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登岳阳楼】
洞庭波涌接云涛,
山高心自高。
范公忧乐萦胸次,
极目楚天志未消。
赏析:
《登岳阳楼》赏析
这首26字小诗以登楼览胜为线索,将洞庭之景、范公之典与个人之志熔于一炉,短而精悍,意蕴饱满,可从三方面细品:
其一,景语开篇,短长句间见壮阔。首句“洞庭波涌接云涛”以7字铺展画面,洞庭湖浪涛与天边云霭相连,既贴合岳阳楼“临洞庭、望楚天”的地理特质,更以浩渺水势勾勒开阔意境;紧随的“山高心自高”仅用5字,不做实写山峦的铺垫,直接借前句“接云涛”的高远气象,将“登高见广”的情境与“心随景阔”的情志绑定,短句的凝练有力,让“心高”的感慨不拖沓、更直击人心。
其二,用典点睛,一字牵出千年志。第三句“范公忧乐萦胸次”是全诗的“文化锚点”。岳阳楼的精神内核本就与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忧乐天下”深度绑定,诗人仅以“忧乐”二字点典,不做冗余阐释,既唤起读者对这一文化符号的共鸣,更将“心高”从个人胸襟,升华为对古人“先忧后乐”家国情怀的追慕——此时的“心高”,不再是孤高,而是承载了文化传承的厚重,让情感格局瞬间拓宽。
其三,收束闭环,景志相融无余韵。末句“极目楚天志未消”以7字回应开篇:“极目楚天”呼应首句“接云涛”的视野(洞庭一带古属“楚天”),形成“景—情—典—景”的循环;“志未消”则直接呼应“心自高”,将登楼时的情志落到“坚守”上——览尽洞庭壮阔、怀想范公胸襟后,个人志向仍未消减,既收束了全诗情感,也让“心高”的内涵更显坚定。
整首诗26字虽短,却以岳阳楼为载体,让景有画面、典有分量、情有落点,无一字多余,尽显凝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