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叫朕木匠皇帝 第87章 养疯狗,严训练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2:20:37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帝王心术之三:先打巴掌,后给甜枣。

根据先抑后扬的人性,要想更好地控制一个人,首先就需要给他巴掌,然后才给他好处。

魏忠贤是挨了个大逼兜,不仅晕头转向,还差点被拍死。

这一巴掌够狠,打掉了老魏的嚣张,也打断了老魏的脊梁骨。

当然,恐惧和敬畏只是对于皇帝来说,能让老魏认清自己的身份。

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阴狠的禀性,却不会轻易改变。

这也正是皇帝所需要的,以恶治恶,还不用手上沾染血腥。

“让老魏在狱里再熬些时日,待朕谋划准备好,再关门放狗。”

朱由校写了个便条,命宫人送去东厂,给老魏改善下条件。

要让狗咬人,就别给弄死弄残了。

“还有老熊,也让他好好恢复。”朱由校又让宫人再跑趟刑部。

谁能想到,一个权宦,一个封疆大吏,能否早日得赦,全取决于裕妃的肚子。

“坚强啊,坚强,你可一定要坚强地生下来啊!”

朱由校起身,向殿外走去,突然想去看看张裕妃。

……………

旅顺。

人多好干事,经过数千人的连日劳作,棱堡要塞已经初步成形。

沈有容留下五千人马,已经返回登莱运兵,准备迎击鞑虏的劫掠。

张盘以辽南镇副将的身份,坐镇旅顺,既督建要塞,也开始在图上演练攻防。

“末将以为,鞑虏弓箭之抛射,可多设遮牌,能有效防护。”

“若是能多些火炮,更能杀伤鞑虏。鸟铳——”军官摇着头,一言难尽的样子。

张盘认真听着,对于军官们的建议,不时颌首赞同,或插上两句。

旅顺堡保卫战,皇帝和朝廷已经笃定会发生,并且投入了巨大的资源。

而他作为新分辽南镇的副将,主管陆上作战,自然是责无旁贷,且必须打胜。

正在此时,一骑从港口方向飞马赶到。

骑手跳下战马,缰绳甩给迎上来的士兵,急步来到近前。

“禀张副帅,登莱运来军需,请派人前往港口搬运。”

张盘伸手接过骑手呈上的书信,验看信封后,才打开观看。

很快,他的脸上绽出笑容,越来越盛,哈哈地笑出了声。

“好消息啊!”张盘收住笑声,环视众将,朗声道:“朝廷拔调四千副铁甲,五千具铁面,四千张弩弓,万枝长矛。”

“另有五万石粮食、六万斤火药、五十门火炮。袁抚已点验完毕,并悉数船运至旅顺港。”

众将哄然,惊诧之后便是兴奋激动,议论着、说笑着。

东江镇自建立,所得到的武器装备和粮弹物资,就相当窘迫。

如此数量的调拔补充,简直是前所未有,也使京营装备少了大半。

其实,这还不是全部。

袁可立已经按照皇帝的意旨,对辽南镇进行倾斜供应。

毕竟,东江镇的本部在皮岛,派到辽南的,不过是张盘率领的一支偏师。

如果没有登镇的助力,辽南军队根本不具备建镇的资格。

从实际结果上看,是登镇合并了辽南明军,并没有多出另外的建制。

张盘待众将稍微安静,又笑着开口说道:“朝廷正在赶制守城利器,并派来了匠师,可就地打造抛石机和轰天雷。”

“如此一来,我军定能重创来犯鞑虏,报捷京师。”

众将一时愣怔,没有反应过来。

半晌,才开始议论起来。

“轰天雷?是扔到城下,能爆炸的那种武器?”

“抛石机太古老了吧?需要多人操作,抛出去的距离也有限。”

“也别这么说,抛石机再加轰天雷,在城头施放,好像威力也不小。”

张盘待议论稍息,才开口说道:“是否得用,先造出来实际演练。现在,赶去港口搬运物资。”

众将应喏着,听从张盘安排,带着人推着车赶去港口。

张盘回到自己的帐篷,展开书信又仔细阅读一遍。

并不是所有内容都告知了众将,有些只能张盘等少数高级将领才能知道。

“火炮运到,炮手将从各地调派,尽快赶到旅顺。弩弓手与长矛手组阵,火炮助阵,以在野战抗衡鞑虏……”

“长矛为九尺至一丈,长矛兵阵应苦练左刺战术,以纪律和战术结合,打造钢铁之师。在此之前,当慎与鞑虏野战。”

刀盾手是左盾右兵,防御右刺比较困难。

早在秦代时,就已经出现了“正面右刺”的战术,能够轻松击溃短兵冲锋。

具体的战术是第一排士兵只管右刺(正是大多数左手执盾短兵的命门)。

正面第二排士兵只管直刺,自己的安全交给左面的右刺士兵和后排的直刺士兵负责。

朱由校的原则是“法取乎上得其中”,最严格的要求,不一定能达到。

但得到的结果,也应该是相差不大。

就算右刺战术练不好,直刺也能与鞑虏近战肉搏。

至于缩短长矛的长度,也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改变。

鞑虏的战马没有西方高大,也很少以重甲骑兵冲阵。

如此,以三米多的长矛足以威慑战马的冲撞。

西方的重甲骑兵冲阵厉害,战阵中的长矛兵所持长矛便长达五米,甚至更长。

越长的长矛,设计制造越讲究,也越不容易挥舞厮杀;

反之,矛越短,越是灵活,制造也更容易。

张盘的神色越来越郑重严肃,因为袁可立在书信中特意注明了,这是皇帝的意旨,正在武学中教授。

尽管长枪在军队中是装备率最高的武器,但独立建制的长枪兵却是没有的。

张盘意识到皇帝的武学改革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有着很周到的谋划,很长远的打算。

“陛下对于鞑虏的了解甚多,且几乎没有错漏,令人震惊又钦佩。”

“皆言陛下聪慧,如此看来,所言不虚啊!”

张盘是与鞑虏战斗过,一下子就能分辨出皇帝的分析判断是否正确。

显然,皇帝是冷静的,是睿智的。

既没有轻敌要速胜平辽,也没有畏敌如虎。

而是励精图志,进行军制改革,并要求将领慎战。

鞑虏确实已经成了气候,不能再视其为野蛮落后。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