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亡的罪恶 第33章 34. 阳光照不进的地方

作者:南鹿肥鱼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5 20:35:22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市局刑警支队大会议室的灯,亮得有些刺眼。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烟味和一种无形的疲惫。长条会议桌两旁坐满了人——市局领导、刑警支队骨干、法医、技术中队、环保局代表、还有一位神情凝重的副市长。投影屏幕上,定格着一张照片:莽山深处,鬼见愁山坳入口处巨大的封堵石堆。十年前炸塌的痕迹,在照片里沉默而狰狞。

李晓成坐在靠近投影的位置,崭新的警服衬得他脸色依旧有些苍白,但眼神锐利沉稳。胸前的二等功勋章冰冷坚硬。他身边是老秦,穿着便装,靠在椅背上,闭着眼,仿佛在假寐,但紧抿的嘴角和眉宇间的沟壑,显示出他精神的紧绷。

“……综上所述,”法医代表推了推眼镜,声音清晰而冷静,却带着一种解剖刀般的锋利,“通过对‘药渣子’——本名王根生——的尸体解剖,以及对其巢穴内提取的冰晶、水体、土壤样本的全面分析,结论如下:”

1.死亡原因:多处枪伤(非致命部位)导致失血性休克,并发体内长期积累的多种高浓度重金属(铅、汞、砷等)及有机污染物(包括高浓度苯乙胺衍生物)急性中毒。其内脏器官,尤其是肝脏、肾脏和脑组织,呈现高度萎缩、纤维化和特异性病变,符合长期暴露于极端污染环境导致的慢性中毒及器质性损伤特征。

2.污染物来源:王根生体内沉积的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种类、浓度,与鬼见愁黑水潭水体、潭底淤泥、洞壁岩石及冰晶样本中检出的污染物成分高度一致。其血液、组织液中检出的苯乙胺衍生物,与冰晶内部包裹的神经活性物质为同源。

3.污染程度:黑水潭水质检测结果显示,多项重金属及有毒有机物指标超过国家标准数百倍至上千倍!潭底淤泥污染物浓度更高,且具有强生物累积性和环境持久性。洞壁凝结的冰晶,被证实为污染水体在极端低温环境下形成的特殊结晶形态,内部包裹高浓度污染物,如同微型的“毒药胶囊”。

4.关联性:王根生扭曲的生理状态(皮肤溃烂、脏器衰竭、神经损伤导致的精神异常)、对特殊冰晶的病态依赖(冰晶形成过程中可能吸附了部分污染物,短暂减轻其体内毒素循环带来的极端痛苦?或仅是其精神扭曲的投射?),以及其极端残忍的作案手法(利用受害者血肉在污染环境下催化“纯净”冰晶的妄想),均与其长期生存于该极端污染环境有直接因果关系。该环境是其身体异变和精神彻底崩溃的**唯一根源。

法医的报告像一记记重锤,砸在会议室每个人的心上。空气凝重得几乎要滴出水来。那些冰冷的科学数据,比任何血腥的现场照片都更具冲击力,无声地描绘出一个被剧毒环境缓慢吞噬、最终异变成怪物的恐怖过程。

“十年……”环保局的一位中年代表脸色极其难看,声音干涩,“十年了……当年……我们只做了初步检测,知道污染严重,但……没想到会……这么严重!更没想到……里面……竟然还有人能活下来……变成这样……”

“当年封洞的决定,是基于当时的认知和条件。”副市长沉声开口,试图掌控局面,但语气中的沉重无法掩饰,“那种剧毒环境,处理成本巨大,技术难度极高,而且地处偏远深山,封堵是最快速、最‘彻底’的办法。谁能想到……”

“谁能想到炸塌洞口,封住了污染源,却没能封住从地狱里爬出来的‘药渣子’?”老秦突然睁开眼,声音沙哑地接过了话头,带着一种冰冷的嘲讽。他的目光扫过副市长和环保局代表,像刀子一样锐利。“十年前的行动报告,写的是‘主要嫌疑人坠入深潭,生还可能性极低’。轻飘飘一句话,就把一个活生生的人,连同那个毒窝一起,当垃圾埋了!埋了就完事了?那些流进山体的毒水呢?那些渗进土壤的毒呢?你们谁去想过,那潭黑水下面,是不是连着暗河?是不是还在往更深处流?是不是还在造出新的‘冰’?!”

老秦的质问如同惊雷,在会议室炸响。副市长和环保局代表的脸色变得煞白。

“秦卫国同志,注意你的措辞!”一位局领导皱眉提醒。

“措辞?”老秦猛地站起身,椅子腿在光洁的地板上刮出刺耳的声响。他布满疤痕的脸上肌肉抽动,眼神燃烧着压抑了十年的怒火和痛楚,“措辞能救回李铁柱、王海、陈建生的命吗?措辞能让那个差点被捣碎的孩子不做噩梦吗?措辞能让老高活过来吗?!”他指向投影上那张封堵石堆的照片,声音嘶哑,“那底下埋着的,不只是王根生那个疯子!还埋着当年行动的草率!埋着对污染的漠视!埋着今天这一切惨剧的根!”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只有老秦粗重的喘息声。李晓成默默坐着,放在桌下的手紧紧攥成了拳头。老秦说出了他心中压抑的愤怒和无力感。

“老秦!”局领导提高了音量,带着警告。

老秦胸膛剧烈起伏了几下,最终,那股爆发的怒火如同被强行压下的火山,化为一声沉重的叹息。他颓然坐回椅子,重新闭上了眼睛,仿佛用尽了所有力气。但会议室里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他那无声的控诉。

“咳,”李晓成清了清嗓子,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将话题拉回案件本身,“法医的结论已经非常清晰。‘药渣子’王根生,是十年前黑水潭非法制药窝点污染事件的直接受害者,同时也是污染环境催生出的、具有极端反社会人格和暴力倾向的加害者。他的作案动机,源于身体和精神被剧毒环境扭曲后产生的病态妄想——制造‘纯净’的冰晶。受害者李铁柱、王海、陈建生,以及我们解救的男孩赵小军,均符合其选择受害者的特征。”

他调出几张现场照片:“其巢穴内发现的深蓝色塑料桶、鸭舌帽等物证,与前期案发现场提取的物证完全吻合。洞壁上的‘冰雕人像’内,检出的人类组织碎片DNA,正在与历年失踪人口数据库进行比对,相信会有更多发现。”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此案,人证、物证、科学检验证据链完整。‘12·7莽山特大杀人碎尸案’及关联案件,可以宣告……侦破。”

“侦破”两个字落下,却没有预想中的轻松。会议室里弥漫着一种沉重而复杂的氛围。案子是破了,恶魔伏诛了,但胜利的滋味,却如同那黑水潭的水,苦涩而沉滞。

“对于鬼见愁污染源的后续处理……”副市长试图重新掌控议题,声音带着官方的凝重,“市里高度重视!已经成立专项工作组!环保、地质、应急部门联动!首要任务是重新评估污染范围和程度,尤其是对地下暗河系统的渗透影响!制定科学、彻底的治理方案!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这个毒瘤……彻底清除干净!杜绝后患!”他的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亡羊补牢的决心。

会议在一种近乎凝滞的气氛中结束。领导们相继离开,脸色都不太好看。环保局的人拿着厚厚的资料,步履匆匆。偌大的会议室,很快只剩下李晓成和老秦。

窗外的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

李晓成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训练场上正在进行夜间拉练的年轻警员们,身影在灯光下拉得很长。他摸了摸胸前的警徽,那冰冷的触感此刻无比真实。

“秦队,”他轻声开口,“案子……结了。”

老秦依旧闭着眼靠在椅背上,像是睡着了。过了很久,久到李晓成以为他不会回应了,他才缓缓睁开眼。那双鹰隼般的眼睛,在昏暗的会议室灯光下,显得异常疲惫和苍老。他没有看李晓成,目光投向窗外更远处,那片被城市灯火照亮边缘、却依旧沉浸在无边黑暗中的莽山轮廓。

“结了吗?”老秦的声音很轻,像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问这片沉默的土地,“那潭黑水……还在山底下流着呢。那些‘冰’……真的都化干净了?”他顿了顿,布满皱纹的脸上掠过一丝深刻的悲凉,“阳光……总有照不进的地方。埋下去的……也总有想爬出来的。”

他缓缓站起身,动作有些僵硬。他走到会议室门口,停了一下,没有回头。

“晓成,”老秦的声音低沉沙哑,带着一种托付般的沉重,“穿好这身皮。看好……这片地。别让那些‘冰’……再冒头了。”

说完,他拉开沉重的会议室门,高大的身影融入了外面走廊的光影里,脚步声渐渐远去,最终消失在楼道尽头。那背影,孤独而沉重,像一块永远无法卸下重负的黑色磐石。

李晓成独自站在空旷的会议室里,投影仪的光已经熄灭,屏幕上只剩下一片冰冷的灰白。老秦最后的话,如同沉重的铅块,压在他的心头。

阳光照不进的地方……埋下去的……想爬出来的……

他走到投影仪前,按下了开关。屏幕上重新亮起,不是案件照片,而是支队系统里,他刚刚更新的个人状态栏:

岗位:市局刑警支队一中队副队长

他看着那行字,眼神渐渐变得坚定。他整理了一下笔挺的警服,正了正胸前的警徽,转身,步伐沉稳地走出了会议室。

走廊的灯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前方,是灯火通明的支队办公室,是堆积如山的卷宗,是永不停止的警笛,是这座城市光鲜表面下,那些阳光照不进、却必须有人去照亮、去守护的角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