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朝代的用砖材质和尺寸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内行人通过观察这些细节就可以大致分辨出年代,从而推断墓的年代。在场的我们都是外行也只能看个热闹,多年后我学了点皮毛才知道正是眼下的无知让我们误闯是非之地,也差点让我命丧于此。
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这也使古代衍生出完善的殡葬文化。即使各朝各代有差异之处,但是从整体思想上看是比较统一的,从差异上来看,不同地区的文化是主要影响因素。我听说南方某地会在山体上凿出小洞来放置死去亲人的棺椁,在山下就能看见被称为露天葬,还有将棺材放进水池中的水葬等等。
东北地区一直是传统的土葬,但是选择地址之诡异,看不见立碑牌位之神秘,都使我陷入纠结。是不是墓,如果是那又是谁的墓?强烈的好奇心让我萌生出下墓的想法。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提出要跟随独眼龙一行人一同下墓,作为条件我要帮独眼龙把压在石槽上的虎像石柱挪开。独眼龙同意我的要求我是很意外的,对他来说完全可以用我和何三的性命作为要挟,迫使我挪开石柱。当然即使独眼龙答应了我,当我挪开石柱后他也可以反悔将我们两杀了,但是我觉得值得一试。
独眼龙是个生意人,那他更看重的肯定是利益。在对付白虎时他就体现出了这一点,只要能给他提供帮助、带来利益就是他的朋友,当然只要没用的人他也会毫不留情的杀掉。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人都是现实的,但是人也是矛盾的,所以独眼龙没有抛弃仍在昏迷的钢子。这是人性的弱点,现在我和何三必须体现出我们的价值,才能活命,挪走石柱是我价值的体现,但是远远不够。
必须让独眼龙保证我们的生命安全,那就需要能与之匹配的价值。如果我能帮助独眼龙拿到他想要的东西,那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将会是安全的。周围的气温在缓慢的升高,肢体很难察觉出,但是睫毛上的小冰晶可以反映出这一变化。
北方人可能明白,在冬天寒冷的时候睫毛会结霜,形成小冰晶,在眨眼的时候会有粘连的感觉。现在这种感觉没有了,证明温度已经回升。虽然现在抬头还看不见太阳,但是天色已经放亮。
这时候独眼龙肯定明白如果再不下墓,等到巡山或者农户上山看见白虎和冲锋班的尸体,肯定会掀起轩然大波。到时候别说是下墓了,连逃跑都是件难事。
经过简单的思考后,也就没什么可顾虑了。眼下取胜的天平逐渐向我偏移,而关键的砝码就是眼前的石柱。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我早先还真遇到过类似的事,在部队搬装备的时候一个老兵告诉我要会发力,会用力。搬什么东西找到一个点两个角,都会事半功倍。
所谓一个点就是支点,两角就是两个发力的地方。大致有了对策后我笑道:“该我露一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