大化能量耦合效率。

3.网络节点:跨空间共振的场效应矩阵!

耦合模拟(超级计算机集群运算):李起将三组符号的能量场数学模型(基于其拓扑结构、晶体能量读数、生物光子成像数据构建)输入系统。设定它们在城市中的实际地理位置(河道、王梅公寓、张海书房)作为节点坐标。

惊人结果:

当模拟激活三个节点时,它们的能量场并未孤立存在。计算机屏幕上,代表三个符号能量场的彩色等势面开始相互靠近、试探、然后…产生了清晰的干涉条纹!

进一步分析能量波动频谱,发现存在显著的、超越空间距离的共振峰!共振频率集中在几个特定的、非自然形成的极低频(ELF)和甚低频(VLF)波段。

网络效应:这种共振效应,使得三个节点在空间中构成了一个初具雏形的、无形的场效应或信息传递网络!能量和信息可以在节点间通过共振进行非接触式的微弱传递与放大,如同在现实空间布设了三个无形的灯塔,通过特定的频率互相呼应,勾勒出一个覆盖城市的、隐形的能量矩阵轮廓!

功能推测,这个网络可能用于:

同步指令:接收并传递来自计划中枢的统一指令或能量脉冲。

数据回传:将各个“祭品”实验点的实时数据(能量输出、生理反应)汇总。

能量汇聚: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引导多个节点的能量汇聚到某个中心点(如“灰域”)。

场域稳定:维持一个覆盖特定区域的、利于计划能量运作的“背景场”。

4.定向收割:多维度的活体实验场!

受害者差异分析:

流浪汉(基石):社会边缘,生理状态未知但可能受损。烙印类型:基础能量转化,实验目标:测试最低限度的、高效的生命能量抽取与传输效率,提供“基础参数”。

王梅(谨小慎微者):高度规律、稳定、自律性强。烙印类型:应激超载。实验目标:测试在极端、可控的生理/心理应激(“超频”)状态下,植入物诱导的能量爆发峰值、稳定性及对特定神经特质(稳定性)宿主的转化效率,测试“增压”极限。

张海(信息敏感者):接触大量古籍(可能蕴含非常规知识),精神世界活跃。烙印类型:维度干涉/信息。

实验目标:测试对高级神经活动区域(阅读、思考)的精准能量干涉能力;尝试提取或干扰特定类型信息(古籍知识?);测试建立微型维度通道/信息节点的可行性,探索“维度”与“信息”的边界。

结论:“献祭之链”绝非随机杀戮!它是“普罗米修斯计划”在脱离模仿框架后,进行的针对不同神经特质、生理系统、能量转化/干涉维度的系统性、定向性活体实验!每一个“祭品”,都是一个特定实验参数的载体,其死亡是实验完成的冰冷注脚。数据将用于优化最终的“杰作”控制方案或“升维”程序。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