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要稳定军事局势,就要粮饷充足。
而要粮饷充足,既要增加财政收入,还要打掉贪腐官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朱由校要兴利除弊,将是既长期又复杂的过程。
至于整治京师环境,还有扫黑除恶,都不过是顺手为之的小插曲,属于支线任务。
对于刚刚接任大明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朱由校来说,要有个适应的过程。
更要建起自己信得过的班底,显然,手下乏人可用,是他要最先解决的困难。
【袁老师、卢象升、毕自严、李邦华、孙承宗、孙元化……】
【孙传庭、曹文诏、金国凤、毛文龙、张盘……还需要锻炼成长。】
朱由校翻看着小本本,发现真的能够放心使用,且又有能力的,少之又少。
就是孙承宗,朱由校对他的能力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只不过,在军事上不行,可以用在其它地方。
所谓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如果放在合适的岗位,还是能发光发热。
“宣孙元化。”朱由校收起思绪,朗声吩咐道。
时间不大,孙元化进到殿内,跪倒叩见。
“孙卿免礼。”朱由校温言道。
孙元化谢恩后,躬身肃立。
“见过你的老师啦?”朱由校开口问道。
孙元化躬身道:“回陛下,微臣已见过恩师,得到了些指点教诲。”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孙卿简单说一下,朕看是否有遗漏?”
孙元化整理了下思路,便开口讲起来。
朱由校认真地听着,一边看着御案上的文件,提笔勾划着。
等孙元化讲完,朱由校才抬起头,微笑着说道:“徐卿交代得甚为详细,朕再补充几点。”
“改革匠户制是其一,仿造西夷火器是其二,训练炮兵是其三。”
“制度不改,不能保证生产制造的质量。劣质火器,还不如不造。”
“仿造西夷火器只是开始,最终的超越和创新才是目的。”
“训练炮兵的话,朕也有几个想法。在实弹射击中记录数据,编制出炮表,更可推而广之。”
“还有定装弹药,发射时可省时省力,亦能提升射速,且避免操作失误。”
朱由校停顿了一下,又继续交代道:“西夷教士汤若望,还有聘请的西夷技师,可协助造炮。”
“但要另辟生产车间,不允许他们接触兵工厂之核心机密,以及其他武器具体之生产情况。”
朱由校看着孙元化,郑重地说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此道理,孙卿可明白?”
孙元化明白了,这是西人的防范和警惕。
涉及到武器生产、国家安全,更是隐晦地告诫和提醒。
毕竟,他的老师徐光启也被皇帝如此询问并提醒过。
“微臣虽入教,但忠君爱国不敢或忘。”孙元化躬身答道:“陛下叮嘱,更是牢记于心,谨记不忘。”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微臣以为,西教可补益王化,左右儒术,救正佛法,甚有可取之处。”
朱由校垂下眼帘,好半晌沉吟不语。
宗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说不上绝对的好坏。
如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教等等,还包括儒家,也可称为儒教,。
而基督教最早传入中国时,无法为民众接受。
因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基督宗教在中土的传播中有许多自身没有解决的困难。
这种困境最终在利玛窦时获得了某种突破,利玛窦的诸多努力又被称为“利玛窦规矩”。
其精神核心就是努力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站在一个中国人的立场,从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视野,思考如何信仰天主教。
所以,利玛窦秉持儒家作风,引用儒家经典论证、诠释天主教教义。
同时,他把中国敬祖思想同天主教教义相融合,允许教徒保留祭祖祀孔等传统礼仪和社会习俗。
正因为作出了适应中国国情的改变,才使基督教在中国得以传播,但受众面依然很小。
从朱由校的个人喜恶来评判,他并不认为有更多信徒的佛教,能对大明的发展有利。
除了能帮助统治阶级稳定社会,朱由校看不到别的益处。
庙产僧田,历来是免赋的,这是国家财政的损失;
不事生产,不服劳役,不当兵,不生儿育女,这是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损失。
反之,传教士就现在而言,对朱由校却是有利的,有用的。
毕竟,传教士在西方也是高知分子,掌握着科学技术的知识。
而且,朱由校想要的橡胶树种子和金鸡纳树种子,也最有希望从传教士手中获得。
还有一点,就是朱由校希望能在大明掀起一场解放思想的运动。
儒学现在已经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着大明的发展进步。
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睁开眼睛看世界,或许更有利于大明的社会转型。
从农耕向工商的转型,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的发展。
从“仁义礼智信”的以德服人,到对外的侵略掠夺扩张。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思想上的解放和进步。
比如文艺复兴的思潮深入人心,宣告了中世纪至资本主义时代的过渡完成。
当资本主义革命开始,文艺复兴也就结束了。
孙元化忐忑不安,皇帝沉默的时间越久,他感觉心越是发凉。
“难道奏对令万岁不悦?”孙元化也不敢抬头,感觉后背有点冷。
皇帝的声音终于响了起来,在殿内还有些回音。
“孙卿能有此认知,朕心甚慰。”朱由校甩开飘飞的思绪,微笑着说道:“朕以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甚为可行。”
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时洋务派的指导思想,由张之洞在《劝学篇》中系统阐述。
“体”的意思是主体,主要是指在核心理念、价值观和原则方法。
“用”的意思是功用,主要是指在行为方法、工具和产品等方面。
尽管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整合方案和教育宗旨,是粗糙的,有争议的。
但确实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使当时中国落后封闭僵化的局面得以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