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汉文帝 第80章 兴修水利不可行

作者:大明小金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31 07:48:54
最新网址:www.xyylz.com

敲定这件事,刘恒亦是觉得如今朝中这些大臣太闲了!

是故,刘恒给朝中的官员找了件事来做。

党争,除了利益纠葛之外,便是如今朝中这些大臣有时间去琢磨如何排斥异己。

更有甚者,朝廷的正事不干,也要去一味地溜须拍马。

这种臣子,必须狠狠打击。

刘恒却是并未打算就此结束,道:“陕西境内,前有王二反叛,今番若是又逢旱灾,有流民无数。”

“朝廷若是一味赈济,恐力有未逮。诸卿以为该如何是好?”

“陛下,臣以为,以工兼振,则两难自解。”

“陕西境内此番若有旱灾,此境内水利恐长久未修,以致于河道淤塞,若是拨出部分银子,疏浚河道,百姓有工可做,河道疏浚之后,又可增田产,陛下以为如何?”钱谦益率先开口。

原先,他亦是有心阻止郭允厚。

陕西若有旱灾,就很难阻止了!

是故,钱谦益第一时间就转换思路,阻止不了,那从中牟取一些利益,就很容易了。

刘恒手指轻轻瞧着案桌,他在思考,亦是衡量钱谦益话语的可行性。

坦白来说,兴修水利,这的的确确是一件上利国家,下利万民的事情,但刘恒不看好现在的大明朝廷能做好这件事。

在钱谦益说出这番话之前,刘恒就有过类似的规划。

毕竟,在这方面,刘恒是有过一些研究的。

秦之时,为了修建郑国渠,足足花费了十年,在这十年之中,投入的资源和人力,可称得上无数。

为了修建郑国渠,闻战则喜的关中百姓连最喜欢的打仗都放弃了,可见投入何其之大。

然而,郑国渠一经贯通,渭水和泾水相连,灌溉两岸田亩无数,关中之地,因而年年增产。

所谓的天府之国,原先说的可并非巴蜀,而是指的关中之地。

秦国也因郑国渠,短短几年,国力就暴增到一种不可思议的地步,扫平山东六国,成了顺理成章之事。

由此可知,兴修水利,投入大,收获也大。

若是原先那个信王,听到这样的建议,说不定就一拍脑袋答应了。

但刘恒却不敢贸然同意。

最经典的例子就在于,如今的大明王朝恰恰就是因为前朝兴修水利才有机会搭建起来。

元朝末年,元丞相脱脱修黄河,本是一件好事,但由于官员腐败,欺压河工,河道不仅没有修成,反而成为了葬送元廷的导火索。

无数河工高呼着“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样的口号,前赴后继,彻底埋葬了大元王朝。

而在这个基础之上,这洪武皇帝建起了大明。

现如今,钱谦益提议兴修水利,以工兼振,刘恒不得不警惕。

关中之地有哪些河流,刘恒一清二楚,若是兴修水利,不可能不动渭水,泾水,洛水等这些重要河流,而动了这些河流,和治理黄河,没太大区别了。

而现如今,依照刘恒的观感,这大明的上下官吏,和前元时期,能有什么区别?

到时候,自己费了一番工夫才好不容易得来的银两如同流水一般,哗啦啦的拨出去了。最终全肥了贪官污吏,而河道水利,地方官吏极有可能压榨百姓去做,最终,极有可能激起民变。

刘恒正欲开口,只见郭允厚脸色铁青,沉声道:“钱阁老,你说的轻松,陕西境内兴修水利,前后要花费多少银子?”

“如今辽东战事未平,西南未定,再言兴修水利,国库能有多少余钱供这般消耗?”作为户部的当家人,郭允厚根本不敢答应。

如果皇帝一时冲动,听信了钱谦益的意见答应下来,他这个户部尚书,是真的干不下去了。

他知道,朝野上下有很多人都盯着他这个户部尚书,所有人都知道,处置魏逆,朝中许多大臣都蒙受损失,甚至一些人丢了性命,但唯独他这个户部尚书受益,国库瞬间丰盈。

因此,不少大臣都希望他这个户部尚书手能够松一点,如此哪怕漏出来一点,也足够所有人吃的满嘴流油了!

但郭允厚不敢,还是皇帝说得对,能年年抄家么?

真要这么干,朝中这些大臣首先就要造反不干了!

国库里现在这些银子,必须细水长流,兼顾方方面面。

还有一点郭允厚没敢说,一百两银子拿去修水利,最终能有十两银子用在这上面么?只怕不见得,极有可能一两都无法用在这上面。

但这话没法说,一旦说出去,可就得罪人了!

钱谦益冷哼一声,他现在发觉,这郭允厚的腰杆是真硬啊!

一个阉党,还敢如此嚣张。

“陛下,赈济灾民,左右也需要银两和粮食,拿出部分兴修水利,臣以为此事利国利民,伏请陛下允准。”

刘恒微微思索,缓缓开口道:“钱卿之提议,以工兼赈,朕以为,甚好。”

“然国库如今未济,且此事朝廷又未曾事先筹谋,是故,朕之意,户部可先拟算所需银两,工期几何,需多少人力,又需筹备多少物料。”

“至于何时开始,此事再议。”

很显然,这就是刘恒最终的态度。

先让郭允厚做个计划,刘恒还是觉得有必要的,等日后他理顺朝政,觉得时机恰当,到时候再行启用,就省却很多工夫了。

“臣遵旨。”郭允厚当即应允。

钱谦益虽说有些受挫,但亦是有些无所谓。

反正,此事本来就是顺手为之,皇帝答应最好,不答应,也没什么损失。

此时,韩爌看向了皇帝,道:“陛下,陕西若是真有灾情,臣请陛下开内帑赈济灾民,以安天下。”

闻言,所有朝臣目光瞬间都盯着坐在龙椅上的皇帝。

面对如此情景,刘恒眼睛微眯,目光扫视着朝中大臣。

这些大臣,是盯上了自己的小金库了啊!

韩爌不愧是做过两任首辅,这一出招,就尽显狠辣与刁钻。

让自己这个皇帝出钱,是朝中所有大臣的共识。

此外,他们亦是清楚,内帑中存有不少金银,虽说具体数量未曾摸清,但数量绝对不少,这是可以肯定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