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泛起鱼肚白,营地里弥漫着一层薄雾。昨夜的风把帐篷吹得猎猎作响,此刻却静得出奇,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屏息等待。
陈启铭站在临时搭建的讲台前,手里攥着一份演讲稿,纸张已经被汗水浸湿了一角。他抬头望向集结在操场上的战士们,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有人神情肃穆,有人握紧拳头,也有人低头检查腰间的弹药袋。
“兄弟们!”他的声音穿透清晨的寒意,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你们知道我们今天要做什么吗?”
人群中没有回应,只有风吹动旗帜的声响。
“我们要去的地方,不是演习场。”他继续说道,“是真正的战场!那里不会有哨声响起宣布结束,只有生与死的分界。”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提高:“可我告诉你们,那些侵略者以为我们会怕他们,会退缩,但他们错了!我们不怕死,但我们更怕看着自己的家园被践踏、亲人被屠戮!”
队伍中传来一阵低沉的骚动,像是火种被点燃前的闷响。
“还记得上个月,我们在北岭打的那一仗吗?”陈启铭的目光落在一名满脸伤疤的老兵身上,“那晚我们伤亡惨重,但最终守住了阵地。为什么?因为我们知道,身后就是我们的家!”
人群开始躁动,有几个人低声重复着“家”这个字。
“日军烧毁了我们的学校,炸死了我们的孩子,他们以为这样就能让我们屈服!”陈启铭的声音像一把刀,划破沉默,“但今天我们站在这里,就是要告诉他们——中国人,从不低头!”
掌声如雷而起,夹杂着喊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誓死保卫家园!”
另一边,张猛正站在一群身着旧式军装、身形剽悍的战士面前。这些人曾是山林中的好汉,如今虽已穿上军装,但骨子里仍带着一股野性。
“兄弟们,我知道你们有些人心里不服气。”张猛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觉得这规矩那纪律,不如以前自在。”
他顿了顿,脸上的笑意收起,语气变得沉重:“可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能活到现在?为什么日本人没把我们全干掉?”
没有人回答。
“因为纪律!”张猛猛地一拍大腿,“以前咱们靠的是胆子大、手狠,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是一个整体,一个军队!”
他环视众人,忽然从背后抽出一把锈迹斑斑的匕首:“这是老李的刀,他在上次伏击战里牺牲了。临死前,他把我拽到一边,说‘猛哥,别让兄弟们白白送命’。”
他举起那把匕首,在晨光下反射出一抹冷光:“我不想再看到谁白白送命。所以,听我的安排,按命令行事,活着回来,见家人一面。”
人群中有人低声应和,紧接着是一阵整齐的点头和低声誓言。
“好!”张猛大喝一声,“接下来我说什么,你们就做什么,听明白了没有?”
“明白!”
赵鸿志站在武器库门口,身后的木架上摆满了新改装的爆破装置和轻型火力支援装备。他的眼镜片上还沾着昨晚熬夜调试时溅上的机油,整个人显得疲惫却精神亢奋。
“大家都知道,这次的任务很关键。”他扫视着围在身边的几名技术人员,“我们研发的这些武器,不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更是为了让前线的兄弟少流血。”
他拿起一枚新型定时引信,轻轻旋转了一下,“这是我们这段时间的心血。它比之前的稳定三倍,误差不超过两秒。”
一名年轻技术员忍不住问:“要是出了问题怎么办?比如敌人有干扰器……”
赵鸿志微微一笑,将引信放回桌上:“所以我们准备了备用机制。一旦主系统失效,手动引爆也能精准到位。”
他停顿片刻,语气坚定:“我知道你们担心什么。我也担心。但记住,我们不是在造武器,我们是在为胜利争取时间。”
他转身指向门外正在集合的士兵:“他们用命拼杀,我们就用脑子帮他们活下去。”
技术员们纷纷点头,眼神中多了一份坚定。
“好了,各自归位。”赵鸿志挥了挥手,“检查装备,确保每一发子弹都能打出效果。”
操场上,战士们已经开始整理最后的装备。枪械擦拭完毕,弹药分配妥当,每个人的背包都塞满了干粮和急救包。
一名年轻战士蹲在地上,翻检着自己背囊里的物品。突然,他从弹药盒底部摸出一颗与众不同的子弹——弹壳表面刻着一道细小的螺旋纹路,尾部还有一圈暗红色的标记。
他愣了一下,抬头看向不远处的赵鸿志,后者正低头检查一台信号发射器,似乎没注意到这边。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将那颗子弹重新放回盒子,又仔细盖好盒盖。
远处,陈启铭已经走下讲台,走向张猛和赵鸿志的方向。
“情况怎么样?”他问。
“人都动员完了。”张猛擦了擦额头的汗,“士气不错。”
赵鸿志点头:“设备也都检查完毕,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陈启铭深吸一口气,望向远方的天空。太阳已经完全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战士们的肩章上,映出一片耀眼的光芒。
他缓缓抬起右手,握拳,举至胸前。
“兄弟们,”他低声说道,“这一战,我们只能赢。”
远处,鼓声骤然响起,震耳欲聋。
整支队伍瞬间肃立,如同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