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头角度的改良,像一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在钳工车间这个小池塘里激起了远超预料的涟漪。
最初只是几个老师傅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模仿,但当他们亲身体验到钻头耐用度显著提升、更换频率大幅下降的甜头后,消息便迅速传开了。
“老李,快!把你那废钻头拿出来,按小林说的那法子磨一下!真管用!”
“嘿!邪了门了!这磨法,钻这硬料跟嚼豆腐似的!”
“省大事了!少跑好几趟砂轮机!”
车间里原本因为加工困难件而弥漫的焦躁和抱怨声,逐渐被一种带着惊奇和兴奋的议论所取代。越来越多的人围到砂轮机旁,学着磨制那种角度更钝、看起来有些“非主流”的钻头。
郭大撇子一开始还拉不下脸,硬撑着用标准钻头吭哧吭哧地磨,但眼看着别人效率蹭蹭往上涨,自己却频频停车换刀,脸上越来越挂不住。最终,他还是黑着脸,趁着没人注意,偷偷拿了个报废钻头,笨手笨脚地按照林磊说的要领磨了一个。
一试之下,效果立竿见影!
他憋着口气,一口气加工了平时需要换两三次刀才能做完的数量,钻尖居然只是轻微磨损!巨大的效率对比让他再也无法嘴硬,虽然脸上还是那副别人欠他钱的表情,但干活时明显沉默了许多,只是偶尔会用极其复杂的眼神瞟一眼在不远处忙碌的林磊。
生产效率的提升是实实在在的。原本预计需要加班才能完成的任务,在下午工间休息前后,就陆续有小组提前完成了!
负责这片生产区域的生产班长,一个四十多岁、平时总皱着眉头、为生产指标焦头烂额的中年汉子,很快就注意到了异常。
怎么今天没人嚷嚷着领新钻头了?怎么砂轮机那边没那么拥挤了?最关键的是,进度表上的数字,怎么跳得比预期快了一大截?
他疑惑地在车间里转悠,很快就发现了根源——几乎所有人都在用一种看起来怪模怪样的钻头干活!
“周师傅,你们这用的…是什么钻头?怎么都磨成这个样子?”班长拉住最早尝试的老周师傅问道。
老周师傅一看是班长,立刻笑着解释:“班长,这可是个好法子!是林磊那小子琢磨出来的!就咱们加工那硬料,标准钻头太废,他让把角度磨大点,刃口厚实点,嘿!你猜怎么着?耐用多了!效率一下就上来了!”
“林磊?哪个林磊?”班长一时没反应过来。
“就郭师傅带的那个学徒工啊!平时闷不吭声的那个!”
班长愣住了。学徒工?改良钻头?他下意识地觉得不可能,但眼前的事实和周围工人们七嘴八舌的肯定却做不得假。
他立刻走到林磊的工作台前。林磊正在按照郭大撇子的吩咐打磨另一个零件,神情专注,手法明显比刚来时沉稳熟练了太多。
“林磊?”班长叫了一声。
林磊抬起头,看到是班长,停下手中的活:“班长,您找我?”
班长上下打量着他,眼神里充满了惊奇和审视:“老周他们说,那钻头磨法…是你想出来的?”
林磊放下锉刀,擦了把手,态度谦逊但语气肯定地回答道:“报告班长,不是我发明的,是我以前…嗯…在一本旧技术资料上看到过类似的说法,说加工硬脆材料可以尝试增大钻尖顶角,减少前角,能提高刃口强度。正好碰上这次的任务料特别硬,我就瞎琢磨了一下,跟老师傅们提了一嘴,是老师傅们经验丰富,动手试出来的效果。”
他巧妙地把功劳分散开,既点明了自己的作用,又捧了老师傅们,避免了遭人嫉恨。
班长听完,眼中的惊奇更甚。他不懂太深的技术原理,但他懂结果!结果就是生产效率提升了至少百分之二三十!钻头消耗大幅下降!这可是实打实的成绩!
他拿起旁边一个用新方法磨制的钻头,又看了看林磊加工的那些零件——虽然还带着学徒工的青涩,但尺寸规矩,表面处理也像模像样了。
这哪还像个刚来没多久的学徒工?
“好!好小子!”班长脸上终于露出了难得的笑容,用力拍了拍林磊的肩膀(拍得林磊龇了龇牙),“肯动脑筋!是块好料!你这一个歪点子…哦不,好点子!可是帮了大忙了!解决了大问题!”
他越看林磊越觉得顺眼。车间里就需要这种能主动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只会抱怨和埋头傻干的。
“这样,你这个方法,很好!我得上报给车间,争取在全车间推广!”班长兴奋地说,“到时候,给你记一功!”
【负面情绪-5(来自班长的赞赏与认可)】
林磊连忙摆手:“班长,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也是老师傅们试出来的,不用记功…”
“该记就得记!”班长一挥手,打断了他,语气不容置疑,“功劳就是功劳!咱们车间,就缺你这种肯钻研的年轻人!”
他又勉励了林磊几句,这才背着手,脚步轻快地走了,一边走还一边哼起了小调,显然是心情极佳。
郭大撇子在一旁冷眼看着,听着班长对林磊的夸奖,脸色更加阴沉,却又无可奈何,只能把气撒在零件上,锤子敲得邦邦响。
【负面情绪 8(来自郭大撇子的嫉妒与不爽)】
但无论如何,经此一事,林磊在班长乃至车间部分老师傅眼中的地位,发生了微妙而实质性的变化。
他不再仅仅是那个“被郭大撇子天天骂的倒霉学徒”,而是变成了“那个有点歪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小子”。
效率提升,带来的是最直接的认可。
班长刮目相看。
这意味着,林磊在这座庞大冰冷的钢铁厂里,终于凭借自己的能力,撬开了一丝缝隙,投下了一缕属于自己的微光。
而这缕光,必将引来看向更远方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