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旧物改造大赛
社区布告栏前围了不少人,红底黑字的通知被风吹得哗哗响。张大妈挤在前头,眯着眼睛念:“旧物改造大赛……凡本社区居民均可参赛,用废旧物品制作实用或观赏作品,一等奖奖励……”她突然提高了嗓门,“智能全自动洗衣机一台!”
人群里顿时炸开了锅。“啥叫旧物改造?”“就是把破烂改成好东西呗!”“洗衣机!这奖可真够实在的!”张大妈摸着下巴琢磨片刻,拨开人群就悄眯眯往老王家走——她记得老王家里那个智能垃圾桶,上回连广场舞音箱的毛病都能看出来,改个旧物还不是小菜一碟?
“老王头,开门!”张大妈“砰砰”拍着门,手里拎着个鼓鼓囊囊的蛇皮袋,“有好事找你!”
老王正蹲在厨房,对着智能垃圾桶研究菜谱。屏幕上跳出“清炖排骨步骤”,他用手指点着屏幕念叨:“焯水去血沫,加葱姜……哎,你说加不加八角?”听见拍门声,他趿着棉拖鞋去开门,刚拉开条缝,张大妈就挤了进来。
“你那垃圾桶不是挺能的吗?”张大妈把蛇皮袋往地上一搁,“哗啦”倒出一堆旧毛衣,红的绿的蓝的,毛线都起了球,“社区要办旧物改造大赛,你让它给咱出出主意!你看这些旧毛衣,扔了可惜,改点啥好?”
老王踢了踢地上的毛衣,有件枣红色的他认得,是张大妈前年冬天总穿的那件,后来袖口磨破了就不穿了。“我哪知道,我又不是裁缝。”他转身想回厨房,继续研究排骨的做法。
“让它说!”张大妈一把拉住他,把毛衣往智能垃圾桶旁边拢了拢。那铁疙瘩不知啥时候滚到了客厅,正对着毛线团“打量”,屏幕上闪过一串代码,像是在分析材质。
垃圾桶沉默了几秒,正面亮起淡蓝色的光,一行字慢慢浮现:“分析……材质……羊毛……含绒量……65%……建议……改造成……坐垫……”顿了顿,又跳出几行小字,“步骤……拆解……拆线……清洗……重新编织……可做……沙发或餐椅坐垫……”
“嘿,这主意不错!”张大妈眼睛一亮,捡起件绿色毛衣摸了摸,“羊毛暖和,做坐垫正好冬天用!我家那木椅子,坐久了冰屁股。”她把毛衣胡乱塞进蛇皮袋,“我这就回家拆毛衣去,拆完了还得请你家桶看看怎么编!”说着一阵风似的又跑了。
老王看着空荡荡的门口,摇摇头笑了。刚转身,就听见垃圾桶说:“张大妈……毛衣……需用……粗棒针……编织……建议……用……鱼骨针……”他愣了愣,这铁疙瘩连编织针法都知道?
没过多久,楼道里又传来脚步声,这次是李大爷,手里抱着个旧台灯。灯杆锈得掉漆,灯罩破了个洞,但红木底座雕着花纹,看着还挺精致。“老王,帮我瞅瞅。”李大爷把台灯放在桌上,“这台灯灯泡坏了,扔了吧可惜这底座,不扔吧又没用,能改点啥?”
智能垃圾桶“轱辘”滚到桌边,屏幕贴得离台灯很近,像是在仔细观察。“检测……结构……木质底座……材质……花梨木……建议……改造成……小花盆……”它的声音带着点电流声,“步骤……移除……灯杆……钻孔……底部……漏水孔……外部……涂清漆……放置……土壤……可种……多肉植物……”
李大爷眼睛都直了,他退休前是中学的美术老师,最懂木料:“这底座真是花梨木?我还以为是普通木头呢!改成花盆,摆在窗台上正好!”他小心翼翼抱起台灯,“谢了啊老王,也谢你家这神桶!”乐呵呵地走了。
这下可开了头。不到半天,老王家的门槛快被踏破了。王阿姨拿来个碎了口的青花瓷花瓶,说想改成笔筒;赵叔扛来个旧自行车胎,橡胶都裂了纹,问能不能改成花盆架;连小区门口修鞋的刘师傅都来了,拎着个掉了漆的铁皮工具箱,说想改成收纳螺丝钉子的盒子。
智能垃圾桶忙得不亦乐乎,屏幕上不停跳出改造方案,卡顿的声音在客厅里此起彼伏:
“旧花瓶……材质……陶瓷……缺口……位于……颈部……建议……切割……打磨……可做……笔筒……需用……金刚石砂轮……”
“自行车胎……橡胶……厚度……0.8cm……建议……清洗……消毒……固定……于墙面……可放……多肉植物……”
“旧工具箱……金属……内部……可加装……木质隔板……可分类……收纳……螺丝……钉子……扳手……”
老王一会儿给这个递水,一会儿给那个搬凳子,本来想自己改个鸟笼子参赛——他有个旧鸟笼,竹条松了两根,想重新编编当装饰——结果光顾着给别人当“参谋”了。傍晚时,他看着空荡荡的客厅,对着垃圾桶叹气:“你倒成社区红人了,我自己的参赛作品还没影呢。”
垃圾桶“嘀”了一声,滚到墙角那个旧鸟笼旁边:“检测……竹制鸟笼……结构……完整……建议……改造成……灯罩……”屏幕上跳出个示意图,鸟笼里装着灯泡,光线透过竹条的缝隙洒下来,在墙上投下花纹,“步骤……加固……松动画……喷涂……清漆……内部……安装……节能灯泡……”
老王凑过去看示意图,眼睛渐渐亮了。这鸟笼是老伴在世时买的,后来画眉鸟飞走了,就一直扔在墙角。竹条编得挺精致,上面还有缠枝莲的花纹,改成灯罩确实好看。“行,就听你的。”他抱起鸟笼,找出工具箱开始忙活。
比赛当天,社区小广场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作品。张大妈的毛衣坐垫堆在长椅上,五颜六色拼在一起,像块大花毯;李大爷的台灯花盆摆在最显眼的位置,红木底座配着绿萝的绿叶,看着特别雅致;王阿姨的花瓶笔筒里插着几支毛笔,她还在缺口处粘了朵布花,倒看不出来破了;赵叔的自行车胎花盆架挂在墙上,轮胎里塞满泥土,种着各式各样的多肉,胖乎乎的特别可爱。
老王带来的灯罩被挂在临时搭的架子上,节能灯泡亮着暖黄色的光,竹条的影子在白色幕布上摇晃,像幅流动的画。他刚把灯罩挂好,张大妈就凑了过来:“你这灯罩不错啊,谁给你出的主意?”
老王指了指广场角落——小王今天休息,特意把智能垃圾桶推来“观战”,银灰色的外壳在阳光下泛着光,像个等着看结果的孩子。“它说,旧鸟笼……骨架……美观……适合……做灯罩……”他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评委们挨个儿打分,最后站到台上宣布结果。“一等奖,张大妈的羊毛坐垫!”张大妈激动得跳起来,上台时差点绊倒。“二等奖,李大爷的木质花盆!”李大爷笑眯眯地拱手。“三等奖,老王师傅的竹笼灯罩!”老王愣了愣,被旁边的人推着上了台。
主持人拿着话筒,特意提了一嘴:“这次大赛,很多作品都得到了老王师傅家智能垃圾桶的‘指导’。看来啊,科技不光能改变生活,还能让旧物焕发新生,连垃圾分类的垃圾桶都能当改造顾问,这真是咱们社区的新鲜事!”
台下哄堂大笑,纷纷看向老王和角落里的垃圾桶。那铁疙瘩像是听懂了,屏幕亮了亮,闪烁的光点像在鞠躬。
回家的路上,老王提着三等奖的奖品——一个电热水壶,小王推着智能垃圾桶跟在旁边。“爸,您这灯罩真不错。”小王笑着说,“没想到这桶还有这本事。”
老王摸着怀里的灯罩,竹条被他打磨得光滑温润。“行啊你,还真有点本事。”他对着垃圾桶说,“以后咱家的旧东西,就归你管了。”
垃圾桶“嘀”了一声,突然蹦出一句:“建议……把……你那顶……旧帽子……改成……猫窝……给雪球……”屏幕上还跳出个小猫的简笔画,正蜷在帽子里睡觉。
老王低头看了看自己头上的蓝布帽子,这帽子戴了五年,帽檐都磨卷了边。他想起雪球总爱在沙发上乱抓,把老伴留下的沙发套抓出好几个洞,确实该给它弄个窝。“成,就这么办!”他笑着拍了拍垃圾桶,“回去我就拆帽子,你可得教我怎么缝。”
夕阳把三个人的影子拉得老长,智能垃圾桶轱辘轱辘地滚着,像是在应和。远处传来雪球“喵呜”的叫声,大概是闻到了老王手里电热水壶的新塑料味,正等着迎接它的新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