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进入了热兵器时代以后,巷战和壕战便成了最惨烈的战法。
不管是两年前的淞沪战役、太原保卫战,还是几年后的衡阳保卫战和常德保卫战,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当然,刚刚换防而来的第四师团、始终在远东这边协助“剿匪”的伪满军,和原先一直蹲守七星砬子兵工厂的曲国禄所部,并没有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
………………
曲折蜿蜒的地下支援壕里。
咚~
咚~
两枚冒着烟的木柄手榴弹砸在支援壕的土壁上,一个大角度的弹跳,其中一枚精准地落在半陷进墙里的设射击踏台。
伴随着黑烟的火光,两条裹着黄绿色军装的大腿飞了出来。
咔咚~
咔咚~
几声与鞋后接触的轻响后,五六枚卵型的手雷有样学样地丢了过来。
“缩回去!”
眼疾手快的三铳将杨铸拉回了避弹洞,然后死死地将他按在地上。
绵密的爆炸声响起,尘土飞扬下,两人一下子变成了泥猴。
“趁着现在,你去那里,我去这里。然后交叉掩护……我们丢了以后你再丢雷,默数五个数,懂不!?”
三铳抖了抖脑袋上的泥尘,给随行的两名队员打了个战术手势后,转过身来用白话向杨铸布置了任务。
看着三铳手指的方向,身上挂满了手榴弹的杨铸默记了一下位置,然后重重点了点头。
明山队的这处秘营与其说是秘营,不如说是一个宛如蜘蛛网般的地下掩体。
战斗壕、交通壕、支援壕一应俱应;
胸墙、射孔、避弹洞样样不缺。
如果有熟悉军事的人身临现场,很容易就能从这些工事的身上看到浓浓的苏式风格——联想到明山队实际上就是抗联十一军,以及这些年抗联与北边的关系,不难理解一伙土匪出身的家伙为什么能修建出这么专业的工事。
然而这种星盘错落的复杂工事,对于杨铸这种之前连枪都没摸过的普通人来说,实在是太不友好了。
他连哪些通道和掩体是来干嘛的都不知道,甚至要去哪个位置才能与队友形成火力交叉都不知道,全靠三铳拿手指才成。
按理说,像他这种累赘,在土制毒气弹已经全然失效的当下,乖乖地缩在后方负责一些后勤工作就好。
但没法子,此时距离伪满军攻入秘营已经有大半个小时,需要两头狙敌的明山队在巨大的损失下,人手短缺的问题暴露无疑,因此即便是像他这种累赘,也只能硬拉过来顶上了。
“三二一,跑!”
一声令下,借着尘土的掩护,杨铸使出了吃奶的劲弯腰冲到指定位置紧紧靠在胸墙上,手忙脚乱的取下两枚手榴弹扭开盖子,又探出头瞄了瞄位置,静待三铳那边行动之后,便要把手里的家伙默数五个数找好角度丢出去了。
在这种短兵相接的壕战中,手榴弹和冲锋枪才是王道,
过去的半个小时里,那些完全没经历过壕战的伪军,用近乎于三倍的巨大伤亡证明了,在这种地方,他们不管是步枪还是机枪,甚至是威胁最大的掷弹筒统统都不怎么好使。
轰轰轰~
几枚土制手榴弹引爆,飞扬的尘土中,已经摸出了一点规律的伪军快速的冲了上来——他们瞧的清楚,眼前借助着复杂地形阻击他们的土匪人数并不多,只要趁着掷弹的空隙冲上来,一旦把距离缩短到十米以内,那胜利就是他们的了。
这群匪团的土制长柄手榴弹从拉线到引爆需要5~7秒,再加上从身上取下手榴弹和扭开底盖所需花费的时间,怎么也得近十秒。
这十秒钟,就是胜负的关键!
五、
四、
三、
二、
一。
杨铸闪出身子,左右开弓,按照之前三铳交代的,将手上引线已经燃了三秒的手榴弹使出吃奶的力气朝着左前初的那伙伪军丢去。
两声爆炸响起。
虽然其中一枚方向偏离的有些厉害,在弹到胸墙后爆炸距离目标足足差了五米,但另一枚却是几乎正正地落在伪军头上凌空爆开。
瞬间,一小片人群齐齐倒下,头胸处涌出大量鲜血,眼见着活不成了。
“靠!这土制手榴弹的引线燃烧时间也太不准了吧!”
杨铸面如土色地缩在胸墙后面,全然没有拿到pentakill后的喜悦。
当初三铳告诉他的是,这些手榴弹在拉火以后大约有着5~6秒的燃烧时间,所以拉绳后需要等三秒种再丢出去,这样效果最好。
结果……
尼玛,哪里有五六秒的时间,撑死了也就四秒不到好不好!
要是再晚上半秒丢出去,说不定挂的就是自己了!
“走!”
正当死里逃生的杨铸在那后怕不已的时候,三铳带着两个队员冲了过来,然后扯着这货就跑。
刚才那几枚手榴弹的杀伤效果非常理想,骤然遭受巨创的伪军小队虽然远远没到全军覆没的程度,但显然是被吓住了,一时之间竟然全都往后缩了回去,估计一时半会儿是不敢继续追了。
………………
五分钟后。
东绕西绕地穿过好几条细壕,中途又解决了两个落单伪军的一行人,终于钻进了一个看似寻常的防弹洞门口。
在由几根原木构成,样子与其它防弹洞一般无二的承重壁上抠了抠。
吧嗒一声,承重壁被拉开,露出了一个嵌在山体内部的小密室。
“动作快一点,七爷那边马上就没弹药了!”
三铳一马当先地冲了进去。
发生在秘营里面的巷壕战异常激烈,虽然给敌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但自身的损失同样惨重不说,弹药也消耗的极快。
于是乎,在西北角的几个小型储藏点的弹药,尤其是手榴弹和7.63x25mm手枪子弹被迅速地消耗一空后,便只能派出人手,顶着巨大的风险前往其余区域的物资储藏点取弹药了。
这也暴露了明山队当初修建工事时的先天设计不足……分散在秘营各处的十多个小型物资储藏点虽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弹药被敌人的特种作战人员一锅端的情况,但一旦被敌人攻入了内部,却很容易造成弹药的迅速短缺。
什么?
你说顶着巨大的风险专门跑这来取手枪子弹不科学,哪怕取战时消耗量大的机枪子弹都科学的多?
拜托,之前就说了,像这种巷壕战,最有效的杀伤武器就是手雷和冲锋枪,其余的诸如步枪和机枪,在这种狭窄曲折的地形里根本不好使。
所以你明白为什么要专门派人来取7.63x25mm这种规格的手枪子弹了吧?
这是盒子炮,也就是毛瑟手枪的专用弹!
对,就是那种把配备的木盒往枪柄上一装,突突突之下,完全可以当做是大威力冲锋枪用的那种!
“快,把箱子撬开,手雷挂身上就可以了,能挂多少挂多少……肩膀上给我空出来,多抗两箱盒子炮的子弹!”
三铳操起墙角的斧头,粗鲁地劈开了一个木箱:“顺便找一找,这里还有没有没配出去的盒子炮……七爷那边的盒子炮数量还是太少了,弟兄们拿着长枪跟人干仗,伤亡太大了。”
既然叫“小型物资储藏点”,而不是弹药室,那么这密室里面装的自然不仅仅只是弹药了,出现几柄日常使用率极高的斧子也很正常。
事实上,这个面积不到二十平的小密室里,放的东西既少且杂。
各种弹药和枪支大约占据了1/4的空间,其余的地方,却零零散散地放着各种杂物,甚至连瘪的几乎只剩下空壳的土豆都有。
连瘪了壳的发芽土豆这种放后世连喂猪都没资格的玩意都有资格放在这里,明山队物资的窘迫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咦?”
正在一个劲往身上揣手榴弹的杨铸瞧见身旁不远处的一个木桶,很有些期待地走了过去。
在桶口边缘的残渣上摸了摸后,杨铸却有些失望地放下了手指:“铳哥,老彪子他们身上的毒不都拔的七七八八了么,怎么还磨了这么多碳粉放在这?”
桶口撒出了一点细细的黑粉,他原本以为是黑火药,琢磨着要不要跟三铳他们合计一下,给后面可能闻着味追上来的伪军们设计一个小陷阱来着。
结果一嗅之下,却就是单纯的碳粉。
三铳一边快速地翻找那堆散放着的各式型号散乱的枪械,一边头也不回地回答:“是给以后备着的,咱们之前好歹也有过兵工厂,现在虽然机床啊啥的都被鬼子炸了,但等老彪子他们恢复过来,从城里搞上点简单工具,复装点子弹,做点手榴弹什么的,还是没问题的。”
杨铸嘴角抽了抽,响起方才那枚晚上一秒钟就能把自己炸死的手榴弹,心里一阵无语。
继续往身上揣手榴弹,杨铸随口问道:“意思是旁边那几个坛子,里面装的也是碳粉啰?咱明山队对重建兵工厂这事,还真是执着啊。”
生死之间有大恐惧,面对着眼前这场九死一生的绝境,你说杨铸不紧张害怕那是扯淡的。
但有些人就是这样,越是紧张的时候,就越是喜欢碎嘴子分散压力。
他其实对于明山队以后会不会重建兵工厂这事并不关心,但在这个随时可能下一秒挂掉的档口,你不让他找点话题唠嗑唠嗑,杨铸很怕自己压不住裤裆里的那个小,当场掉头逃跑。
三铳闻言,扭头看了一眼,却是毫不在意地继续翻找起薛定谔的盒子炮来:“哦,那个啊,那里面装的不是碳粉,就是一些石松粉而已……弟兄们吃的糙,肚子里又没油水,经常拉不出屎来,所以这些年总得备着些这玩意。”
杨铸闻言,手上顿时一停。
石松……粉?
不知道想起了什么,他蹭地一下冲到了那几个罐子前,打开盖子把手伸进去。
顿时,一把宛如滑石粉的玩意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仔细搓了搓,又凑到鼻端嗅了嗅,杨铸脸上露出一丝狂喜。
果然,
就是自己小时候在乡下经常见到的石松孢子粉!
“铳哥,还有多的石松粉么?”
激动之下,杨铸的声音都颤抖了起来。
三铳奇怪地看了他一眼:“这玩意用处多的很,不但可以通便,还可以入药,甚至还能压火种,营里面自然备着不少……不过看样子,这里应该就备着这么一罐了……怎么了?”
问出“怎么了”的时候,三铳隐约意识到了一丝问题。
杨铸脸上难以遏制地露出了些许潮红:“我想到怎么整死那群狗腿子了……快,铳哥,想法子给我多搞几坛石松粉来,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