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乔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头顶,两个看似风格迥异的案件,却在最细微的物证层面死死咬合!一个冰冷而庞大的阴谋轮廓,在迷雾中愈发清晰狰狞。
“还有更关键的。”陈乔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种面对未知的沉重,“沈斯……他主动联系我了。”
李起抬眼看向她。
“在赵铭案发现场新闻播出后不久,沈斯几乎崩溃地给我打电话。”陈乔将沈斯在电话中语无伦次的控诉——关于“冷冻……献祭……荒野……仪式感……”是他未写出的构思、关于凶手能“读心”、能窃取他脑海中的想法——原原本本地复述给了李起。
李起沉默地听着,脸上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但手中的铅笔笔尖,却在实验记录本上无意识地停顿、划出了一道深深的刻痕,护目镜后的眼神,如同平静的深潭被投入巨石,激荡起剧烈的波澜。
“窃取……未成形的构思……”李起缓缓重复着这几个词,声音低沉得如同冰室里的回响,“荒野现场的跪拜姿势、奇异植物符号……这些细节,是沈斯笔记本上才有的涂鸦,新闻并未详细报道……”
这已经超出了模仿的范畴!这涉及到思维层面的……入侵!
“他的精神状态?”李起问。
“极度崩溃,恐惧,但逻辑核心清晰——他坚信自己被‘思维窃取’。”陈乔眉头紧锁,“我派人去‘保护’他了,无论他是否在表演,他本人现在都是最危险的目标,也可能是……最关键的线索源。”
李起没有立刻回应,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城市冰冷的灯火。
法医的理性告诉他,“读心”是伪科学,是精神崩溃者的臆想,但眼前冰冷的物证和诡异的现象,却无情地冲击着这个认知的边界。
一个掌握尖端低温技术和精密制造资源的凶手(或组织),能够精准地获取沈斯尚未公开、甚至仅存在于私人笔记中的构思碎片,并将其在现实中以超越想象的技术手段执行出来……
这背后意味着什么?是某种他们尚未理解的科技监控?还是…更难以解释的、涉及意识层面的力量?
沈斯无意识写下的“冷冻……献祭……”与赵铭研究的低温技术,是巧合,还是被某种力量引导的必然?
“李法医,”陈乔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沉思,“沈斯笔记本上那几个字……是在‘血色回响’案发生后,在警局审讯室里,精神崩溃时写下的,时间点……就在‘荒野献祭’案发生的几天前。”
李起猛地转身!时间线!
沈斯写下那几个字(“冷冻……献祭……”)->几天后->赵铭以“冷冻献祭”的方式被杀!
这时间上的紧密衔接,绝非巧合能解释!更像是……接收指令与执行指令的间隔!
沈斯……他真的是无辜的受害者?还是……他本人就是这恐怖链条中,不自知的、传递“灵感指令”的……媒介?
这个推论让李起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寒意,比低温解剖室更甚。他快步走回实验台,拿起电话,直接拨通了毒化及微量物质分析室的专线,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紧迫感:“物证C-10,赵铭的血液样本,优先级提到最高!除了常规毒物筛查,加做以下项目:”
1.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UHPLC-HRMS):全面扫描非靶向代谢物组,寻找异常代谢产物,特别是与低温耐受、神经活性或未知化合物相关的信号峰。
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筛查超微量金属元素异常,尤其是与‘血色回响’案微粒相关的铝、铬、钇元素是否存在异常分布或形态(如纳米颗粒?)。
3.重点筛查:任何形态的、具有潜在生物活性或能量特征的晶体或类晶体结构物质及其代谢前体!留意与林薇案血液中发现的“不明化学物质”(晶体代谢物前体)是否存在关联或差异。
4.残留溶剂分析:*再次确认是否有‘涤净灵EX’特征溶剂(乙二醇二丁醚EGDBE)或其代谢产物存在!
“明白!李老师!我们立刻开始!24小时轮班!”电话那头传来技术员同样凝重而亢奋的回应。
挂了电话,李起看向陈乔,镜片后的目光如同淬火的寒冰:“陈队,我需要沈斯在警局写下那几个字时的原始笔记本,以及他近期所有的创作笔记和手稿!立刻!还有,”他加重了语气,“申请权限,对沈斯进行最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最先进的脑部影像学扫描(fMRI,PET-CT)和深度基因测序。费用我私人垫付!理由:排除潜在精神疾病及……寻找异常生物标记物。”
陈乔看着李起眼中那近乎偏执的专注光芒,没有丝毫犹豫:“好!笔记本和手稿我亲自去取!体检权限我去申请!张局那边……我去解释!”她知道,李起已经捕捉到了那根可能穿透所有迷雾的、冰冷的丝线。
李起重新坐回实验台前,屏幕上,赵铭血液样本的初步光谱数据开始缓慢传输。旁边,是林薇案的毒化报告,上面标注着那条关于“血液中不明化学物质(晶体代谢物前体?)”的备注。
他的目光落在实验记录本上,在关于赵铭尸检的初步结论下方,用极其凝重的笔迹,写下了一行新的、充满疑问的备注:
核心关联:沈斯未写构思(指令?)->尖端低温技术执行 仪式化呈现。微粒串联双案。关键:血液中晶体物质?工业残留?思维窃取机制?源头:‘普罗米修斯’?
“普罗米修斯”……沈斯在精神崩溃边缘回忆起的那个词,如同幽灵般浮现在李起的脑海中。盗火者?带来技术?还是……带来无法控制的灾难?
冰封的谜题,其核心已不再是低温技术本身,而是这技术如何与一个作家的思想、与冰冷的金属微粒、与跨越两个案件的谋杀,编织成一张笼罩一切的、无形的巨网。而那张网的源头,隐藏在“普罗米修斯”这个古老名字所象征的、未知的黑暗之中。
实验室的灯光彻夜长明,李起如同一个孤独的破冰者,在数据的海洋和冰冷的谜团中,寻找着那通往真相的、唯一的裂缝。
每一份报告,每一个数据点,都可能是指向深渊,或是照亮黑暗的火种。
……
市局刑侦支队最大的会议室,此刻如同风暴漩涡的中心。厚重的窗帘紧闭,隔绝了外界的光线,只有会议桌上方惨白的LED灯管投下冰冷的光晕,映照着每一张凝重、疲惫、又带着压抑焦躁的脸庞。
空气凝滞得如同胶水,混合着浓重的咖啡味、烟味,尽管禁烟标志赫然在目,但角落里仍有几缕青烟顽固地飘荡,以及一种无形却无比沉重的压力。
长条会议桌的首位,张局长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指关节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笃笃”声,像倒计时的丧钟。
两侧,坐着“血色回响”(林薇案)和“荒野献祭”(赵铭案)两个前期专案组的核心成员:副队长王刚眉头紧锁,烟一根接一根;赵强坐立不安,眼神里既有对沈斯的恨意,又有一丝被复杂案情搅乱的茫然;技术科老吴盯着面前的笔记本电脑屏幕,手指在触摸板上烦躁地滑动;痕检老刘则摊开两份厚厚的现场勘查报告,对比着上面的照片和数据,眉头拧成了川字。
陈乔坐在张局长右手边,脊背挺得笔直,像一杆插在风暴中的标枪。她面前摊开的,是李起那份令人不寒而栗的赵铭尸检初步报告,旁边并列着林薇案的毒化报告和关键物证比对申请。两份报告,像两块来自不同地狱的拼图,正被一条名为“金属抛光微粒”的冰冷丝线强行缝合。
“人都到齐了。”张局长终于停下敲击,声音沙哑而沉重,带着一种被逼到悬崖边的疲惫和不容置疑的威严,“情况,大家都知道了。‘墨锋画廊’林薇被杀案,‘城郊荒野’赵铭被杀案。手法天差地别,一个模仿小说搞艺术谋杀,一个搞邪教仪式加高科技冷冻!但是!”
他猛地提高了音量,手指重重戳在会议桌上,目光锐利地扫过全场:“但是!法医李起在赵铭的袖口上,发现了和林薇案现场及死者指甲缝里一模一样的金属抛光微粒!成分比对报告刚刚出来——完全一致!氧化铝基体掺杂铬、钇,表面有机硅涂层!指向高端精密制造业!特别是使用特定抛光粉和‘涤净灵EX’清洗剂的工厂!”
会议室里瞬间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和倒吸冷气的声音,赵强猛地直起身,眼睛瞪得像铜铃:“这……这怎么可能?!完全不同的案子啊!”
“没什么不可能!”陈乔的声音清晰而冷冽地响起,瞬间压下了嘈杂,“物证不会说谎!这微粒,就是连接两起案件的铁链!它证明,杀害林薇和杀害赵铭的,是同一个凶手!或者,同一个组织!”
她站起身,走到投影幕布前,激光笔的红点如同凝固的血滴,精准地落在并排放置的两张现场核心照片上——林薇模仿《血色圣殇》的尸体,赵铭覆盖白霜跪伏荒野的石台。
“表面差异巨大,但内在逻辑相通!”陈乔的声音带着强大的穿透力,不容置疑,“林薇案:模仿沈斯小说情节,手法却存在关键差异(毒杀方式、凶器),并留下小说外的‘签名’——抛光微粒和清洗剂残留!赵铭案:未模仿任何已出版作品,手法诡异(尖端低温技术 仪式化),但其核心要素(冷冻、献祭、荒野、仪式感)却精准对应了沈斯在‘血色回响’案后、精神崩溃时在警局笔记本上写下的、尚未成型的构思碎片!而现场,同样发现了属于凶手的‘签名’——抛光微粒!”
红点在沈斯笔记本上那页潦草字迹和涂鸦的照片上定格。“冷冻……献祭……荒野……仪式感……”以及那个跪伏人形和扭曲符号的草图。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模仿了!”陈乔的声音斩钉截铁,“这是思维的窃取与执行!凶手能获取沈斯尚未公开、甚至仅存在于私人笔记中的构思碎片,并以超越常规的手段将其在现实中呈现!林薇案是试探和嫁祸,赵铭案是技术展示和更深层次的仪式宣告!两案并立,互为镜像,共同指向一个拥有强大技术能力(精密制造、尖端低温)、并能以未知方式侵入或引导沈斯思维的恐怖源头!”
她环视全场,目光灼灼:“因此,我正式提议:将‘血色回响’案与‘荒野献祭’案并案调查!代号——‘镜像案’!调查核心:锁定微粒源头(‘西科新材料’、‘先锋精密’),深挖赵铭在诺亚生物的研究内容(特别是低温技术),彻查沈斯思维被入侵的途径与源头!同时,鉴于案件性质已超出常规刑侦范畴,疑似涉及尖端科技犯罪及潜在超自然因素,申请启用最高级别技术支援和…非常规调查资源!”
“我反对!”陈乔话音刚落,赵强就猛地站了起来,脸色涨红,声音激动,“并案?就凭那点破粉末?陈队,你这推论太牵强了!沈斯他就是最大的问题!林薇案模仿他的书!赵铭案又扯上他脑子里想的东西!天底下哪有这么巧的事?我看就是他自导自演!搞出个‘思维窃取’的幌子来迷惑我们!什么微粒,说不定是他故意撒在现场混淆视听的!我们现在的重点就应该死死咬住沈斯!查他的老底!查他是不是有同伙!查他那些‘灵感’到底从哪来的!而不是被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牵着鼻子走!”
“赵强!坐下!”王刚厉声喝道,但眼神里也带着疑虑,“陈队的物证链是硬的,微粒一致,这点毋庸置疑。沈斯……确实可疑到了极点。但并案调查,把资源分散到两个看起来毫不相干的案子上,还要去查什么‘思维窃取’……张局,这风险太大!舆论等不了!上级更等不了!”
老吴推了推眼镜,慢悠悠地说:“陈队,技术上说,微粒一致确实强关联,但‘思维窃取’……这太玄乎了。有没有可能是沈斯故意泄露了笔记本内容?或者凶手通过某种高科技监控手段(比如在他公寓装了最先进的窃听器、甚至脑波读取设备?)获取了信息?我们当务之急,是彻底搜查沈斯的住所、工作室、电子设备!而不是去想什么超自然。”
张局长没有立刻表态,他疲惫地揉了揉眉心,看向陈乔:“小陈,沈斯呢?现在什么情况?”
“报告张局,”陈乔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波澜,“沈斯目前已被严密保护性控制在市局特殊安全屋,由专人24小时看守并监控其生理状态和言行。在得知赵铭案与其构思吻合后,他精神几近崩溃,反复强调自己被‘思维入侵’,极度恐惧。”
“保护性控制?我看是保护起来让他没法再犯案吧!”赵强忍不住讥讽道。
“赵强!”张局长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杯跳起,“注意你的态度!”他转向陈乔,眼神锐利,“陈乔,你亲自询问过他了?关于赵铭案的‘构思’?”
“是,张局。就在控制后第一时间,我在安全屋对他进行了详细询问。”陈乔打开面前的记录本,“沈斯情绪极不稳定,但表述清晰。他承认笔记本上‘冷冻……献祭……荒野……仪式感……’及其潦草涂鸦是他本人所写,时间点确为‘血色回响’案后在警局崩溃时所为。他强调,这个构思仅停留在碎片层面,从未向任何人(包括编辑、助理、朋友、心理医生)提起或展示过。笔记本也一直随身或放在家中,近期无遗失。”
“他详细描述了构思细节:受害者应为一个‘被选中’的、与低温或生命奥秘相关的人(他当时并无具体目标),在远离人烟的荒野,被某种‘超越常识的寒冷’瞬间吞噬,姿态是‘放弃抵抗、献祭自身’的跪伏祈祷状,周围环境需要布置‘象征生命与消亡循环的古老植物’和‘指向未知之眼的符号’。这些细节,”陈乔加重语气,“远超出目前公开的现场报道内容(报道仅提及冷冻、献祭姿态、奇异植物符号),甚至与李起尸检发现的‘跪拜祈祷状’、‘植物符号’、‘仪式感’高度吻合,尤其是‘放弃抵抗、献祭自身’的心理状态描述,与尸体姿态传达的意象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