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的苦练和系统辅助带来的效果是显著的。林磊能清晰地感觉到,手中的工具变得越来越“听话”,肌肉逐渐适应了那种高强度的重复劳作,对力度和精度的掌控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钳工(入门):5/100】
就在某个加练的深夜,当他又完成一个平面的精加工,反复测量确认平整度达到要求后,脑海中冰冷的提示音响起,标志着他的钳工技能终于摆脱了“生疏”的评价,正式踏入了“入门”阶段。
虽然只是最低层次的提升,但带来的变化是实实在在的。最直观的体现就是,郭大撇子骂他的频率明显降低了。倒不是这老家伙转了性,而是林磊干的活确实挑不出太大的毛病了——打磨的毛坯尺寸规矩,锯割的料头齐整,甚至偶尔让他打个孔,定心也又准又稳。
郭大撇子看他的眼神,从最初纯粹的鄙夷和厌恶,慢慢掺杂进了一丝惊疑和不易察觉的……警惕。这小子,邪门得很!进步太快了!
这天上午,车间里接到一批急件任务,是加工一种特殊材质的连接件,硬度较高,数量不小。郭大撇子分到了其中一部分钻孔的工序。
他骂骂咧咧地领了任务,调整好台式钻床,换上新的麻花钻头,开始加工。
“滋啦——”
刺耳的切削声响起,但进度却异常缓慢。钻头啃噬着坚硬的材质,发出沉闷的摩擦声,甚至偶尔会爆出几点火星。郭大撇子不得不频繁退刀,清理铁屑,并往钻孔里加切削液降温。
即便如此,钻头的磨损速度也肉眼可见。才加工了十几个件,钻尖就已经明显钝化,钻孔效率进一步下降,加工出的孔壁也变得粗糙。
“妈的!这什么破料!费钻头!”郭大撇子气得一拍机器,但又无可奈何,只能停下来,悻悻地去工具箱里找备用钻头磨刀。
林磊在一旁看着,前世作为工程师的本能让他下意识地开始分析问题。
材质硬度高,韧性大…标准的麻花钻头前角可能偏大,导致切削阻力过大,刃口容易崩损和磨损…如果能适当减小前角,增加钻尖强度,虽然可能会牺牲一点排屑效率,但或许能显著提升钻头的耐用性…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再也挥之不去。
他想起系统灌输的《钳工操作要点解析》里,关于刀具刃磨和角度选择的基础知识,虽然不涉及太深的理论,但指出了不同材质应对应不同的刀具几何参数。又结合前世记忆里一些更深入的金属切削原理…
一个改良方案在他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
他需要机会验证。
中午休息时,郭大撇子还在那对着砂轮机吭哧吭哧地磨钻头,嘴里不干不净地骂着车间主任和这该死的生产任务。
林磊瞅准机会,走到那堆待加工的铁件前,拿起一个,又看了看郭大撇子放在旁边、已经磨好但显然效果不佳的钻头。
他状似无意地低声嘟囔了一句,声音不大,但刚好能让附近的郭大撇子和几个老师傅听见:“这料也太硬了…标准钻头吃不住劲儿啊…要是能把钻头尖儿磨得‘秃’一点,角度小点,说不定能抗造些…”
这话一出,旁边一个正抽烟休息的老钳工瞥了他一眼,没说话,但眼神里闪过一丝思索。
郭大撇子正磨得火大,闻言猛地抬起头,瞪着林磊:“放你娘的屁!你一个学徒工懂个锤子的磨钻头!标准角度那是多少年传下来的规矩!磨‘秃’了?那还钻个屁的孔!”
林磊没争辩,只是低下头:“我就瞎琢磨…看师傅您磨得辛苦…”
“滚蛋!少在这添乱!”郭大撇子不耐烦地挥手赶人。
林磊不再多说,退到一边。他知道,直接让郭大撇子改变几十年形成的习惯是不可能的。但他这番话,就像一颗种子,已经播了出去。
下午开工,郭大撇子换上新磨的钻头,情况依旧。他脸色越来越黑,加工速度远远跟不上进度。
这时,那个中午听到林磊话的老钳工,犹豫了一下,拿着一个报废的旧钻头走到砂轮机前,没有按照标准角度磨,而是尝试着将钻尖角度磨得更大一些,刃口更平钝一些。
磨好后,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装到钻床上,开始加工同一个零件。
“滋…”声音似乎比之前沉闷了一些,但令人惊奇的是,钻削过程变得异常稳定!没有频繁的卡顿和尖叫,进给顺畅了许多!一口气加工完五个零件,退刀检查,钻尖的磨损竟然远小于之前!
“嘿!奇了!”那老师傅忍不住惊讶地喊出了声。
这一下,立刻吸引了周围几个同样被这个问题困扰的工人的注意。
“老周,怎么了?”
“你这钻头…好像挺耐用?”
郭大撇子也停下了手里的活,狐疑地看过来。
老周师傅拿着那只改良了角度的钻头,又看了看林磊,语气有些不确定:“就…就中午听那小子瞎叨咕了一句,说磨秃一点可能抗用…我就试试…”
唰!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再次聚焦到林磊身上!
郭大撇子眼睛瞪得溜圆,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真…真有用?!”
林磊知道火候到了,这才走上前,拿起那只改良的钻头看了看,又拿起一个报废的标准钻头对比了一下,用尽量朴实的语言解释道:“师傅,我也是瞎想的。这料太硬,标准钻头前角大,像刀子切冻肉,容易崩口。把角度磨大点,刃口厚实点,像凿子,虽然慢点,但结实,不容易坏。”
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在场的老师傅们瞬间就明白了!
“有道理啊!”
“还真是!这么一说,是这么个理儿!”
“快!试试!都试试!”
立刻有好几个老师傅都拿起报废钻头去尝试磨新的角度。郭大撇子将信将疑,但也忍不住拿起一个旧钻头,按照林磊说的思路,小心翼翼地在砂轮上磨了起来。
很快,几台钻床都换上了这种“改良版”的钻头。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虽然单个孔的加工时间可能略有延长,但因为大幅减少了更换和磨刀的次数,整体效率反而提升了!更重要的是,钻头的消耗速度骤降,成本节约明显!
车间里原本沉闷压抑的气氛为之一松!
郭大撇子看着自己手下那顺畅工作的钻头,又看看林磊,表情复杂到了极点。他想骂人,又想问个究竟,最终只是憋出一句:“…你小子…哪儿学来的歪门邪道…”
但这语气,已经远没有之前的轻蔑和厌恶,反而带上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惊诧。
【负面情绪-10(来自郭大撇子的震惊与 grudging respect - grudging勉强)】,系统提示音罕见地记录了一次负面情绪的减少。
小组长闻讯赶来,了解情况后,大力表扬了这种“肯动脑筋”的精神,并让林磊把这个小窍门跟大家都讲讲。
林磊没有藏私,简单清晰地说明了原理和磨制要点。
一时间,他竟然成了这个小圈子的焦点。虽然依旧是个学徒工,但那些老师傅看他的眼神,已经明显不同了。
小试牛刀,初见成效。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的改良,更是一次地位的微妙提升。
他证明了,他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能干活,更在于能思考,能解决问题。
林磊看着那些忙碌的钻床,心中波澜渐起。
这只是开始。
凭借超越时代的见识和系统辅助,他能带来的改变,远不止这一点点钻头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