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职登峰,从王灵官开始 第22章 22同仁馆,益血散

作者:狸奴将军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9 18:33:18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东翁,人已经拿了银子走了。”

文士打扮的中年人走进书房,林何静闻言点头。

“亚樵,有劳你了。”

孙亚樵拱了拱手,“作为幕僚师爷,自然要为君解忧。”

“不过,您真看好那王善?”

“随手为之罢了”,林何静看了眼旁边的滴漏时刻,起身对镜,整理衣冠。

“就算是府城俊杰,入道三关肉骨皮,也要两三年功夫。”

“打熬气血不难,难的是把握心意,六道登真。”

“王善......看他今后造化吧。对了,县里情况考察得如何?”

两人交谈着,一前一后走出书房。

“好教东翁知道,浑源县里实力靠前的,除了县衙刘典史,便是何、吕、张三家拳馆馆主。”

“这三人都是行伍出身,久历厮杀。”

“虽然开馆不许超过五十人,但几十年积累下来,教授洪拳,徒子徒孙倒也不少,将来说不定有用得着的时候。”

“另外,您叫我拜访同仁馆的馆主,对方只收了拜帖,似乎没有会面的意思。”

“哦?”

林何静脚步一顿,似要言语,但很快又释然。

“也是。朝堂如战场,好不容易急流勇退,自然不愿多生波澜。”

未正(2点)一刻,烈日当空。

昂首仰视,耀阳之光穷极八荒。

林知县伸展双臂,一只手向着北漠草原,一只手指向东海之滨。

“陛下春秋鼎盛,待海疆之事了结,财用充足,必然会着手九边。”

“追亡逐北,斩灭乾元,千秋功业......若非如此,我大可如同年一般,挑选膏脂富庶之地就任.......”

“这浑源县的上下弊病,非得好好清理一番!”

-----------------

“族长,您在此稍候片刻,我买了药马上过来。”

“好,好,不着急,不着急。上次你的烧伤还是同仁馆的大夫给看的,去了记得向人家道谢。”

“好,我记住了。”

青年大步流星,背影很快消失在人群之中。

王勇哥摸着胡子,一下一下,嘴角不知不觉就咧开笑意。

成啦!

本来以为这次王善进学的事被林有德搅和了,八成泡汤。

谁知道峰回路转,林知县慧眼识英,竟然特意抬举王善。

不仅能入县学,甚至还另外赏赐十两纹银,助其习武。

这不是青眼有加,又是什么?

但凡王善能在县学练出点名堂,日后当个吏员,又有林知县在上头看着.....

王庄乡的好日子就要来哩!

老头子这么一想,脸上的褶子都痛快得舒展开。

正好这时有个小贩扛着草靶子路过,上面插着一个个外壳微黄的糖葫芦,凑近了能闻到一股甜香。

似乎是注意到老头的视线,小贩机灵开口:

“老爷子,要不要买几个糖葫芦回去给孙子孙女?”

“多少钱一个?”

“承惠,三文一个。”

王勇哥大手一挥,豪气地排出九文大钱:

“给我拿三个!”

王善脚步轻快,几次问路之后,很快找到了同仁馆。

说来也怪,浑源县的大商铺也好,大户也好,都集中在县门前大街,是字面意义上的“富”“贵”之地。

而同仁馆的位置,相对来说就有些偏僻。

可当王善走到医馆门前,看到门口的车水马龙,心中疑惑又消散了。

果然,无论前世今生,只要是好大夫,再偏僻的位置也有人慕名而来。

医馆气派的大门两边,挂着一对楹联。

奇异的是,上下联很短,加起来只有八个字:

“寸阴是竞,拼死夺生?”

这八个字苍劲有力、铁钩银划,读起来更是充满了争分夺秒的焦迫,让人脑海中自然而然就浮现出一个医者抢救垂危病患的情景。

可一般医馆,不都是“妙手回春医百病,灵丹济世乐千家”这种自卖自夸,或者“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惜架上药生尘”这种标榜仁心的吗?

这副对联看久了,王善甚至感受到几分兵戈杀伐的意味。

错觉吗?

“诸位,医馆乃救死扶伤之地,若无要事,还请退去,以免耽误了真正需要诊治的病患。”

“我家馆主说了,贺礼一概不收,请回吧!”

医馆的伙计立在门口,大声喊了几遍,人群才慢慢散了。

甚至其中有不少穿绸缎衣服的人,闻言也没什么不满,反而还和颜悦色地上前,向那伙计询问什么。

转眼间,门口只剩下五六个人。

“好汉是来买药的吗?”

王善一转头,就见方才喊话的伙计走到面前,笑容和煦。

好汉?该不会是把我当成走江湖的了吧?

我有那么凶?

“是,我近来习武需大药进补,不知贵店可有适合的?”

“客官算是来对地方了”,伙计凑近了才发现来人其实很年轻,丝滑地转换了称呼,一边带人进门一边道:

“我们同仁馆的药,大了不敢说,在这浑源县算是数一数二。”

“当然,价钱也比别家要贵些,不过只有习武大药是这样,若是普通百姓的伤寒病痛,其实更便宜。”

“杀富济贫?”

王善脱口而出,那伙计一愣,随后哈哈大笑。

“馆主定会喜欢客官这句话,不过您最好别在外面说。”

“那是自然”,王善赶紧转移了话题。

“不知这大药有几种?”

“两种。一种是十五年份往上的老药,可称大药,如人参、黄精之类。”

“老药药性精纯,药力强劲,但正因如此,服用起来没法完全吸收,容易浪费。”

“再者是药三分毒,同一种大药,不便连续服用,效果会变差。”

“而且老药都在深山老林,不易采摘,价格也很昂贵,我并不推荐客官购买。”

伙计说着,让柜台后的伙计拿出打包好的五个一串药包。

“第二种,益血散。用少量老药搭配其他药材,最大限度弥补药性不足,消去燥热毒害。”

“药力或许差了大药一筹,但却能日日服用。”

“而且益血散药性平和,无论客官练的是哪家武学,都不怕药性冲突。”

“即使县城武馆的弟子,在本门秘药之外,也都常常来买我们家的益血散搭配使用。”

“一帖益血散三两银子,是五天的量。”

“您看,要哪一种?”

“就益血散吧”,王善想了想便做出决定。

他手里二十两银子,买六帖益血散,足够一个月的量,剩下二两银子还能买些东西补贴家用。

只要每日都有大药进补,王善有信心能在进学前摸到练肉的门槛。

“我要六帖。”

“好嘞”,伙计喜笑颜开,直接从柜台后拿出现成的药包,用牛皮纸和绳子包装。

显然他没说谎,买这药的人的确很多,甚至都要“预制”了。

“对了,我想打听一下,江水云江大夫今日坐馆吗?”

趁着打包的间隙,王善说出从林知县那里询问来的名字。

“实不相瞒,月前我被烧伤,昏迷不醒,正是江大夫为我诊治。”

“在下受此救命之恩,虽家无余财,却也想当面致谢一番。”

伙计先是恍然大悟,随即露出歉意。

“原来如此。不过客官来的不巧,今日馆主设宴为杜公子庆功,江公子也一样是馆主高徒,自然要出席。”

“杜公子?庆功宴?”

王善不禁想到方才门口送贺礼的那群人,感觉今天似乎在哪听过这位杜公子的名号。

那伙计闻言,自豪地昂起头:

“不错,我家馆主门下的杜其骄杜公子,今日已然登记造册,成为武生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