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南方寿阳。
三月初十,侯景让王伟模仿高澄的口吻润笔,伪造了一封邺城送往建康的信。
信中大体意思:
“两国既然重新恢复了交往,不日即将联姻,我打算释放回萧渊明,但条件是必须要用侯景此僚来交换。”
两日后,萧衍收到信后,立即召集群臣展开商议。
中书舍人傅岐认为:“如果答应这一要求,身在寿阳的侯景一定不肯束手就擒。”
傅岐在禁省十余年,参与朝廷机要密事,是仅次于朱异的萧衍第二大宠臣。
朱异认为:“侯景不过是一个败走之将,手底下满打满算,拢共也就千八百人。
朝廷只需要派遣一个使者就能将其擒获,纵然那侯景在怎么不服,又能怎样?”
按照一般人的思维朱异的想法没错,但这次朱异错了,因为现如今的侯景已然将部众扩充到了两千余人。
侯骨万景,这位能在史书浩如烟海中留下浓厚且深刻一笔的,本就不会是一般人。
一时间,傅岐和朱异争论不下,将决断权交给了如高僧禅坐的萧衍来抉择。
在萧衍心中,侯景是一个素未谋面却圆自己夜里梦而归附的降将,虽屡次得寸进尺,不过菩萨心肠的他尚可接受。
而萧衍一想到自己那自小锦衣玉食,饮酒大度的好侄儿萧渊明如今身在异国他乡,恐怕会被胡虏万般欺辱,不由得潸然落泪。
是故,在重视亲情的萧衍心中,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三月十五,萧衍回信:“渊明旦至,则侯景夕归!”
于此同时,远在邺城的萧渊明正如常被崔季舒邀请到禁中,在含章堂里和元善见,三人一起喝酒,画面很是和蔼。
两日后,身在寿阳的侯景拦截了这一封本该送往邺城的信。
侯景:“我就知道这吴地老头实非明主,果真是个薄凉心肠的老儿!”
王伟:“既然如此,只得如此。”
王伟再次在桌上沾了茶水的手指写下“反”字。
王伟继续道:“此时邺城浑然不知信件的内容,他们定然不会遣返萧渊明,萧渊明还没有到,萧衍也不可能派人来擒拿明公。
明公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谋图大业!”
侯景沉吟稍许,比起身在洛阳决意起兵反高,更快下定决心道:“王郎所言甚是!”
于是侯景开始为造反做各种准备:
侯景本来只在寿阳城内招募士兵,现在直接公然从寿阳及其附近地区属民中招募士兵。
这次不愿从军的百姓,其子女则统统充配给将士当奴隶。
【本来是对侯景统治存有异议者的子女充配作奴,如今是不愿从侯景兵策者子女为奴】
然后侯景继续向朝廷要钱要粮。
萧衍觉得自己偷偷卖了侯景,心怀有愧,所以继续给侯景增派钱粮。
寿阳地处东魏和南梁两国边境,历来是北来流民汇聚之所,所以侯景招募士兵并没有想象中的困难。
而且侯景并不贪财,当初在东魏的时候,侯景就经常把得来的战利品尽数赏赐给手底下的将士。
侯景驾驭军队素来严格且公正,十分擅长在短期内将一盘散沙的流民捏合成可堪一战的部队。
所以一时之间侯景招兵买马的事业进行得如火如荼。
王伟:“鉴于在上次河南仓促起兵,仓促寻找外援而没有寻找内应导致失败的教训。
明公如若想要成事,就最好找内应!”
侯景对王伟的话向来深以为然,此次也不例外。
谋士徐思玉进言:“当年临贺王萧正德曾经流亡北魏,我和他曾促膝而谈,颇有交情。
此人胆大心粗且觊觎皇位已久,容易拉拢,应该是眼下最合适的内应人选。”
侯景也对萧正德曾经因为不满失去太子之位,而逃奔北魏的事迹略有耳闻。
【萧衍早年无子,于是收养六弟萧宏的儿子萧正德为长子。
后来梁武帝册立自己亲生的长子萧统为太子,萧正德被封为西丰侯。
普通六年(526年),萧正德叛逃北魏,因受北魏的冷落,次年又逃回南梁。
梁武帝竟不加责怪,复其封爵,后来进封萧正德为临贺王,加任左卫将军】
于是三月底,侯景派遣徐思玉裹挟密信,去拉拢身在建康的萧正德。
当老朋友徐思玉找上门的时候,萧正德正在家停职反省。
原来由于萧正德在南兖州刺史任上,经常公开抢劫,当地百姓对他怨声载道,碍于民意,萧衍就让他停职在府邸反省。
【这里所谓的百姓绝非是黎民百姓,而是当地的门阀贵族,毕竟平头老百姓又有什么值得萧正德惦记的呢?】
萧正德一直都对自己失去太子之位而耿耿于怀,加之如今又被萧衍停职反省,就更加怨恨,加大了自己四处招罗亡命之徒的力度。
萧正德听说徐思玉乃是如今身拥一州之地的河南王侯景所派来的,萧正德连忙邀其入室,好酒好菜好女人来招待之。
徐思玉以要事相商,请萧正德屏退左右。
萧正德遂屏退左右。
徐思玉对萧正德开门见山,说道:“现在天子年高,年迈昏聩,而庙堂奸臣当道,将来非得出现祸事不可。
大王你本来就应该是储君,是陛下听信小人谗言而另立萧统和萧纲,天下义士也都对您失去储君之位的事情,感到十分愤慨。
我家主公虽然不才,但拥甲万余,愿意助大王早登尊位。
特此,派遣鄙人来与大王接恰!”
萧氏子孙在萧衍的宽宏教育下,政治水平极为低下,且不说与正常的朝代同龄的皇室成员来讲,就是与目不识丁的黔首,也高不了多少。
五十九岁的萧正德眼放精光,紧握住徐思玉的双手:“不瞒你说,本王早已豢养死士,储存米粮和积蓄钱财,以备国家不日有变。”
是夜,萧正德邀请徐思玉共赏美人画,一醉方休。
次日,留卧一夜的徐思玉快马返回寿阳。
四月初,王伟念道萧正德的回信:
“河南王之意与我暗自相同同,此乃天授我也!
......
我为其内,公为其外,请河南王尽快举兵!”
侯景得知萧正德的态度,心情大悦。
侯景在南豫州招兵买马、大张旗鼓的折腾,连续引发了几个人的警惕。
首先察觉到侯景其心有异的是元贞。
正月底因为侯景涡阳溃败后强占寿阳,萧衍让行至半途的元贞改道去到寿阳,后元贞一直都在侯景身边,
元贞在寿阳与侯景可谓是朝夕相处,侯景经常与这位同自己一样是从北方的元氏子弟把酒言欢。
侯景的一言一行大都被元贞看在眼里。
元贞见侯景大肆招兵买马,感到侯景极可能有心怀不轨,于是屡次秘密跟朝廷上奏申请要调回建康。
但萧衍觉得元贞是侯景名义上需要的咸阳王,遂置之不理,没有同意。
元贞终日惶恐不安,不想跟侯景这个不安分的粗莽汉子待在一起,免得侯景造反的时候把自己也给脱下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