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匹夫 第26章 尘爆

作者:六千来世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21:54:09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作为一名生长于和平时代的后世人,杨铸没有什么战场经验,甚至就连军事知识都少的可怜。

因此别说他不懂指挥作战了,

就算懂上一点,本着不熟悉的事情不乱插嘴的朴素原则,他也不会在那想当然的添乱。

可他虽然不懂什么军事,他懂一点最起码的物理化学知识啊。

实际上,要不是当下的境况实在是一个近乎十死无生的困局,他甚至都不会跳出来。

………………

下午3点17分。

明山队西南角防线被伪军攻破,在以宋老渣带领的第三中队逐渐退守伤病区后,“靖安军”残存的两个排后方的壕线被炸塌。

下午3点19分。

明山队东南角防线也被攻破,第二中队逐次退守到伤病区,等三个排的靖安军快速咬上后,后方退路同样被炸塌。

下午3点20。

明山队第四中队边打边撤,把超过30名由叛徒组成的“挺进队”引到已经空荡荡的家眷区正北角,在短暂而猛烈的火力压制,并付出了五名队员伤亡的代价后,通过强制绕后突袭的方式,把挺进队后方的壕线炸塌。

下午3点25分。

吸引了最多兵力,最多精锐的胡永波逐步退守至家眷区,将包含了近20名挺进队残部、近40人的日军小队引到家眷区西北角——为了迷惑敌人,降低叛徒和日军的警惕性,他甚至专门朝着自己的肩膀上开了一枪,用伤势来换取他这名猛将“溃败”的合理性。

当然,在日军和叛徒攻进家眷区后,某位自愿留在原地装死的明山队伤员拉响了藏在身下的炸药包,把西北角的交通壕彻底炸塌。

下午3点26分。

靖安军残存的5个排、挺进队、以及伤亡并不大的日军小队,合计近两百号人在伤病区与家眷区的临近处汇合。

正当他们疑惑于刚才还在殊死抵抗的明山队为什么一下子消失的无影无踪的时候,一连串频率不算高,但却始终连续不断的爆炸声响起。

不清楚发生了什么的日伪军立即分散,做出防御阵型。

然而让他们疑惑的是,这些明显是由手榴弹束引起的爆炸,却并没有对他们造成什么直接性的伤害,只是将无数的黑白粉末洋洒布满了整个空间。

这种粉末,靖安军并不算陌生。之前进入伤病区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见到过了。

只不过当时他们以为这是明山队为了顺利撤退而丢出来的土制烟雾弹,但瞧眼下这光景,仿佛并没有这么简单。

接到靖安军连长的汇报后,井上次郎顿时警觉起来。

这伙番号为十一军的匪团异常狡猾残忍,几天前在桦川县用土制毒气造成的惨案历历在目,在搞不清楚对方究竟在打什么鬼主意之前,还是谨慎为妙。

于是他立即让部下检查佩戴的防毒面具,甚至还让他们在冰冷刺骨的早春里把随身的毛巾用水打湿,缠在脖颈部位,以求更好的密封性。

在他想来,既然当初在桦川县这些叛匪就是利用土法毒气才一举消灭了一个帝国正规军小队的,那么眼前这些奇怪的粉尘大概率也是与毒气相关才对。

然而只是陆军预备士官学校毕业生的他却不知道,他的猜测全然错了。

………………

“杨兄弟,按照你的吩咐,27罐石松粉和碳粉全部炸出去了。”

气喘吁吁的三铳从潜听哨的暗道里钻了出来。

用于监听外来动静的潜听哨,其实是位于秘营最外延的,只不过由于监听到的信息需要第一时间汇报给营地最高指挥官,所以除了本身就极为隐蔽之外,也有专门的狭窄暗道通往中枢。

只不过由于是以潜听哨为源点的,距离实在不能算近,因此通过这条狭窄暗道来实现战术转移固然是极难被察觉,但也异常耗费体力。

正在说话间,小五子也从暗道里钻了出来,然后迫不及待地跑到杨铸身边:“杨兄弟,我瞅着那些粉尘已经有不少落在了地上,耽误事不……要不,我再带人扛点碳粉潜过去,多炸两罐。”

石松粉虽然已经用完了,但碳粉还有不少,他总觉得那么点粉尘只怕不顶什么事。

躲在某堵泥墙后面的杨铸趴在顶端的缝隙里瞅了瞅,却是摇了摇头头:“差不多够了,空气里的粉尘密度太高了反而不是什么好事。”

说着,扭过头来问道:“被炸塌的那几处,大的缝隙都堵上了吧?”

三铳和小五子齐齐点头:“除了这一处,其余都填上了……特意交代过,都是从泥墙另一侧偷偷摸摸的填,小鬼子绝然不能察觉!”

杨铸点了点头:“那就好,虽然不求堵的严严实实的,但没有没留下大的缝隙,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计划的效果。”

说完,便加速捣鼓起手里面的物件起来了。

三铳见状,有些不放心地问道:“杨兄弟,不是不信你啊,而是……这玩意真的靠谱?”

一身臭汗的杨铸头也不抬:“铳哥,你放心吧,这玩意我从小玩到大,铁定能管用!”

他说到“这玩意”,指的就是石松孢子粉。

没错,眼尖的同学应该猜出来了,杨铸这是在打算玩一手超大规模的“粉尘爆炸”。

虽然一般情况下,要想实现具有较大杀伤力的爆炸效果,最好是使用面粉、混杂着白糖末的混合粉尘这等本身能量较大的玩意。

但就明山队这家底,从哪儿找这些精贵玩意啊。

不过粉尘爆炸的原理并不复杂,如果不追求威力的话,其实石松孢子粉这玩意也能实现。

毕竟这玩意应该是北方农村同学小时后经常接触的小玩具,不少人应该有把这玩意灌在铁桶里放土烟花的经历。

事实上,即便是在大城市,石松孢子粉同样也是实现舞台烟火效果的主要成份。

但问题是,既然能被拿来做舞台烟火效果,那么石松孢子粉虽然可燃效果极佳,但自身的能量必然是比较低的。

所以这就牵扯到另外一个问题……即便是把这些日伪军诱进了一个人为制造的密闭空间,但要想通过粉尘爆炸把他们一锅端掉,仅凭这么点石松孢子粉自身燃烧产生的能量是绝对不够的。

不过好在明山队因为想要重建七星砬子兵工厂的原因,自身储存了不少碳粉……碳粉的能量密度虽然同样比不上面粉,但只要空气里的浓度够,却也基本上差不多了。

然而这又牵扯到第二个问题……别看碳粉是黑火药的主要成份之一,但在没有硝、硫磺等助燃物帮衬的情况下,想要在极短时间内把它们充分燃烧,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能否顺利实现大型粉尘爆炸,如今的关键却是变成了“火源”。

准确的说,是一股规模较大,分散度较高、持续时间较长,且能持续与空气中粉尘激烈发生反应的火源。

这直接关系到接下来的是一场剧烈的粉尘爆炸,还是一场看似唬人实际上没有多少杀伤力可言的烟花秀——空气里弥散的毕竟不是面粉,如果仅仅只是丢上几根火把就能起到效果,杨铸何必拖这么久?

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又重新转了回来——本身没有多少能量密度,但却极易引燃的石松孢子粉!

………………

嘎达一声。

杨铸扣上了手里的玩意,抬起头来重重舒了一口气:“成了!”

挥了挥手:“时间不等人,赶紧退回防弹洞!”

说完,将手里的东西往泥墙的缝隙里一塞,头也不回地朝着身后跑去,只留下一根长长的管子。

等跑回防弹洞以后,随着杨铸的手臂划下,一个明山队点燃通往管口的超长引线,另外两个早有准备的队员开始使出吃奶的劲,开始挤压起从仓库里搬过来的鼓风机起来。

没错。

通过明火点燃,然后利用鼓风机和皮管源源不断地将石松粉吹到封闭的室内,通过较长时间的激烈燃烧反应,最实现起大规模的粉尘爆炸。

这,便是杨铸设计出来的解决方案。

随着引线快速燃烧至专门用拆下来的枪管衔接而成的管口。

呼哧!

强劲的风力下,喷出的石松粉被迅速点燃,一团外表看上去猛烈无比的球状火焰喷出,引燃了室内弥散在空气中的石松粉。

巨大的火光把不远处的日伪军吓了一大跳,赶紧重新趴倒。

然而静待五秒,发现这些迅速蔓延开来、贴体而过的火焰只是瞧着唬人,但除了轻微烫伤,顺便把他们露在外面的头发烧掉一小撮外,之外没有对他们造成什么更多实质性的杀伤力时,惴惴不安的近两百号人稍稍舒了一口气,打算赶紧转移,离开这个有些邪门的鬼地方。

然而就等他们站起身来时,还没等井上次郎下达转进命令时……

轰!

一阵巨大无比的爆炸声响起。

明山队秘营的西北角,突兀地在雪地中拱了一拱,仿佛有一双无形的举手把它拎起,旋即感觉无趣,又把它放了下来。

无数的惨叫甚至只来得及喊了半声,便消失在了静谧的山林中……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