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副馆长办公室,一道身影正端着杯茶,坐在那。

这人穿着一件中山装,头发斑白,脸型消瘦,眼眶凹陷,但精气神却十足,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事实上,他也的确不是普通人,而是原县食品公司手艺最好的糕点师傅。

他姓张,叫张昌意,祖上便是做“糕点”的,早在清末时期,就在这县城里开了家糕点店。

那时候,沅水县有着东西两大水陆码头,来往商人众多,他家卖出的糕点,因为口感好,分量足,加上价格不贵,所以远销全省各地。

后来公私合营,他家祖上经营的糕点店,也变成了现在的县食品公司。

至于他,也继承了祖上手艺,成了食品公司最优秀的糕点师傅。

其手艺,那真没得说。

去年,他正式退休,家中大儿子接了他的班。

而他则和二儿子与三儿子花了家里大半积蓄,开了家“糕点店”,取名“昌意”。

尽管他手艺不错,糕点原材用量与分量也与他在食品公司的一模一样,但他毕竟开的是“私营糕点店”。

所以,大家还是习惯去供销社购买各种糕点。

对此,他自然也明白这一点,但这家糕点店花了他们大半积蓄,就这么一直亏损下去,他很是不甘心。

思来想去的他,将三个儿子召集到了一块,商讨解决之法。

最后,大家讨论来讨论去,还是大儿子提出的刊登广告,让老人做出了最后的决议。

“登!”

“无论花多少钱也要登!”

如此,这才有了眼下的这一幕。

“来来来……老张!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贺主编,广告的事,你找他说就行!”

“卫国同志!这是老张,张昌意!在城西开了家糕点铺子,他做的麻香糕,是最正宗的,有机会你一定得尝尝!”

徐副馆长为两人简单介绍了一番就坐回了自己办公桌。

而这时候,贺卫国打量着眼前老人,却是暗暗思索了片刻,很快就想了起来。

县里供销社,确实有卖麻香糕的,而且卖的很不错,记忆当中,原身也似乎吃过,是一种价格适中的糕点。

“张昌意同志是吧!我就不拐弯抹角了,直接说正题!”

“您是要刊登广告是吧?”

面对贺卫国的询问,张昌意点了点头:“对!我大儿子在食品公司工作,他说报纸上是可以刊登那啥广告的,我想问问,是怎么个情况?”

“这个……嘛!大体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带插图与不带插图的,还有广告的类型,就是种类!”

“我看您是糕点广告,要是准备的钱不多,那就选报纸中缝位置,就选那种不带插图的,一般来说这种三块钱一行,每行可以最多十个字,要是不足一行,也可以按照字数来算钱,一个字三毛钱,标点符号也算一个字!”

“要是选头版底栏,一般是三十块钱!字数在五十字以内,并且可以连续刊载十期!”

其实贺卫国定的这个价钱并不算太贵,这年头,根本就没有多少人打广告,所以广告的价格普遍是偏低的。

但也正是如此,广告的“转化率”是很高的。

而且,相比那些“主流”报纸,地方报与“专业报”更价格更低,并且限制也不会太多。

更重要的是风险小,所需要准备的各种材料也不会太多。

反观那些“大报”,尤其是全国性的,带“国”字头的,光是审核就让人望尘莫及,审核也不是一般的严苛,个体户几乎是不可能在那上边打广告的。

“啊……那我还是选择那啥中缝位置吧……这是我想的广告词,还有这是钱……!”

“哦……您还准备了这个呀?”

贺卫国很是意外,他没有想到眼前的老人,竟然准备的这么充分。

看来眼前这位在来决定打广告之前,应该是做足了“功课”!

心中暗暗嘀咕了一句,他倒也没有在意。

反正广告词也不能额外收费,由“甲方”提供与否,不重要。

重要的是广告词内容。

这是需要审核的。

不过在审核上,并不会太严苛,只要不涉及“政治”风险,其他都没什么。

而糕点广告,朗朗上口,突出特点就行,再加上地址与联系方式,其实要不了几行字。

而事实也的确如他所料,老人提供的广告词总共就十六个字,加上联系地址,就三行,一共九块钱。

虽说只能刊载一期,但这钱其实花的很值。

…………

老人交钱后,贺卫国又带着他到了编辑部做了个登记,待老人拿了“收据”,便转身径直离开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也不知道是不是走运了,编辑部又来了几家个体户,甚至连国营厂都找来了。

对方是沅水县机械厂的,厂子生产的都是一些家用农具,这次他们过来,是为他们生产的最新脱粒机打广告的。

脱粒机放到后世,算不上新鲜事物,甚至都略显落后,但放到当下,那可是妥妥的“高科技”农业机械,一般人根本买不起,只有集体才能有这个财力。

而刚好,县城里有好些“农场”,甚至还有好几个大农场。

这些农场都是“国家粮库”,所以,脱粒机是必需品。

然而,周边各县不仅仅只有县里一家机械厂生产这种脱粒机。

就拿那银城第一机械厂来说吧!

对方就是银城地区第一大机械厂,各种农业机械应有尽有,脱粒机他们早就有所生产了。

此前,各大农场所采购的脱粒机,便是由银城第一机械厂生产的。

为了打开市场,县机械厂领导思虑再三,决定花钱在报纸上打广告。

一开始,他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省里的报纸。

但当他们派人去接触后,却发现,人家不仅收费贵,最重要的还是“有价无市”,并且审核还严苛,需得排队才行。

于是,一番打听后,他们最终将目光投向了县里的地方小报——《沅水》。

“什么?三百块?这……这也太贵了吧?”

当贺卫国说出刊登广告的价格后,面前的许科长直接瞪大了双眼!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