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最后一抹余晖沉入山脊,夜幕像一张巨大的网,将整个战场笼罩。营地里没有灯火,只有几盏微弱的油灯在帐篷间忽明忽暗。战士们已经沉默地整装完毕,肩上的背包压得他们步伐沉重,却没人发出一丝声响。
陈启铭站在队伍最前方,目光扫过整齐列队的身影。他的手指轻轻摩挲着腰间的枪柄,冰冷的金属触感让他心跳微微加快。他知道,这一夜将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一步。
“出发。”他低声说道,声音虽轻,却如同一道命令,迅速传遍整支队伍。
队伍开始缓缓移动,脚步踩在干燥的土地上,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张猛走在最前方,身后跟着六名精干的队员,他们的任务是在主力部队之前探路,确保前进路线安全。
林间的风穿过树叶,带着一股潮湿的泥土气息。赵鸿志紧了紧背上的工具包,里面装着他亲手调试的最后一套引爆装置。他抬头望向夜空,星星稀疏,月亮被厚重的云层遮住,视野一片昏暗。
“今晚是个好天气。”张猛低声说了一句,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
“黑得像锅底。”一名队员小声回应,随即又补充道,“但也适合我们。”
张猛咧嘴一笑,没再多说什么。他挥了挥手,几名队员立刻分散开来,呈扇形向前推进。他们每走一段距离,都会停下来观察四周动静,确认安全后再继续前行。
队伍穿行在密林之间,树影婆娑,枝叶交错,遮住了本就不多的月光。忽然,走在左侧的一名队员停下脚步,抬手做出停止手势。所有人都立刻警觉起来,屏住呼吸,静静等待他的下一步指示。
那名队员蹲下身,伸手拨开几片落叶,露出一串新鲜的脚印。他皱了皱眉,用手指比划了一下脚印的大小和方向,随后抬起头,朝张猛点了点头。
张猛立刻会意,做了个“保持警惕”的手势,然后转身示意后方的主队暂停前进。
片刻之后,一名侦察兵悄悄靠近,低声汇报:“前方三百米左右有废弃房屋,发现日军标记。”
陈启铭听后眉头一皱,立即召来李叔。两人低声交谈几句,李叔点头表示自己早前也留意到那个区域,但并未发现敌军驻守的迹象。
“可能是联络点。”李叔低声分析,“也可能只是临时记号。”
陈启铭沉思片刻,最终决定让张猛的小分队绕过那片区域,同时派出两名侦察兵继续监视,以防万一。
队伍调整方向,沿着一条更为偏僻的小径继续前行。途中,他们经过一处低洼地带,地面湿滑泥泞,几名战士差点摔倒。赵鸿志蹲下身子,摸了摸地面,眉头微蹙。
“这片区域最近有人活动。”他低声对身旁的陈启铭说,“不然不会这么松软。”
陈启铭点头,心中升起一丝不安。他环顾四周,视线落在不远处的一棵歪脖子老树上。树干上赫然刻着一个奇怪的符号——像是某种暗号。
“你见过这种标记吗?”他问李叔。
李叔摇头:“没见过,但肯定不是我们的。”
陈启铭心头一沉,正要下令加强戒备,忽然前方传来一声轻微的脚步声。紧接着,一道黑影从树后一闪而过。
“谁!”张猛大喝一声,手中的步枪瞬间抬起。
那人影没有回应,反而迅速向树林深处窜去。
“追!”陈启铭果断下令。
张猛和两名队员立刻追了上去,动作干净利落,几乎不带任何多余的声音。树林中顿时陷入一片死寂,只剩下风吹动树枝的簌簌声。
几分钟后,张猛回来了,脸色有些凝重。
“跑了。”他说,“不过我发现了这个。”
他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递到陈启铭面前。是一块布条,上面画着一个复杂的图案,像是某种地图的一部分。
“看来我们被人盯上了。”赵鸿志接过布条仔细看了看,“而且,对方知道我们会走这条路。”
陈启铭深吸一口气,握紧拳头。他意识到,这场战斗可能比预想的更加复杂。
“继续前进。”他下达命令,“所有人提高警惕,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队伍重新开始行动,气氛变得更加紧张。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脚步虽然轻,却透出一种压抑的急促。
就在这时,走在最前方的一名队员突然停下脚步,做了一个“止步”手势。众人立刻停下,屏息静气。
前方,隐约传来一阵细微的机械运转声。
“是巡逻车。”李叔低声判断,“至少两辆。”
陈启铭迅速做出决策:“所有人隐蔽,等他们过去。”
队伍迅速散开,各自寻找掩体藏身。赵鸿志靠着一棵粗壮的树干,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胸前的怀表,那是他父亲留给他唯一的遗物。
巡逻车的灯光在黑暗中划出一道刺眼的光束,伴随着引擎的轰鸣声缓缓驶过。车上坐着几个全副武装的日军士兵,神情冷漠,目光在树林边缘扫视。
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每一秒都显得无比漫长。
终于,巡逻车驶远,灯光消失在夜色之中。
陈启铭轻轻呼出一口气,做了个“继续前进”的手势。
队伍再次出发,步伐更轻,眼神更冷。他们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就在他们即将穿过最后一条小径时,一名队员忽然低声惊呼:“这枪……扳机好像有问题!”
陈启铭闻声回头,看见那名战士正试图拉动枪栓,却发现扳机卡滞,无法正常击发。
“换备用武器。”陈启铭低声吩咐,同时心里隐隐感到一丝不安。
他们不知道前方还有多少未知的危险在等着他们,但他们别无选择。
夜色深沉,星光黯淡,整支队伍悄然前行,如同一支即将刺破敌人防线的利刃。
而在他们看不见的黑暗中,一双眼睛正冷冷地注视着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