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27年·汴梁城)
靖康二年的雪裹着烟炱味,落在樊楼倾颓的鸱吻上。我踩着结冰的护龙河潜进宫城时,垂拱殿的藻井正坠下最后一颗夜明珠。药炉在怀中烫得惊人,指引我望向延福宫废墟——那堆破碎的汝窑青瓷间,半片冰裂纹瓷枕正渗出淡青色血水。
“官家的墨宝竟不如一方瓷枕?“
金人将领的嗤笑穿透宫墙,他手中狼牙棒挑着块未烧透的钧瓷片,釉色与当年柴窑进贡的雨过天青盏如出一辙。我屏息缩进冰裂的太湖石洞,看那瓷片割破雪幕,正扎进《千里江山图》残卷中王希孟题款的位置。
子夜,我在艮岳遗址寻到完好的青瓷枕。药炉贴近枕面时,冰裂纹突然游动如蝌蚪文,裂纹间浮出宣和画院独有的孔雀蓝釉彩——这是当年我替宋徽宗调制的秘色釉,原是为贺柔福帝姬及笄之礼。
“先生竟不知这枕头会吃梦?“
清泠女声自枯死的蟠松后传来,裹着素绫的少女赤足踏雪。她腕间金钏刻着二十八宿图,每颗星子都是未燃尽的香丸。当看清她怀中抱着的哥窑贯耳瓶时,我瞳孔骤缩——瓶身百圾碎纹间渗出的,分明是玉门关李桓消散时的木槿花汁。
药炉突然发出裂帛声,青烟凝成政和五年的场景:柔福帝姬趴在画案上偷看我调釉,袖口沾满青金石粉末。她将未烧制的瓷枕泥坯藏在袖中,却被火照看穿的赵佶罚抄《道德经》。画面流转至靖康元年,她哭着把瓷枕砸向要求公主和亲的朝臣,飞溅的瓷片在童贯脸上划出血痕。
“这瓷枕吞了柔福三千六百个噩梦。“少女将贯耳瓶浸入太液池残冰,“金人要带走的不是帝姬凤冠,是枕中困着的艮岳龙气。“
朔风突卷池面薄冰,瓶身裂纹渗出《瑞鹤图》的墨香。我按住她腕脉,指下竟无半分搏动:“你是画院待诏笔下的人?“
她褪去素绫露出后背——整片肌肤竟是未设色的《听琴图》残卷,蔡京题诗处结着冰晶:“先生当年用阿萦姑娘的银发制笔,为官家画就《雪江归棹图》,可曾想过画魄会成精?“
五更鼓响时,我们在被洗劫一空的画院库房找到瓷枕另半片。药炉青光中,破碎的瓷枕自行拼合,冰裂纹里浮出柔福帝姬被掳北上时的血泪轨迹。少女突然将贯耳瓶砸向瓷枕,飞溅的釉水中升起八百个金人铁浮屠的虚影。
“他们要的是这个!“她撕开胸口画纸,露出体内封存的《清明上河图》残卷,“瓷枕记着汴梁地脉走向,金人要用龙气养漠北王庭!“
宫墙外忽然传来驼铃闷响,药炉上的饕餮纹开始啃噬虚空。我蘸着釉水在雪地画出河图洛书,却见少女纵身跃入瓷枕裂缝。她的素绫缠住我手腕时,我嗅到柔福帝姬常用的龙涎香气:“告诉王希孟...他藏在《千里江山图》里的...“
金人骑兵撞破宫门时,瓷枕在药炉中炸成齑粉。漫天青瓷屑凝成《瑞鹤图》中的白鹤,鹤唳声里夹杂着柔福帝姬初学昆腔的调子。我攥着半枚冰裂纹瓷片冲出火海,身后传来画魄少女最后的轻笑——恍若当年阿萦在药炉前哼唱的楚地小调。
三日后,我在被焚毁的相国寺地宫找到真相。鎏金铜佛腹中藏着的帛书显示,柔福帝姬早将汴梁龙脉封入瓷枕。而那个画魄少女,竟是王希孟以自身心血点化的《千里江山图》灵魄,她脊背上的冰晶原是徽宗御笔朱砂印。
腊月二十三祭灶日,瓷枕残片在药炉中重燃。青烟里浮现柔福帝姬在五国城的身影,她正用金钗在冻土上勾勒汴梁街巷图。当金人守卫的弯刀劈下时,我亲眼看见她将瓷片刺入心口,血水融化的雪地上,赫然是王希孟绘制的艮岳秘道图。
“原来官家早知天命。“我摩挲着瓷片上新增的泪痕状裂纹,“用一座江山换女儿片刻清明,这笔买卖...“
雪粒突然悬停在半空,药炉铭文渗出与玉璜血线同源的金丝。瓷枕裂缝中升起柔福帝姬的虚影,她手中金钗正是指向十二神器方位的司南。当我想触碰那道虚影时,却见她化作万千青瓷蝶,翅翼上全是用血绘制的《宣和博古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