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桌面上,六七个热菜早已凉透。

唯独正中间的火锅还冒着些许“白烟”,底下,火炭正通红燃烧。

贺卫国坐在那,正和大哥贺建国小声聊着。

两人各自抽着一根烟,一旁,父亲贺鹏举本也想抽一根的,但一想到医生的叮嘱,他又硬生生止住了这个念头。

“老三!你干嘛不直接婉拒那位何厂长呀?”

父亲贺鹏举话落,大哥贺建国也跟着附和道:“是呀!老三!你现在已经借调去省城那边了,按理说就算直接拒绝也是可以的,真没必要说考虑考虑!”

“咳咳……爸!大哥!你们说的这些我都知道,我之所以没有直接拒绝,也是为了往后着想……”

“往后……?”

对于贺卫国这话,他们都一脸不解。

贺卫国笑了笑,并未和他们做过多解释。

刚刚那位登门拜访的何厂长,可一点也不简单。

只怕是上边下来“镀金”的。

他看似是想邀请他去担任厂报主编,其实只是做给别人看的。

至于原因嘛!也很简单!

不外乎和他一上任就决定要办“厂报”,是一个理由。

他想做出“政绩”来!

邀请贺卫国,可以体现他对这次办“厂报”的决心。

毕竟文化宣传也是“政绩突出”的关键一环。

国营厂嘛!

文化与经济效益那是并行的。

何况,他办的还是“技术类”厂报。

一旦真让他办成了,再“升上去”肯定毋容置疑。

所以能不得罪,还是尽量别得罪。

再说了,退一步讲,即使他没升上去,人家那也是造纸厂一把手,万一将来有条件办杂志了,这印刷杂志所需的“印刷纸”,完全可以找他想想办法。

“行了!爸!大哥!你们只要知道我这么做,自有我的道理就行了!其他的你们就别管了!”

“呃……行吧!爸和你大哥也不是很懂这些,你自己心里有数就行!”

“爸说得对!你有数就行!”

“嗯……!”

…………

十八号这天,贺卫国就打算出发启程前往省城了。

这次去省城依旧是坐船。

只不过这大冬天的,还是提早出发得好,免得中途出现意外,耽误了去编辑部报到的时间。

十九号上午十点左右,贺卫国抵达了《芙蓉》杂志编辑部。

因为不是第一次来了,所以,他一进来,就直奔二楼主编室而去。

当他再一次见到这位“周”姓领导时,对方已经是主编了。

而对于他的到来,对方显得十分“热情”。

没错!

就是“热情”!

这让他很是意外。

但既然对方给了“好脸色”,他也不好冷着脸。

一番“互捧”之后,他便将档案袋递了过去。

半个小时,手续就顺利办完了。

顺利到他都有些不可置信。

“算了!我先去看看宿舍,把行李处理好再说吧!”

暗暗嘀咕了一句,贺卫国随即拿起行李,就出了三层小楼。

…………

下午,他来到了三楼。

小说编辑审稿所在的办公室,就在楼梯往左最右边那间。

他上前敲了敲门,里边很快就传出了一道声音。

“进来!”

说话的人声音很敞亮,他迟疑了片刻,便推门走了进去。

映入他眼帘的有三人,其中一人戴着一副眼镜,是个五十多岁的男子,其他两人,一个看上去和他差不多,是个年轻人,一个同样戴着眼镜,是个中年男子。

“咳咳……你是贺卫国同志吧?我是俞飞,编辑组组长,这位是诗歌编辑黎志强,这位是散文编辑欧阳明。”

靠近门口的办公桌前,那个五十多岁的男子,将鼻梁上的眼镜放了下来。

他瞧了一眼贺卫国,随即指着右前方,侧对着门口的办公桌道:“那就是你的办公桌!周主编已经说过了,由你负责小说题材的初审工作!”

“咱们编辑部,除了编辑组,还有校对组、通联组、政审组以及理论组,后勤科还有资料室等,在编一共有十二人,临时工有八人!”

“平日里吃饭,都去食堂,饭票已经放你桌上了,咱们编辑部隶属于湘省文艺出版社,都在一栋楼办公,食堂也是共用的!”

“对了……这是需要审核的所有小说稿件,周主编说了,三天之后就要初审完!”

说完这话,俞飞就低下头,继续忙着自己的事情。

而其他两人也只是抬头看了一眼贺卫国,就低头看起稿子来。

见得几人如此反应,贺卫国倒也没说什么,他点了点头说了一句“呃……好……!好的!”,便径直走向了自己办公桌。

此时,办公桌上堆着厚厚一摞稿件,初步估计得有二十来份。

他随手翻了翻,顺势坐了下来。

稿子都是小说题材,有短篇,也有中篇。

至于他的工作,简单来说有三个。

一是“收稿”进行处理,比如整理消毒。

二是,通读稿件,删除替代“敏感词汇”及部分“不合时宜的段落”。

三就是写“初审意见”了。

“嗯……这是……古骅?他写的?《贞女》?他不是说出国吗?”

“难道没去?”

“咦……这是林邑文联创作用纸?是啦!他虽说顶着省作协副主席头衔,但那似乎是荣誉性质,大多数时间都在林邑地区文联那边创作!”

“看来……他出国是没去成!”

贺卫国嘀咕了一句,却是微微摇了摇头。

这些稿件,除了古骅的短篇小说《贞女》外,大多都是省作协下边作家创作的。

多数为短篇,但也有中篇,不过字数不是很多。

他分了一下,将短篇与中篇一一分开。

而后,他拿起了古骅创作的短篇小说《贞女》,认真看了起来。

一边看,他一边拿起笔筒里的“红笔”,在某些段落处做标记与批注。

有些段落,他甚至得一一抄写在空白稿纸上。

就这样,他花了三个多小时,总算将这篇小说给“看”完了。

但这还只是第一步,下一步他需要剔除敏感词汇,用合适词语替代。

某些段落还得考虑是否删减与修改,这都需要他这个初审编辑给出初审意见。

“再看一篇吧!”

小声呢喃了一句,他又在中篇小说里边翻了翻。

突然一个熟悉的名字映入了眼帘。

《那人那山那狗》

“这不是彭建明同志的作品吗?他之前不是在信中说原稿都没收了吗?怎么会……?”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