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总是在强调价值的有效性,两个人的相遇和结合不一定能解释清楚目的,却一定可以表现出需求。当女人所需完全浸入行为的时候,她所认为“应当的”这些想法,就开始逼她成长了。
无论每个人是否相信命运,总之林说要亲自证明一件事,一件需要一辈子证明的事。人们也许会把她当成悲剧,也许也在无意识的重复着这般悲剧。总是,悲剧不需要被提醒,只需要被感受。这个悲剧就是——每个人的父母制造人类那夜的动机,那不为人知的动机,已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什么是门当户对,什么又是情投意合?真爱存在吗?什么又是现实呢?爱情和面包你会选哪个?其实这些林说在二十七岁的时候都会明白。因为那一年她已经将这些结果经历完了。或许我们认为这段故事讲到这里还只算是“过程”,远远达不到说结果的时候,因为生活还要继续,人还要活着。
是啊,人们活着结果就是一种未知。可是谁的善意可以让生命的过程变得美好呢?林立春从来都认为自己是善意的,田香也是,林立德也是,甚至陈柏、老李,每个人都是绝对正确,每个人都有立场和思想,可结果因为她们认为的正确对他人产生正确的影响了吗?并没有。林说的愤怒和憎恨是对陈柏后来落井下石的报复吗?是在看到那条暧昧信息后激活了对爱情的绝望,她将这层绝望和自己被贬低、遗弃、不被爱的事实联系起来,她因为这层被忽视而产生联想。陈柏真的和第三者有暧昧吗?那要问问陈柏自己和第三者的良心了。她希望他们是暧昧的,这样便符合了现实,这样便可以解释为什么陈柏喜欢单独睡觉,这样可以解释为什么陈柏周末总是在加班,这样可以解释为什么他没有对她嘘寒问暖,这样可以解释一切。出轨让一切变得合理,仿佛上下文联系,点明了中心思想——他不爱我,所以我感受的是真实的。
当她认为他是压力太大睡眠不好才搬去另外的房间,她还需要更多内心的支撑,她要想象他是孤单的、她要想象他需要她,但他是自卑的、无法疼爱她的。她要想象周末加班努力赚钱,是为了他们的未来。她要想象他片刻不闲的应对董事长故意为难。她要想象他是爱她,但他总是笨笨的做不到。
当她看到那些密密麻麻,日期、时间连续不断的聊天记录,她认为自己可以放弃这个剧本了。陈柏和她的家人一样,是自私的、愚蠢的、不懂得珍惜的、满口谎言的、懦弱的……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林说从家庭中汲取不到任何力量,厚重的家谱编织着家族的悲欢离合。其实比重男轻女更有可耻的是这个家族对学历和权利的崇拜。那些将思想的自由蔑视的长辈们,制造着新的崇拜者,家族中的每个人都无比自信,他们深爱着自己,孩子的思想不重要,人格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崇拜与欣赏着他们,顺从着他们,尊敬着他们。这些人在朋友圈心怀天下,却从举手投足间鄙视着穷人,他们将自己的尊贵与贫穷、愚蠢清晰的划分开,他们将林说的父母也划分开。
那接受了“他们结婚”这件事,却无法掩饰“拉低我们水准”的事实伴随了林说整个童年。“人们改变不了事实,但可以改变自己对事实的态度。”是的,林家人的态度就是——我们制止不了林立德,但我们接受了这段婚姻。这并不代表我们接受了田香,乡下人,你自有你的宿命。立德啊,你的选择,你自该承担,过的不好也是你自己造的孽罢了!
重要的是他们过得并不好,林立德在林说还小的时候就出轨,田香大闹着要离婚。林说还小的时候,林立春和田香吵架大打出手。林说还小的时候,林立春告诉林说,你知道你住的房子是我们家的吗?你来爷爷奶奶家吃饭不交伙食费,你爸妈不懂礼数,你也不懂啊?
他们在用他们的方式惩罚这段不被看好的婚姻。
他们在惩罚这段婚姻,以及婚姻产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