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微微亮的时候,数名夜不收的触角已经几乎到了武昌府的城墙底下。
在此处驻扎,向南行军的定远侯宋襄所部人马在这个时候多少有些乱糟糟的。
士卒当中消息灵通的人已经知道大金江南士卒已经跟土司兵交锋,至于结果,没人提及,但人人都知道,那一定是输了。
若是大金占据优势的话,自己的上官们必然会下令催促自己跑快点,去抢功劳。但到现在为止,他们都没见到有人喜气洋洋。反倒是这些军官面色沉重,不太愿意南下。
来自于湖广的楚党自然不可能将一切希望都放在定远侯宋襄身上,而是发动一切影响力,企图让大金军队各自为战,被各个击破。
现在南边的江南军队没了音讯,这些湖广勋贵们心中多少有些担心,他们不是怕南边的友军全军覆没,而是自己若是南下的话,是否会被土司兵当作是目标。
土司兵可不只是某一个寨子,未必没有人反复无常,这个时候盯上自己。
基于种种原因,小小的军营当中也是一个小社会,这里面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打算。
“报!南边有数骑奔来!”
偏偏就在这个时候,他们最烦闷,不想南下的时候,一个消息送来。
勋贵们对视一眼,默默前往定远侯宋襄所在的营帐当中,想要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们的目的很快达成,从南边到来的数骑动作很快,这些骑兵衣甲染血,显然是经历了血战之后才出现在长江南侧。
但让勋贵们意外的是,这几个“残兵败将”非但没说自己惨败,还高昂着脑袋说大金江南士卒在南方击败土司兵,昨夜又将土司兵围困在山林当中,打退他们的突围,说他们身上的鲜血是土司叛军的。
这样的话,他们一个字都不信。
但就在一众怀疑的目光当中,大金定远侯宋襄迈着稳健的步伐到来,他身分最高,最后到来也合情合理。当下,他目光审视的扫了过去,只一眼便道:“都是好汉子,有什么话尽管说,说了便吃些东西,喝点水歇息一番。都是大金的将士,哪能只有你们浴血奋战!”
定远侯宋襄心中清楚,林耀祖就在自己南边。西南总督都来了,人家说打赢了,那就是打赢了!林耀祖不可能拿这种小事开玩笑,他没这个必要。
虽然没有详细战报,宋襄不知道林耀祖怎么取胜的。但这几个夜不收,他是真的喜欢。这些人不卑不亢,明明是小人物,却不畏惧大人。
仅仅如此也就罢了,这些人身上的血渍,以及神采飞扬的样子,显然不是吃了败仗。
也就是说,林总督他在西南站稳脚步了!
一场胜利算不得什么,但这一战干掉数千土司兵,那些都是土司的机动兵力,一口气将其吃掉之后,土司叛军在常德府的军队就不多了。
定远侯宋襄带兵打仗虽然不多,但也熟读兵法,知道优势在我。己方军队占据绝对优势,这一仗怎么输?
更别说此战真正的核心是江南军队,指挥者是赫赫有名的西南总督林耀祖。他对林耀祖信心很足,知道林耀祖善待士卒。
善待士卒并非是容易的事情,首先要尊重士卒,其次便是让士卒愿意以死效力。这一过程当中钱粮不能少,奖赏抚恤更是重中之重。
只有让这些士卒对领兵者忠心耿耿,让他们没了后顾之忧,他们才肯训练,才愿意死战。而江南军队就是这样一支为林耀祖而战,会捍卫江南利益的军队。
这样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刚刚锋芒毕露,便是两战连胜,在南安府还算是江西,是本土作战,赢了胜之不武。
现在换了地方之后,定远侯宋襄终于可以确认大金的确有一支强军诞生,足以搅动时局。
但这几个夜不收的表现远远超过定远侯宋襄的表现,他在思索的时候,那几个夜不收当中一人拱手行礼道:“侯爷见谅,我等奉命而来,奉命问询侯爷是否愿意后退百里,回到武昌城下。”
“后撤?”
营寨当中,面对无数下属,定远侯宋襄怎么也说不出撤退两个字。不是他想要违背林耀祖的命令,而是这一个命令没头没尾,来的太突然了。
但他也意识到这个命令必然是某些人下达的,必然有其必要性。不然也不会有这样悍勇的夜不收将消息送到自己手中。
定远侯宋襄可不认为自己很重要!
“此事可是林总督的命?”
“正是。”
那夜不收点头道:“侯爷见谅,我等夜不收只是小卒,只知道命令,不知道缘由,现在已经将消息送到侯爷面前,侯爷是答应也好,还是想要继续南下也罢,我等无权干涉。不过还请侯爷派人给小人准备一些马料,我等喂了马就走!”
听到这话,宋襄还好,其他湖广,或是四川将领却是心中颇为不是滋味。打赢了仗,人家不让自己继续进军,这显然是瞧不上自己。连带着想要抢攻的几个人也是怒不可遏,不满的很。
可宋襄始终未曾说话,他在假装思索。
但很快,他不在假装,而是做了决定:“马料快点备好,至于总督大人的命令,咱们军人,应当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还请诸位小兄弟此番回到总督大人身边,对我等美言几句,我宋襄对不住聂巡抚,可我宋襄麾下的将士却是无辜的,他们缺衣少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林总督体恤我等,末将便斗胆请林总督此战之后,来武昌府巡视军队。”
“侯爷的话,小人一定送到。”
为首的夜不收重重点头,也知道这些友军的日子不好过。但这跟自己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他们才不在乎友军的死活。
众将们看着夜不收离开,看着侯爷宋襄脸色不好,来回踱步,也就乖巧的不说话了。
如此半晌之后,在阳光洒落在营地当中的时候,那定远侯宋襄方才幽幽的看向南方,忽地喊道:“拔营,向北!”
这一句话出口之后,在场的许多将领都松了口气。不打仗是好事,不跟林总督发生冲突,那就更是好事。
林耀祖威名赫赫,可不是好对付的人。
不过,他们也对定远侯宋襄高看了一眼,这决定是宋襄做的,黑锅也是宋襄背的。显然易见的是,宋襄不想这么干。
他之所以答应,是为了大家考虑。
这样的领导或许能力有问题,不能服众,但在大金,却是一个不错的领导,值得他们尊敬。
私底下,有人道:“这一次武定侯被林总督盯上,咱们这些做下属的,改日一定要在总督麾下为其美言几句,让他安心回到京师养老,莫要来趟浑水了。”
“是极,是极!”
左右纷纷点头,都觉得该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