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米修斯的谎言 第6章 差异因素

作者:柒玥狸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1-15 16:33:30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会议室里响起几声低低的议论,副队长王刚抱着胳膊,眉头紧锁,赵强则毫不掩饰地撇了撇嘴。

陈乔不为所动,继续抛出重磅信息:“第三,也是目前最具突破性的物证线索:李法医在死者右手食指、中指指甲缝内提取到微量银色反光微粒,其形态特征与现场地毯上发现的被踩压亮片高度一致。同时,在死者左臂衣袖外侧发现微量透明结晶状附着物。这两项物证,在小说情节中完全未提及,属于现场出现的‘额外元素’。”

紧接着,她调出微粒和附着物的显微预览图。“第四,现场血涂符号——扭曲的眼睛或漩涡——与小说中凶手留下的签名和嘲讽短语完全不同。”

她最后切换到一张汇总表,“因此,综合来看:本案虽然在核心表象(氰化物毒杀、模仿画作姿势、胸口标志性伤口)上高度模仿沈斯小说情节,但在具体执行的关键细节上——毒杀方式、凶器选择、现场遗留物证、符号含义——均存在显著且无法忽视的差异。”

陈乔的声音斩钉截铁:“这些差异点,绝非模仿者简单的‘失误’或‘水平不足’可以解释。它们更像是凶手在刻意模仿的同时,留下的属于他个人的‘签名’或者‘修正’。这强烈暗示着:模仿行为本身,可能并非凶手的唯一目的,甚至可能只是烟雾弹。真凶另有其人,其动机、身份、背景,很可能与沈斯及其小说本身存在某种我们尚未理解的复杂关联。我们必须跳出‘完美模仿沈斯小说’的思维定势,将调查重心转移到这些差异点上!尤其是微粒和结晶附着物的溯源,以及那个血涂符号的解读!”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如同投入一块巨石的池塘,瞬间炸开了锅。

“陈队,我理解你的想法,但这些差异……会不会想太多了?”率先开口的是经验丰富的老刑警孙志国,他揉着太阳穴,语气带着惯有的谨慎,“模仿犯罪嘛,凶手毕竟不是作者本人,有点偏差很正常。毒药怎么下,用啥刀捅,这些细节上有点出入,不影响模仿的核心事实啊!现在舆论和社会压力这么大,揪着这些细枝末节,会不会……偏离主方向?”

他言下之意很明确:沈斯就是最大嫌疑人,抓他就对了。

“孙哥说得对!”赵强立刻附和,声音拔高了几分,带着年轻人的急躁,“现场摆在那里!模仿沈斯的书!模仿得那么像!他自己又拿不出不在场证明!这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吗?什么微粒结晶,说不定就是死者自己衣服上的装饰掉下来的,或者凶手鞋底沾的什么脏东西!为了这点东西大费周章,耽误时间查沈斯,万一他跑了或者再犯案怎么办?责任谁负?”他意有所指地看了一眼主位上一直沉默不语的张局长。

技术科的老吴推了推眼镜,慢条斯理地说:“陈队,从技术角度,李法医发现的物证当然重要,但溯源需要时间,那个微粒成分复杂,分析还在进行。结晶附着物初步GC-MS结果指向一种叫‘涤净灵EX’的工业清洗剂残留,但这东西应用范围……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精密仪器制造、高端实验室清洁、甚至某些特殊化工流程都会用,排查起来工作量巨大。相比之下,沈斯这条线,人就在那儿,社会关系、财务往来、心理状态……都是现成的突破口。效率优先啊陈队!”

“效率优先?”陈乔猛地看向老吴,眼神锐利如刀,“如果方向错了,效率越高,离真相就越远!你们只看到模仿的表象,就急于给沈斯定罪!但李起发现的这些差异点,是实实在在的物证!它们指向另一个方向!那个血涂符号不是装饰!那些微粒和清洗剂残留不是偶然!它们就是凶手故意留下来,嘲笑我们思维僵化的证据!如果我们现在只盯着沈斯,忽视这些线索,才是真正的失职!才是给真凶继续作案、甚至再次利用沈斯小说行凶的机会!”

她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穿透力,让会议室瞬间安静了几分。

王刚若有所思地看着汇总表上的差异点,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

“咳。”一直沉默的张局长终于清了清嗓子,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过去。他脸色沉郁,眼袋深重,显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小陈,你的分析,有道理,李法医的专业意见,我们当然重视。”他先肯定了一句,但话锋随即一转,语气变得无比沉重,“但是,现实情况,你也清楚。”

他指了指窗外,仿佛能穿透墙壁看到外面汹涌的舆论。

“‘小说家预言杀人’!这话题已经爆炸了!压都压不住!市委、市府、甚至省厅领导,电话一个接一个!要求我们限期破案,平息恐慌!给社会一个交代!”他的目光扫过在座每一个人,最后停在陈乔脸上,带着巨大的压力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恳求,“沈斯,是目前唯一清晰、且公众认知度极高的指向点,他的小说是蓝本,他本人有重大嫌疑且无法自证清白,这是客观事实!也是舆论和上级最关注的焦点!”

张局长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我理解你想深挖物证差异点的心情!技术科、法医那边,该做的分析继续做!该排查的继续排!但是!”他重重敲了一下桌子,“沈斯这条线,绝不能放松!而且要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陈乔,我要求你,亲自负责,调动一切资源,围绕沈斯展开全方位、无死角的深入调查!查清他所有的社会关系网!查清他近期的所有动向!查清他创作《血色画廊》的全部细节和灵感来源!特别是要找到能证明他案发时行踪的、哪怕一丝一毫的客观证据!或者……找到能直接指向他涉案的铁证!”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三天!我给你三天时间!三天后,我要看到关于沈斯调查的实质性、突破性进展!我要在案情通报会上,能给上级和公众一个明确的说法!这是死命令!明白吗?”

“明白,张局。”陈乔的声音没有任何起伏,但桌下紧握的拳头,指甲已经深深嵌入了掌心。她知道,这是政治压力下的无奈之举,也是目前唯一能暂时安抚外界的策略。但让她将所有精力都放在沈斯身上,无异于蒙上双眼在错误的道路上狂奔!她必须找到平衡点,必须挤出时间,去追查那些被忽视的“杂质”!

会议在压抑的气氛中结束,众人鱼贯而出,脸上神色各异。

王刚走到陈乔身边,低声道:“陈队,张局压力太大,沈斯那边……我会带人重点梳理他的通讯和财务,尽量做细,你……留点精力,该查的暗线,别停。”这已经是这位老刑警能给予的最大支持。

陈乔感激地看了王刚一眼,点了点头,她没有回自己的办公室,那里只会引来更多的请示和目光,她径直走向了物证分析科旁边那间相对僻静的小型资料分析室。

关上门,隔绝了外界的喧嚣。

她打开电脑,调出了沈斯的所有档案信息——从出生证明、学籍记录、工作履历、到纳税记录、房产信息、名下公司(主要是版权管理和个人工作室)……资料庞杂而详尽,记录着一个看似完美无瑕的精英人生轨迹:优渥的家庭背景,顶尖大学的文学学位,顺风顺水的写作生涯,凭借才华和几部现象级作品迅速积累的巨额财富和社会地位。没有任何违法犯罪记录,甚至连交通违章都很少。社会关系看似复杂(作家圈、出版界、粉丝),但核心交往圈清晰且相对干净。

陈乔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探针,在浩如烟海的电子档案中快速扫描、过滤,她重点排查几个方向:

1.与林薇的交集:搜索结果为零。两人从未在任何公开或可查的私人场合有过接触,邮箱、社交软件、通话记录(需进一步申请权限深度核查)无直接联系。沈斯的小说版权交易、签售活动等与林薇负责的墨锋画廊业务也无重叠。

2.与氰化物、刀具的关联:无任何化学、医学、生物或武器相关背景,名下无相关公司或投资,近期无异常化学品购买记录(需进一步核实渠道)。

3.心理状态与社会评价:公开采访和社交动态显示其自信、敏锐,偶有创作压力表述,但无极端或反社会倾向。圈内评价两极(才华横溢但孤傲),无深仇大恨记录。近期无重大挫折或精神疾病就医记录。

4.“涤净灵EX”清洗剂关联:沈斯名下产业(工作室、房产)的物业保洁记录显示均使用常规民用清洁剂,无使用该专业工业清洗剂的可能。其个人及工作室成员亦无在相关工厂(名单由李起提供)工作的背景。

5.城西废弃工厂区关联:沈斯的房产、活动轨迹(根据手机基站历史数据初步回溯)显示其生活圈高度集中于市中心及文化区域,近一年内无进入城西废弃工厂区的记录。

一条条看下来,沈斯就像一个被精心擦拭过的水晶球,表面光洁璀璨,找不到一丝与案件直接相关的污渍,他完美地符合一个“被陷害的、倒霉的天才作家”人设。

陈乔的眉头越皱越紧,太干净了,干净得有些不真实。如果真是陷害,陷害者是如何精准选中他,并完美避开所有可能被追溯的关联?还是说……这些表象之下,隐藏着更深、更不为人知的秘密?

她不死心,调出了沈斯更早期的档案,甚至追溯到他学生时代。一张张扫描件在屏幕上快速闪过:小学毕业照、中学获奖证书、大学社团活动剪影……大多是集体照,沈斯在人群中并不特别显眼,但眼神中已能看出超越同龄人的沉静和……一丝疏离。

就在她快速翻动一叠沈斯大约七、八岁时的家庭生活电子相册时,一张有些模糊的彩色照片引起了她的注意。照片似乎是某个儿童节或生日聚会,小沈斯穿着格子背带裤,手里拿着一个玩具飞机,对着镜头笑得腼腆。背景是家里的客厅,能看到沙发和一部分墙壁。

引起陈乔注意的,是照片背景角落里,一扇半开的房门,透过门缝,可以看到里面房间的一角,那不是卧室或书房常见的布置,墙壁是……异常洁净、光滑的纯白色?像医院或实验室的墙面?墙角似乎还露出一点点金属支架的轮廓?光线也很特别,像是……无影灯那种均匀的冷白光源?

这张照片非常不起眼,混杂在众多生活照里,扫描件的分辨率也不高,细节模糊。陈乔的目光在上面停留了不到一秒,心中掠过一丝极其微弱的异样感——这房间的布置风格,和她家、她见过的任何家庭内部环境都不同,显得过于……洁净和冷硬了,但这点异样感瞬间就被后续涌入的大量信息和更紧迫的案情压力冲散了。

“可能是某个亲戚家的特殊房间,或者当时在某个诊所、游乐场的场景吧……”陈乔下意识地给了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手指已经快速划过,翻到了下一页沈斯小学获得作文比赛一等奖的照片。那张背景奇特的童年照片,如同投入深潭的一粒小石子,只激起一丝微不足道的涟漪,便迅速沉入档案的海洋,未被赋予任何特殊意义。

就在陈乔几乎要放弃在沈斯档案中找到突破口时,她放在桌上的内部通讯电话急促地响了起来。是李起。

“陈队。”李起的声音依旧平稳,但语速比平时快了一丝,“微粒A-03和附着物A-04的初步分析报告出来了,有重要发现。”

陈乔精神一振:“说!”

“物证A-03,死者指甲缝及现场地毯的银色微粒。”李起的声音透过听筒清晰传来,“SEM-EDS(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显示,其主要成分为氧化铝(Al2O3)基体,表面掺杂有微量的铬(Cr)和钇(Y)元素。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确认其外层包裹有极薄的有机硅聚合物涂层。这种成分组合和结构特征,高度指向一种工业用途——金属加工中的精密磨料或抛光粉。特别是掺杂铬和钇的氧化铝,常用于对硬度要求极高、需要精密控制表面粗糙度的合金部件(如航空发动机叶片、高端轴承、精密模具)的最终精抛工序。”

精密磨料?抛光粉?陈乔的大脑飞速运转,这指向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与沈斯的作家身份、画廊的艺术环境风马牛不相及!

“物证A-04,死者衣袖上的透明结晶附着物。”李起继续道,“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结果明确:其主要成分为乙二醇二丁醚(EGDBE),并含有微量的专利缓蚀剂和表面活性剂组合。这种特定的配方组合,正是我们之前推测的‘涤净灵EX’工业清洗剂的核心溶剂和特征性成分,确认无误。”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