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峙。
时间在心象秘境中无声流淌。方澈站在冰冷的废墟内,昏沉巨兽匍匐在迷雾边缘。两者之间,隔着那道无形的、却又真实存在的界限。
巨兽不再发动那铺天盖地的精神冲击,只是持续散发着那令人意志消沉的力场,如同一个永恒的、低音的背景噪音,试图用无尽的乏味和等待来磨灭方澈那点可怜的坚持。
方澈则将全部的心力,都用于维持那一起一伏的呼吸觉察上。
一息,入。一息,出。
这个过程比想象中艰难百倍。没有外在的惊险刺激,只有内在无休止的拉锯。他的意识像一块浸透了水的海绵,不断变得沉重,想要向下坠落,坠入那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用做的永恒睡眠。
每一次的下坠,都伴随着恐惧——恐惧一旦放松,就会立刻被外面的怪兽吞噬。
而每一次从下坠边缘挣扎着将注意力拉回呼吸,依靠的,正是意识深处那枚【定】之残印散发出的微弱暖意。
它太弱了,像风中残烛。但它存在。
方澈开始尝试更精细地操作他的“注意力”。他发现,当他把注意力想象成一只温柔的手,只是轻轻地、不带任何强迫地“搭”在呼吸上时,消耗的力量最小,维持的时间最长。一旦他开始“用力”聚焦,反而会很快感到疲惫,继而散乱。
“轻搭。”他心中默念,将这作为心要。
不知又过去了多久,在维持了相对较长的一段平稳觉察后,他再次尝试,将这份轻柔的觉察力,如同探出触角般,小心翼翼地投向脚下。
他“感受”着脚下石板的冰冷、坚硬,以及那几乎难以察觉的……暖意残留。
是了,就是这里。之前那枚【定】字符文出现的地方。
他的觉察力如同涓涓细流,缓慢渗入那片区域。这一次,没有金光亮起。但他能感觉到,那片区域的“冰冷”似乎与别处不同,更像是一种沉睡的“平静”,而非死寂的“荒芜”。
一个念头浮现:“既然有一枚,会不会有……更多?”
这个想法让他精神微微一振。他维持着对呼吸的觉察作为根基,开始像扫地雷一样,极其缓慢地在废墟范围内移动,将那份轻柔的觉察力投向脚下的石板。
一平方米,两平方米……
枯燥,乏味。且进展缓慢。外界的昏沉力场无时无刻不在试图瓦解他的努力。他就像在浓稠的糖浆中移动,每一次延伸觉察都异常吃力。
废墟之外,那头昏沉怪兽似乎感知到了他这种“活跃”的探索,变得有些焦躁起来。它发出低沉的、不满的咕哝声,庞大的身躯微微晃动,引得周围的迷雾都翻涌起来。但它依旧没有越界。
这反而坚定了方澈的信心。——它越不安,说明方向越正确。
他的“探索”范围逐渐扩大。终于,在废墟的一个角落,一堆坍塌的石块掩映之下,他的觉察力触碰到了一处异样的所在。
那里的“冰冷”之下,隐藏着一丝极其微弱的悸动。如同即将熄灭的炭火核心,最后一点鲜红的光,微弱地闪烁了一下。
找到了!
方澈立刻将更多的觉察力轻柔地灌注过去。不是强行注入,而是像用体温去温暖一块冰,耐心而持续。
一秒,十秒,一分钟……
就在他感到力竭,几乎要维持不住的时候——
嗡……
那处石板上,一点金光艰难地、仿佛耗尽了所有力气般,闪烁了一下!光芒比第一次黯淡太多,甚至无法凝聚成完整的符文,只是一团模糊的光晕。
然而,就在这光晕出现的刹那,一股信息流依旧顽强地涌入了方澈的意识。
不再是完整的【定】之感悟,而是一块碎片,一个关于“定”的注解:
【安住于此,如石沉海。不拒波澜,不迎风平。】
这信息流如同清泉,瞬间滋润了他几近干涸的意识。那团模糊的金色光晕也随之彻底消散,仿佛完成了最后的使命。
但方澈懂了。
他之前所有的专注,都带着一丝微不可察的“对抗”——对抗昏沉,对抗散乱,对抗恐惧。而这句注解,精准地点醒了他。
“不拒波澜,不迎风平。”
他不需要拒绝昏沉力场的存在,也不需要刻意追求绝对的平静。他只需要像巨石沉入大海,无论海面是波涛汹涌还是风平浪静,巨石只是安然处于其位。
他将这份体悟立刻融入实践。
当昏沉感再度袭来时,他不再试图把它“推”开,而是承认它的存在:“哦,昏沉来了。”然后,继续将注意力轻轻地搭在呼吸上。当恐惧的念头升起时,他也不再去分析或压抑,只是标记:“恐惧。”然后,再次回到呼吸。
一种奇妙的松弛感发生了。
他依然能感受到外界所有的压力和不适,但他内在那个“觉察的中心”,却因为这份不抗拒而变得更加稳定、更有韧性。那枚【定】之残印的暖意,似乎也因此明亮了微不可察的一丝。
他继续探索。
凭借着这份新的体悟,过程似乎顺利了一点。他又找到了两处残存的印记点。
一处激活时,只传来两个字:【念起】另一处则更加残破,只有一种“稳固”、“不动摇”的感觉,连具体的信息流都无法形成,只是短暂地增强了一下他意识光的稳定性。
虽然收获零碎,但每一次成功的激活,都像给即将熄灭的火堆添了一根细小的柴薪。他意识深处的暖意正在一点点累积,那枚【定】印的轮廓也随之清晰了一点点。
更重要的是,他对这片废墟,对这个过程,不再那么恐惧和陌生。他甚至在一次次与残印的共鸣中,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链接感——仿佛有无数的先行者,也曾在这里,以同样的方式,践行着同一条道路。
他不再是绝对的孤独。
废墟之外的昏沉怪兽,显然愈发焦躁。它的咕哝声变得越来越频繁,甚至开始用庞大的身体缓慢地撞击那无形的界限,引得整个废墟都微微震颤。
方澈的心提了一下,但他立刻运用刚体悟到的心法:“不拒波澜”。他接纳了这震动和恐惧,注意力却如同锚定的巨石,稳稳地保持在呼吸上。
撞击了几次,发现无法突破,怪兽再次停了下来,发出一种近乎怨毒的、低沉嘶鸣。
方澈不再理会它。他将刚刚收集到的所有碎片——完整的【定】印、两句注解、那种稳固感——在觉察的背景下,细细地回味、整合。
它们彼此补充,交织成一张更为完整的认知之网。
他意识到,真正的“定”,并非死寂般的不动,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是觉察之镜,如实映照一切来来去去的念头、情绪、感受,却不被它们卷走的核心稳定性。
就在他完成这番整合的刹那——
嗡!
他意识深处的【定】之残印,突然前所未有地明亮起来!温暖、稳定、宁静的气息如同水波般扩散开来,瞬间充盈了他整个意识体!
他“看”到,以他为中心,脚下冰冷的石板上,那些被他激活过的印记点,一个接一个地亮起了微弱的金色光点,如同响应般闪烁了一下!
虽然光芒依旧黯淡,却仿佛构成了一个残缺的、古老的阵列。
一股前所未有的安定感和力量感,从他内部升起。
他依然渺小,外面的怪兽依然庞大。
但他不再是一味躲藏和恐惧的猎物。
他缓缓地“抬”起头,目光穿透废墟的迷雾,第一次,主动地迎向那头昏沉巨兽的“视线”。
他的意识中传递出一个清晰、平静、甚至带着一丝挑战意味的念头:
“你,还在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