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米修斯的谎言 第28章 寂静杀机

作者:柒玥狸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1-15 16:33:30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清晨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温柔地洒在书房的地毯上,却无法温暖那已然冰冷的躯体,管家发现时,一切早已无法挽回,惊恐的尖叫声划破了“听松苑”的宁静。

警笛声由远及近,打破了别墅区的安宁。

几辆警车停在“听松苑”门外,蓝红闪烁的灯光在晨光中显得有些刺眼,辖区派出所的民警已经拉起了警戒带,气氛凝重,记者们的长枪短炮被挡在更远处,嗡嗡的议论声和快门声不绝于耳。

一代指挥大师的猝然离世,注定是轰动性的新闻。

陈乔驾驶着那辆不起眼的旧金杯面包车抵达时,现场已经初步控制,她亮出证件,穿过警戒线,眉头紧锁。

SCTU成立没几天,第一个大案就如此棘手,她一边快步走向别墅,一边听着先期抵达的巡警队长汇报。

“……初步勘查,现场无打斗痕迹,无强行闯入迹象,死者秦风,74岁,国际著名指挥家。死亡时间初步判断在昨夜23:30至00:30之间,发现者是家中管家,今早7点送茶时发现,死者倒卧在书房地毯上,额头有撞击伤,疑为晕倒时磕碰所致,体表无明显外伤,书桌上有摔碎的茶杯和茶渍,家属情绪崩溃,夫人悲伤过度已经送医……”

陈乔走进书房,一股混合着上好茶叶清香、淡淡血腥以及死亡本身冰冷气息的味道扑面而来。李起已经到了,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和手套,正蹲在秦风遗体旁进行初步尸表检验。

他的动作一如既往的精准、冷静,仿佛眼前的不是一位刚刚陨落的艺术巨星,而是一个等待解读的复杂谜题。

陈乔的目光扫过房间:雅致的环境,散落的乐谱,摔碎的茶杯,还有地毯上那个曾经意气风发、此刻却毫无生气的躯体,一种巨大的反差感让她心头沉重。她走到李起身旁,低声问:“初步判断?”

李起头也没抬,声音透过口罩有些沉闷:“死者呈俯卧位,尸僵已形成于全身,尸斑位于身体低下未受压部位,指压褪色,符合死亡时间推断。额头左上方有一处约2cm表皮剥脱伴皮下出血,对应书桌边角,确系晕倒磕碰形成,非致命伤。”他小心地翻开死者的眼皮,用强光手电照射瞳孔,又检查了口唇、指甲。“体表未见明显抵抗伤、约束伤。口唇无青紫,指甲床无绀色,初步排除明显窒息征象。”

他示意助手将遗体小心翻成仰卧位,进行更仔细的胸腹部检查。“心肺听诊无异常发现(死后变化已掩盖生前体征)。腹部平软,无膨隆,无外伤痕迹。”他拿起死者略显苍白、骨节分明的手仔细查看,“双手无防御伤,指甲缝较干净,无明显搏斗痕迹残留。”

“死因?”陈乔追问。

李起站起身,摘掉一只手套,揉了揉眉心,眼神中带着法医特有的严谨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困惑:“目前体表检查,符合突发性心源性猝死的特征,死者年逾古稀,有长期高血压病史(家属提供病历),昨夜指挥一场高强度的交响音乐会,情绪激动,体力消耗巨大,诱发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颤)导致心脏骤停的可能性极高,非常……合理。”他停顿了一下,补充道,“不过,管家提到死者演出结束后曾抱怨耳鸣头晕加剧,这值得关注,过度疲劳或声压暴露也可能导致前庭或神经系统症状,间接诱发心血管事件,需要解剖才能最终确定死因和排除其他隐匿因素。”

陈乔点点头,李起的判断冷静而专业,一切都指向一个令人遗憾却又符合常理的自然死亡——一位年迈的艺术家在艺术巅峰之后,被长久积累的疲惫和激情压垮了心脏,这是命运残酷却常见的剧本。

媒体和社会似乎也倾向于接受这个解释,哀悼的焦点已经转向对大师艺术生涯的追思。

她例行公事地询问了管家几个细节,检查了书房的窗户、门锁,查看了摔碎的茶杯(无明显异常),翻看了书桌上的乐谱(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修改稿)。没有发现可疑物品或留言。一切都在佐证着“自然死亡”的结论。

就在陈乔初步判断这可能只是一次需要SCTU“过场”确认的意外,准备收队时,她的手机震动起来,是沈斯,他今天被安排在SCTU办公室整理他那些“过滤”后的灵感碎片。

“陈……陈队!”沈斯的声音在电话里异常急促,甚至带着恐惧的颤音,“你……你在秦风死亡的现场?新闻……新闻刚弹窗推送了!”

“是,初步判断是自然死亡,心脏病突发。”陈乔冷静地回答,心里却因沈斯反常的语气而警觉起来。

“心脏病?不……不可能!不能是心脏病!”沈斯的声音陡然拔高,几乎是在尖叫,“秦风……秦风是《寂静乐章》里那个指挥家‘周天霖’的原型!几乎一模一样!死亡时间!就在音乐会结束后不久!和我……书里写的一模一样!书里周天霖就是被伪装成心脏病杀死的!是声波!次声波!”

如同平地惊雷!

陈乔握着手机的手指瞬间收紧,指节发白!《寂静乐章》!沈斯那本相对冷门、描写音乐厅谋杀的小说!秦风是原型?!死亡时间点与小说情节高度吻合?!

她猛地看向地毯上秦风的遗体,又看向旁边书桌上摊开的、修改到一半的贝多芬《欢乐颂》乐谱,艺术殿堂的辉煌余韵与冰冷死亡的阴影在这一刻以最诡异的方式重叠!

“沈斯,”陈乔的声音低沉而冰冷,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立刻把你那本《寂静乐章》里关于谋杀手法的所有细节,尤其是伪装心脏病和声波武器的描述,一字不落地整理出来发给我!现在!马上!”

她挂断电话,再看向李起时,眼神已经完全变了,那里面没有了例行公事的平静,只剩下锐利如刀的警惕和凝重。

“李法医,”陈乔的声音斩钉截铁,“死因存疑!申请立即进行司法解剖!重点排查内耳损伤、神经系统异常、以及……是否存在任何非常规手段诱发心梗的痕迹!特别是与特定频率声波相关的生理改变!”

李起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瞬间变得无比锐利,他没有问为什么,只是从陈乔骤变的态度和沈斯那通电话的只言片语中,瞬间捕捉到了那令人毛骨悚然的关联性。

他点了点头,没有任何废话:“明白,我亲自做,申请加急毒化、病理和组织学检验。重点区域:颞骨(内耳)、心脏传导系统、脑干及前庭神经核团。”

他立刻指挥助手准备将遗体转运至市局法医中心,同时拿出专用设备,开始更加细致地检查死者的耳廓和外耳道,寻找任何细微的异常痕迹。

书房里,摔碎茶杯的茶渍旁,死亡的气息骤然变得诡谲而冰冷,一场看似完美的谢幕,其弦外之音,正指向无声的杀机。

陈乔走到窗边,看着外面被警戒线隔开的世界,记者们还在争相拍摄,报道着“大师陨落”的悲情故事。

没有人知道,在这座静谧的豪宅里,一个可怕的猜想正在成型——那响彻音乐厅的《欢乐颂》,是否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隐藏着送葬的安魂曲?沈斯笔下虚构的谋杀剧本,又一次,在现实的血色舞台上,悄然拉开了帷幕。

而这一次,凶手的手法,似乎更加精妙,更加……悄无声息。

……

SCTU那间位于档案楼顶层的临时巢穴,此刻被一种截然不同的紧张氛围笼罩,不再是成员间理念碰撞的硝烟,而是一种面对未知杀机的凝重死寂。

沈斯带来的消息,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炸弹,瞬间将看似平静的水面炸得粉碎。

“《寂静乐章》!秦风就是周天霖的原型!死亡时间点一模一样!书里……书里周天霖就是被伪装成心脏病杀死的!是声波!次声波!”沈斯在电话里的尖叫犹在陈乔耳边回响。

陈乔猛地合上手机,转身面对李起,眼神锐利如出鞘的军刀,斩钉截铁:“死因存疑!立即解剖!重点内耳损伤、神经系统异常、非常规手段诱发心梗痕迹!特别是特定频率声波相关!”

李起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没有丝毫动摇,只有瞬间凝聚的专注。他没有追问细节,只是从陈乔骤变的语气和沈斯名字的提及中,瞬间理解了事态的严重性——沈斯笔下的虚构谋杀,再次与现实死亡产生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共振。

“明白。”李起的声音透过口罩,冷静得近乎冰冷,他立刻指挥助手进行遗体转运前的最后固定和记录,同时拿出随身携带的高倍放大镜和强光笔,蹲下身,更加仔细地检查秦风尸体的耳廓和外耳道。

他动作极其轻柔,如同对待一件易碎的古董,指尖在耳廓的褶皱间仔细摸索,强光精准地探入幽深的耳道。

陈乔则迅速行动,她一边安排现场警员对书房进行更细致的二次勘查(重点寻找任何可能残留的电子元件、异常粉末或痕迹),一边联系市局技术队,要求他们立刻携带最精密的痕检和微量物证提取设备赶到“听松苑”,同时对秦风的个人物品(尤其是演出当晚随身携带物品)进行封存检查。

她自己也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避开地上的茶渍和碎片,开始亲自审视书房的环境——窗户插销是否完好?门锁有无新鲜撬痕?空气中有无异常气味?书桌抽屉、乐谱夹页、甚至花盆泥土下是否隐藏玄机?

一切都指向“自然”与“平静”,没有强行闯入,没有挣扎搏斗,没有可疑物品,甚至连死者倒下的姿态都显得那么“合理”。

唯一的异常,似乎只有沈斯那通指向小说的电话,压力如同无形的巨石,沉甸甸地压在陈乔肩头。

如果这次又是沈斯的“灵感”成真,那么凶手的模仿不仅精准,而且更加隐蔽、更加……“优雅”,用一场完美的音乐会作为谋杀舞台,用艺术的余韵掩盖死亡的冰冷。

几个小时后,市局法医中心,超净解剖室。

惨白的无影灯下,秦风大师的遗体静静躺在不锈钢解剖台上,覆盖着洁白的布单。冰冷的金属台面、空气中浓烈的消毒水气味、以及各种精密仪器运转的轻微嗡鸣,构成了这里永恒的背景音。

李起已经换上了全套防护服,护目镜和口罩遮住了他大部分面容,只露出一双专注到极致的眼睛。

解剖程序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李起主刀,动作精准、利落,带着外科医生般的冷静和法医特有的抽离感。

助手在一旁记录、拍照、递送器械。胸腔被打开,心脏被完整取出。李起对其进行详细检查:冠状动脉存在与年龄相符的粥样硬化斑块,但管腔狭窄程度不足以解释如此迅猛的猝死。心肌未见大面积梗死灶。心脏传导系统组织被小心切取,装入特制容器,准备进行更精细的病理切片检查。

“初步看,心脏本身病变程度与剧烈诱因结合,可以导致猝死,但……不够充分。”李起的声音透过口罩传出,冷静地陈述着事实。

接着是颅腔,开颅过程更加复杂。

李起的目标明确:颞骨岩部(内耳所在)及相关的脑干、前庭神经区域。他小心翼翼地剥离头皮,使用开颅锯精确地打开颅骨。当大脑被完整取出,妥善固定后,他的目光聚焦在两侧深埋于颅底骨质中的颞骨上。

取出颞骨标本需要极高的技巧,李起如同进行一场精密雕刻,耐心地去除周围组织,最终将包含内耳迷路的颞骨岩部完整分离出来。这小小的、结构复杂的骨骼,是声音从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的圣殿。他将标本放入特制的固定液中,准备进行后续的显微处理。

解剖台上的大体检查告一段落。重要的器官和组织样本被分门别类地封装、标记,送入不同的实验室:毒化、病理、组织学、电子显微……

但李起的工作远未结束,他的战场转移到了旁边的显微实验室。秦风的颞骨标本经过特殊脱钙和包埋处理,被切割成比纸还薄的连续切片。这些承载着生命最后秘密的薄片,被小心翼翼地放置在载玻片上,进行复杂的染色。

李起坐在高倍电子显微镜前,护目镜后的目光如同鹰隼。他调整着焦距,屏幕上的图像不断放大、再放大。

视野中,首先是外耳道和内耳道,结构基本完整。接着是鼓膜,未见穿孔或异常增厚。中耳腔内的听小骨链(锤骨、砧骨、镫骨)连接正常,关节面光滑。

他的手指稳定地操控着旋钮,镜头深入到内耳的核心——耳蜗。耳蜗的骨性螺旋管和内部的膜迷路结构逐渐清晰。他一层层扫描,重点观察基底膜上的毛细胞——这些将声波机械振动转化为神经电信号的关键感受器。

正常生理状态下,毛细胞排列有序,纤毛(静纤毛和动纤毛)结构清晰。然而,随着李起将倍数推到极限,聚焦在耳蜗基底回(对低频声波最敏感的区域)的特定切片时,异常出现了!

在放大数十万倍的视野下:

基底膜上,本该整齐排列的毛细胞群中,出现了散在的、不规则的缺失区!这些缺失并非均匀分布,而是呈现出一种受外力冲击后的撕裂性缺损模式,边缘参差不齐。

残存的毛细胞,其顶部的纤毛束出现了严重的扭曲、倒伏、甚至断裂!如同被无形的狂风肆虐过的麦田。

毛细胞胞体本身,显示出异常的肿胀、空泡化及核固缩现象,这是典型的细胞急性损伤、走向凋亡(程序性死亡)的病理改变!

支撑毛细胞的支持细胞结构也受到牵连,部分区域出现崩解。

更关键的是,这些损伤的分布模式,并非炎症或药物中毒常见的弥漫性改变,而是高度集中在耳蜗的特定区域(低频感受区),并且损伤的形态特征,与高强度、特定频率(尤其是次声波/极低频)声波暴露造成的机械性损伤高度吻合!

李起的呼吸在防护口罩下微微屏住,他反复切换不同切面,确认观察结果,这不是衰老,不是普通疾病,而是由强大外力造成的、针对性极强的破坏!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