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尚未大亮,营地的炊烟刚刚升起,空气中还残留着夜露的湿气。赵鸿志脚步匆匆地穿过营区,手中紧握着那个从张猛那里接过来的布包。他的目光时不时扫向布包的边缘,仿佛里面藏着什么足以改变战局的秘密。
指挥所的门帘被掀开,陈启铭正站在桌前,手中握着一份旧地图,眉头微皱。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看见赵鸿志进来,点了点头。
“回来了。”陈启铭语气平静,却透着一丝急迫。
赵鸿志将布包放在桌上,解开绳结,小心翼翼地将里面的内容摊开。一张皱巴巴的纸、一份标记图,还有一小块布包着的干枯植物叶子。
“这是张猛从联络点带回来的情报。”赵鸿志一边说,一边把纸摊平,“据点位置在这,离营地大约三十里。他们正在运一些奇怪的东西,可能是金属部件。”
陈启铭低头看着地图,手指轻轻划过那圈出的地点。他沉默片刻,抬眼看向赵鸿志:“还有别的吗?”
“还有这个。”赵鸿志拿起那块叶子,递过去,“张猛说这种植物能遮住人的气息,他们在据点外围发现了。”
陈启铭接过叶子,放在鼻尖嗅了嗅,确实没什么味道。他将叶子放在桌上,目光在地图与情报之间来回扫视,像是在拼凑一幅尚未完成的拼图。
“得召集人开会。”他低声说。
不多时,指挥所内便坐满了人。张猛也已经醒来,脸上还带着些许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他坐在角落,一边啃着干粮,一边听赵鸿志复述情报内容。
“日军在西边设了个新据点,”赵鸿志指着地图,“规模不小,但守备森严。他们运的东西很奇怪,像是仪器。”
“仪器?”有人皱眉,“他们想干什么?”
“不知道。”赵鸿志摇头,“但据点周围有种植物,能遮住人的气息。张猛带回来的叶子就是从那里摘的。”
“这倒是个有用的信息。”陈启铭开口,目光扫过众人,“如果这种植物真能遮住气息,我们可以考虑在行动中利用它。”
“你是说,潜伏?”张猛放下干粮,坐直了身子。
“是。”陈启铭点头,“但首先,得确认据点内的防御布局和兵力部署。”
“先侦察,再打击?”赵鸿志问。
“对。”陈启铭语气坚定,“我们不能贸然行动。情报有限,贸然出击只会吃亏。”
“那侦察怎么安排?”有人问。
“分两组。”陈启铭翻开另一张地图,“一组负责外围,确认据点周围是否有增援路线;另一组深入内部,探查日军的防御情况。”
“我带队。”张猛立刻开口。
“你?”陈启铭看了他一眼,“刚回来,身体还没恢复。”
“我没事。”张猛咧嘴一笑,“这种事我最熟。”
“行。”陈启铭没再劝,“但得听安排,不能一个人莽。”
张猛点头:“放心。”
“那打击阶段呢?”赵鸿志问。
“等侦察回来,确认情况后再说。”陈启铭说,“不过,赵鸿志,你那边的新武器,能不能用上?”
赵鸿志沉吟片刻:“可以试试,但得提前测试。”
“那就安排测试。”陈启铭看向其他人,“大家还有什么建议?”
会议室里一时安静下来,众人陷入沉思。
“我觉得,侦察的时候得特别注意那个植物。”一名战士开口,“如果它真能遮住气息,或许我们可以利用它进行伪装。”
“这是个好点子。”陈启铭点头,“回头安排人研究一下,看能不能提取出它的特性,或者在行动中携带。”
“还有,”另一名战士说,“据点附近可能有增援路线,得安排人监控。”
“这个也记下来。”陈启铭在地图上做了标记,“总之,这次行动不能有任何疏漏。”
会议持续了近两个时辰,直到所有人都对计划有了清晰的了解,并提出了各自的建议和疑问。陈启铭将这些一一记录,不断调整和细化作战方案。
“初步计划就这样。”他最后说道,“接下来,大家分头准备。侦察组今晚出发,打击组随时待命。”
众人纷纷点头,各自起身离开。
赵鸿志走到陈启铭身边,低声问:“你真打算用那植物?”
“至少值得试试。”陈启铭目光坚定,“战争从来不是靠蛮力赢的,有时候,一个细节就能决定成败。”
赵鸿志没再说话,只是轻轻点头。
指挥所内,只剩下陈启铭一人。他站在桌前,看着铺开的地图和情报,手指轻轻划过那圈出的据点位置。
“你们到底在准备什么?”他低声自语。
外头传来一阵脚步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报告!”一名通讯员走进来,“侦察组已经准备好了。”
陈启铭抬头,眼神一凛。
“让他们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