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
啪~!
啪~!
岗草甸子深处,某个面积不算大,却也不算很小的小沼岛上传来几发子弹的破空声。
远处的鸟群被惊起,在天空不断盘旋。
“嘿嘿,150步,上了1靶,还是擦着边上的……翻垛的你的枪法的确需要好好练练了。”
篝火旁,张文顺、宋老渣等一票子裹成了大粽子的重伤员笑眯眯看着笨手笨脚压子弹的杨铸,语气里全是打趣。
前前后后打了也快5个弹匣,共计25发子弹了,这么点距离,某人却拢共只上了一靶,这水平实在是不敢恭维。
初春鸟群扎堆处,在临近富锦县不到三十公里的地方这么明目张胆地打枪,实在是嚣张至极的做法。
要是别的抗联部队见了,估计要气的冲上来给这伙毫无隐蔽意识的笨蛋狠狠一巴掌;
而如果看到这么多宝贵无比的子弹竟然丢给一个毫无天赋的生瓜蛋子喂枪,只怕更是恨不得在一旁跳脚骂娘。
但没办法,现在的明山队就是这么豪横。
短短一个月三场规模不小的战斗打下来,缴获的枪支弹药都快放不下了,区区25发子弹算什么?
至于隐蔽……
对不起,昨天就有水上军的船艇在周围晃荡了,只不过人家眼瞎,看不见这些被惊动的鸟群,也听不到枪声,反倒是不小心落下一艘装满各类物资的小舢板后,扬长而去了。
“靠!这辽十三咋回事……又故障了!”
杨铸从地上站起身来,揉了揉有些发疼的右肩,然后把无法射击的辽十三递给一旁的三铳,让他帮着弄弄。
熟练地摆弄了几下滑动的机尾,将枪机重新推入机匣,三铳摸出黎毅他们新送过来的枪油和纱布,一边拆卸着枪管,一边好心建议道:
“这老家伙就是这样,内部弹簧的撞针部缺乏定位梢,导致保险关闭并拉动枪栓时机尾依旧可以自由转动,很容易导致枪机没办法送入机匣……要不翻垛的你还是拿三八大盖练枪法吧,那玩意有防尘盖不说,后坐力还小。”
不得不说,相较于辽十三这种混血儿,小鬼子的三八大盖对于新人其实更加友好。
故障率低,枪管长,打得准,后坐力也小。
刚才杨铸揉肩膀的架势他看在了眼里,左右杨铸这个军师的本事并不在打枪身上,想必忽然想起练枪也不过是在岛上的日子无聊而已……既然如此,不妨拿着后坐力更小的三八大盖玩,免得肩膀受罪。
杨铸闻言,却是翻了个白眼,你当我打枪是为了耍着玩?
额……
好吧,的确有耍着玩的成份,毕竟没有哪个男人能拒绝武器的魅力。
但自己摸枪同样也是为了正事好吧?
正想着嘴硬几句,却听见小五子远远地喊道:“翻垛的,鸭子烤好了,赶紧过来吃呗!”
一听鸭子烤好了,杨铸的口水便不争气地流了出来,也顾不得回怼三铳这夯货,屁颠屁颠地跑了了过去。
用脚挑了个空闲的小马扎围在篝火旁边,也顾不得手上全是泥土和硝灰,接过小五子分过来的那只烤的焦红焦红的野鸭腿,就这么费了巴劲地撕咬起来。
韧硬到牙口发酸的肉丝被牙齿撕了下来,一种稍微带着腥臊,但细嚼之下却有种说不出的野香在口腔中弥散开来,杨铸满足的几乎就要呻吟起来。
虽说条件有限,除了粗盐之外便再也没有什么像样的调味品了,这玩意的味道其实也并没有以为的那么好吃。
但问题是,放后世你从哪儿去吃这种二级保护动物去啊!
再说了,经历了近一个月的油水严重短缺后,这一口野鸭肉的含金量,真是谁饿谁知道。
见到杨铸这么一副饿死鬼的架势,一旁的宋老渣忍不住笑了起来:“翻垛的估计也是饿狠了,吃慢点,别噎着……来,刚好这罐头也热好了,这玩意可比鸭子好吃多了,先垫巴垫巴一口,等厨房那边米饭煮好了,把这玩意往上一浇……啧啧,那才叫一个美!”
杨铸下达的指令是尽快在最短时间里让伤员们恢复,除了勤换药之外,营养也肯定得跟上。
所以如今的明山队从之前的两餐制,变成了一日三餐。
这也是为什么大中午的,竟然就借着篝火烤起野鸭的原因……现在正是狩猎鸟群的高峰季节,每五个人安排一只野鸭就算是添菜了,也算是最主要的进补食品。
当然,黎毅昨天派人送过来的一船物资里除了大米之外,还有着不少罐头,所以今天后勤大手一挥,所有人又加了一盒罐头……这伙食标准,放在当下,只怕是只有“大和旅馆”上的那群海军马鹿才能稳稳压上一头了。
瞅了一眼那罐由猪肉、土豆、牛蒡制成的“猪肉大和煮”,
杨铸撇撇嘴,这玩意甜兮兮的,味道也怪兮兮的,除了糖油含量比较高、能提供大量热量外,便再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了。
不过这种由日本垦荒团生产出来的东西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绝对是一等一的好东西,黎毅估计也是出于留下良好印象的考虑,这才把这种东西混在第一批物资里送了过来,所以宋老渣也是出于一番好意。
当下眼珠子滴溜了两圈,杨铸忽然说道:“要不,我跟宋哥你换?我这盒罐头归你,你那只鸭整翅归我?”
宋老渣一愣,旋即想起这位军师“南洋富家子弟”的身份,以为这货早就吃这些罐头吃腻了,之所以对野鸭这么上心,完全是因为南洋那边没这玩意,所以图个新鲜罢了,当下大喜:“好,成交~!”
说着,防贼似的用没有受伤的两只脚伸到火堆旁把罐头一夹,威胁似的扫了扫一旁的张文顺和其余人:“先说好,这是翻垛的主动跟我换的,一会儿你们不准抢,谁要是敢乱伸筷子,当心我急眼!”
切~~!
一阵鄙夷的嘘声响起。
………………
吃完饭后,不愿意回到湿气依旧浓重的病房里的张文顺继续在太阳下挺躺。
不多时,听到不远处再次响起枪声。
扭过头看去,发现却是杨铸又换了把老套筒在那打靶。
瞅了一眼杨铸身边一一排开的七八支老套筒,张文顺觉得有些奇怪,于是便跟一只残废的蜗牛似的,撑着拐杖慢慢挪到了杨铸身边、
“翻垛的,你这是……在试枪?”
张文顺目光扫过那一列老旧到几乎可以丢进仓库里吃灰的老套筒,语气里很有些不解。
三八大盖>辽十三>老套筒,这是每一个上过战场的士兵公认的事情。
在已经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的如今,他实在是不明杨铸捣鼓这些破烂玩意做什么。
杨铸见到是他,笑着应了一声:“是在试枪,但也不完全是……我打算趁着这段时间还有点闲暇,把这些状况还算良好的老套筒和中正式步枪,甚至是三八大盖在几个主要交战距离的弹道表给大致摸出来。”
说着,摊了摊手:“身为一个之前没摸过枪的人,打了一上午的靶下来,觉得对于那些没有天赋的新手来说,大抵最需要的就是这玩意了。”
弹道表?
张文顺有些一头雾水:“可咱们老明山上上下下已经不需要这玩意了啊。”
杨铸奇怪地看了他一眼:“弟兄们都是老手了,自然不需要,可是以后新入伙的大头兵需要啊。”
说着,甩了甩发酸的食指:“你总归不能以为,咱们老明山就靠着这么小猫三两只,就能把小鬼子打趴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