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从创办地方小报开始 第1章 你好!1983!

作者:爱要长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0 21:28:49
最新网址:www.biquge.xin

三月的清晨,露珠还未干。

大街上,稀稀疏疏的二八大杠,混杂着不少踩着煤渣路步行上班的人。

街道两旁,低矮的大楼,略显陈旧与破败,单调的墙色与灰蒙蒙的天空交相辉映。

空气中散发着一股刺鼻的难闻气味,贺卫国望着来往行人身上的蓝灰“的确良”,心情略显复杂。

就在一个小时前,他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穿越到了1983年。

他叫贺卫国,孤儿院长大,三十三岁,九零后,本科毕业,未婚,无小孩,十年教培老师,电商“达人”。

“他”也叫贺卫国,父母双全,今年二十三,六零后,高中毕业,未婚,无小孩,人民公社文化站编外人员,今年年初,刚被调入县文化馆,成了一名有编制馆员。

按理说穿越到这等身份身上,他应该没有什么不满足才对。

毕竟如今才1983年,改革之风还未吹到沅水县这样的小县城。

县文化馆看似是个“清水衙门”,但单位其实还行,工资稳定,工作轻松,适合躺平。

反正这年头也做不了大生意,最多只能去当“个体户”,累死累活不说,还有比较大的风险。

而且没人脉,没政策,甚至稍有不慎,还会直接进去,还不如端着眼下这个“铁饭碗”先混着。

至于学某些“重生网文”去香江?

先不说能否去得了,就算侥幸过去了,又能做什么呢?

前世的他,也就是个教培老师,不懂炒股,不懂做生意,更没有其他技能傍身,去了那边,也是白搭。

而当文豪投稿拿稿费

这倒是一条可行稳妥的赚钱门路。

可问题是,他……不会呀!

网络小说,他倒是会写,可这年头,文坛还是“先锋”为王,“反思”为帝的时代。

他肚子里那点“墨水”,就不要拿出来丢人现眼了。

“算了!不想了!先在文化馆继续干着吧!”

贺卫国甩了甩脑袋,不由加快了脚步。

沿着县城主街拐了好几条岔道,又顺着记忆当中的一条小道,走了差不多十来分钟。

他终于来到了单位门口。

县文化馆属于县文化局下边的二级机构,虽然有着独立的办公小楼,但却并没有自己的独属小院,而是与县博物馆、县总工会以及县图书馆三个单位共处一个院落。

跟门卫马大爷打了一声招呼,他顺着记忆,本能的往左边那栋小楼走去。

这是一栋“苏式”小楼,上下两层,一共就一个楼梯,左右两边各有四个房间,上下十六间房。

其中馆长一间,三位副馆主各占了一间,剩下的十二间,两间充当库房杂物间,两间作为剩余的馆员办公场所,还有六间则作为馆内公用演艺排练场地,至于最后一间,则一直空着。

在楼梯口深呼吸了一口气,他径直拐向了左手边第二间办公室。

推门,大步跨入,抬头,环顾四周,这一连串动作一气呵成。

下一刻,原本预料当中的画面却并未出现。

房间内空无一人,只剩下墙上挂钟滴答滴答的声音。

“人呢?不是说今天一大早要开会重新推选地方小报的主编吗?怎么一个人都没有?”

贺卫国念叨了一句,脸上满是疑惑。

他抬头看了一眼墙上,见已经到上班时间了,便回头瞄了一眼隔壁的徐副馆长办公室,见门紧闭着,不禁暗自嘀咕了起来。

县文化馆一共就十二人。

其中有馆长一名,副馆长三名,馆员三人,助理馆员三人,临聘人员两人。

而他正是那三名助理馆员之一。

身为馆内“文学创作组”成员,他的工作相当简单。

在“文学创作组”组长的英明领导下,宣传县里的“好人好事”、“英模劳模”。

除此之外,就是和馆里的“美术创作组”一起,共同组织下边各公社文化站,定期办一些“黑板报”,宣传宣传国家的相关新政策啥的。

然而就在昨天,在钱馆长长期生病住院的情况下,徐副馆长联合王副馆长召集大家开了一个会。

说是鉴于刘副馆长即将退休,上级领导要求馆里推选一名“副馆长”报上去。

而担任“副馆长”的推选条件就是,谁能胜任馆里新创办的地方小报《沅水》主编,谁就有资格出任新的“副馆长”

虽说是“推选”,但在场之人都知道,其实这人选早就“内定”了。

可谁都没有料到,最后的结果却是,贺卫国的不记名票数,刚好比某人多了一票。

这下事情大条了。

两位副馆长暗地里一商议,最后在会议结束时,提出要在今天再次开会,重新推选。

贺卫国自然明白这里头的“猫腻”,所以他今天一大早就急匆匆赶来了,为的就是推掉这个大麻烦。

“卫国!你怎么还在这呀?赶紧的!就等你了!快跟我上二楼开会去!”

就当贺卫国满心疑惑之时,突然,一道声音传来。

他回头一瞧,发现是馆里的“助理馆员”阮家驹。

“二楼?好!我这就过来!”贺卫国应了一声,他虽心有疑虑,却也没多想,直接就跟着阮家驹上了二楼。

二楼右侧第一间正是王副馆长办公室。

当贺卫国推门进去之后,映入他眼帘的是齐刷刷看过来的目光。

他一瞧馆里的其他人都在,便硬着头皮,找了个空位坐了下来。

此时,王副馆长见贺卫国也到了,便清了清嗓子道:“好了!既然人都到齐了,那么我们现在开会!”

“大家都知道,馆里一直都是能者上,庸者下,上级领导要求我们文化馆,要创办咱们沅水县自己的报纸,要积极宣传国家政策,要弘扬四化五美........”

王副馆长啰里吧嗦说了一大堆,众人听得那叫一个昏昏欲睡,而贺卫国却是在暗暗琢磨着。

什么是地方小报?

简单来说就是地区性的报纸。

它往往发行量并不大,辐射范围也仅仅一县,发行期数与时间更不固定,就连内容也大多繁杂不规律。

在八十年代初期,因各种原因与上边政策,这类报纸发展迅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了出来。

沅水县自然也不例外。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有所效。

某主管县领导要政绩,文化局局长要应付,下边的文化馆自然得投其所好。

可问题是正因为这是一份地方性小报,所以要人没人,要经费没经费,更为麻烦的是“主编”一职关乎着“副馆长”的尘埃落定。

王副馆长说来说去,意思总结起来就一个,要办好这样一份地方小报,就得找一个资历老,有担当,还得有能力的人担任“主编”。

其话里话外就是想说投“贺卫国”这位年轻同志不合适,那些投票的人赶紧改主意。

对此,贺卫国自是长松了口气。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