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
黐桥换马步如弦,膀手摊耕意万千。
肘底藏针刚劲显,心间守正武魂传。
身随势转惊雷动,力蓄招呈疾箭穿。
咏武奇功声誉远,粤滨浩气永绵延。
注:此诗为七律平水韵。
赏析:
这首《咏春拳》是一首结构严谨、意象鲜明的七言律诗,生动地展现了咏春拳的精妙绝伦与深厚内涵。
开篇“黐桥换马步如弦,膀手摊耕意万千”,诗人巧用“弦”这一意象,将咏春拳的步法比作绷紧的弦,展现出其灵活与坚韧,为整首诗奠定了激昂的基调。“膀手摊耕”四字,精准概括了咏春拳的典型手法,寥寥数语,便将咏春拳实战时千变万化的态势刻画得淋漓尽致,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其独特魅力。
颔联“肘底藏针刚劲显,心间守正武魂传”,“肘底藏针”是咏春拳的精妙招式,体现出该拳法的刚劲迅猛。“心间守正”则从武者的内心层面出发,强调习武之人应坚守正义,展现出咏春拳不仅是一门武术,更是一种精神传承,将咏春拳的内涵从单纯的技法上升到武德层面。
颈联“身随势转惊雷动,力蓄招呈疾箭穿”,“身随势转”描述了武者身形与拳法的完美配合,如同惊雷炸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展现出咏春拳在实战中的爆发力。“力蓄招呈”则突出了咏春拳蓄力而发、招招致命的特点,将力量的爆发比作疾箭射出,既形象又生动,使读者仿佛能看到一场激烈的拳法较量。
尾联“咏武奇功声誉远,粤滨浩气永绵延”,“咏武奇功”是对咏春拳的高度评价,表明咏春拳作为一门独特的武术,早已声名远扬。“粤滨浩气”点明咏春拳源自广东,“浩气永绵延”则表达了诗人对咏春拳所蕴含的正义精神和武术文化能够代代传承的美好期许,升华了整首诗的主题,让咏春拳的形象从单纯的武术技艺上升为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
整首诗在格律上严守七言律诗的规范,对仗工整,如“肘底藏针”对“心间守正”,“身随势转”对“力蓄招呈”,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意象运用上,巧妙地将咏春拳的招式、力量、精神等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写展现出来,使咏春拳的特点跃然纸上,是一首兼具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