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督大人,运河西侧的一百万亩土地已经划分完毕!”
林耀祖俯身在桌上批改公文的时候,赵德快步入内,他面带喜色,迫不及待的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林耀祖。
“一百万亩都划分好了?具体所属可有异议?”
林耀祖侧目,倒是高看了一眼赵德。
土地事关人的根本,在那朝那代都是敏感的东西,土地是大金的命根子!现在百万亩土地的重新划分,让无数人的利益受损,也让许多人想要从中渔利。
别说赵德是一个贪官,就算他是清官,家里面都会被金银塞满。
“回禀总督大人,下官此行划分百万亩土地,收受贿赂十万两白银,故而地主士绅都颇为满意,少许百姓的土地也从旱田变成水田,虽然位置不如当初,却也心满意足。”
赵德长袖善舞,他很清楚百姓的需求,更知道士绅想要什么。无非是土地,按照亩数划分,都是水田。还都是淮河泛滥之后,变得肥沃的水田,甚至数目上比原本还要多一些。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儿,而是大事。
士绅耕读传家,靠的就是压榨佃户,土地就是他们的根本,是他们的命根子。
“百万亩地,怎么还有多?”林耀祖脑袋稍微转动,虽然有了答案,却还是等着赵德解释。
那赵德见说,也是微微一笑,道:“总督大人有所不知,淮河虽然泛滥,毁了地界,也让一些百姓的居所毁于一旦。此刻重新划分土地,修建沟渠都是千年大计。”
“这多出来的土地要么是林地,要么是旱地,或是三五分的菜地,房地。加之低总督大人要在冬天重修河道,土地也更近淮河运河,数目自然增加。若无意外的话,整个淮西之地划分出来,单单是水田便比以往多上百万亩。”
林耀祖摇摇头道:“还是太少了,淮西百姓自古便十分稠密,水灾过后人口虽有减少,但土地上的人还是太多。必须加快水利设施的兴建。”
“正好这一次的俘虏有十万人之巨,这些人正好用来开荒,种地,挖矿,让他们发挥作用,繁荣淮西之地。”
赵德此刻却是露出难色,迟疑道:“总督大人,这十万人太多了,现在养着都不是小事儿,日后更是大事儿。下官认为这些人养着浪费粮食,不如直接释然,让他们府徭役。”
“赵大人倒是够狠。”
林耀祖瞬间失言,无他,赵德太狠了。
大金百姓每个人都有服徭役义务,他们不仅仅是要去数百里,甚至千里之外为朝廷做事,还要自带干粮。
这事儿在后世看来绝对是天方夜谭,但在封建时代,这却是一个习惯。
赵德此言直白说就是不去管这事万人的衣食住行,而是将其当做是免费劳动力,直接压榨就行了。
老实说,林耀祖也不是没这样想过。
但并非什么事情都可以合情合理的去做,他还没有赵德这样黑心,不会将百姓当做是消耗品。
“下官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赵德苦笑一声,瞬间就明白了林耀祖的意思,这事儿不行。
不过他也不气馁,反而问道:“敢问总督大人,您准备如何安置这十万人?”
“十万给口饭吃就能努力工作的人,可比十万佃户产出高得多。别的不说,单单是他们这十万人,便可以伺候五百万亩,甚至千万亩的土地。”
“大人说笑了吧,区区十万人,怎么可能做到这些。”
林耀祖的话也由不得赵德不信,这是封建时代,一个佃户的产出是有限的,十万佃户的产出,也就是十万人的量。
赵德不知道的是,十万人集合在一起能够做到的事情比十万人分散更多,他也不知道林耀祖要做什么。
“错了,十万人比你想象当中更有用。”
他淡淡一笑,娓娓道来自己的想法。
后世大农场的经验已经证明,没有机械化的时候,一个人顶多伺候三十亩土地,但十个人可以伺候五百亩。
这并非是玩笑,而是五百亩土地哪怕都种小麦,收割时间也会有些许差别,播种,除草,浇灌,收割每一个步骤需要的人力物力都是不一样的。
在漫长的农闲时间,一个人就能照顾五百亩地,余下的人可以去做别的事情。
但在小农经济的当下,一个人伺候三十亩地,就算有时间休息,他也没办法去做别的事情。
十万人伺候二三百万亩土地,甚至五百万亩土地,除了农忙的时候可能需要发动一部分百姓,雇佣他们帮忙之外,其他时候够用。
这样一来,这些人的产出将会大大增加,成本也会降低。
不过具体的内容,他并未多说,有些事情做了才能证明自己没错。
说到底,赵德等人不懂自己要做什么。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大规模的农业,虽然能够想象,但也只是想象,只有成果摆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才会意识到这是什么样的功劳,改变。
可惜的是,这样的农业模式注定昙花一现,不会长久持续下去。
在是大农场,机械化生产之前,土地就会兼并,从现在的整齐变得零零碎碎。何况除了自己,也没人能,没人敢组织十万人一起种地,这是现实原因。
大金这样的封建王朝,谁能组织十万人种地,谁就能组织十万人造反。
更别说播种抢种,抢收需要的组织能力,比正规军队还要强上不少。
这些好似天书一样的对话,落在一旁的赵德耳中,叫他呆若木鸡。
他半晌才醒悟过来,意识到这位爷又要去做石破天惊的事情。何况这样做的话,一定是有利益的!
于是,他夸赞道:“总督大人高见,下官虽然无法想象总督大人布局之精妙,但却也知道这十万人用好了,绝对比徭役更强。”
“不是我,是你!”
林耀祖摇摇头:“淮西的事情现在已经处理了七七八八,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只是萧规曹随。你只要按照我的要求做下去,这些功劳都是你的。”
别看萧规曹随,好似曹参不行。实则在能做宰相的人,有几个不行的?曹参不改政策纯粹是因为封建时代,政策变化越快,百姓的生活就越不容易。
长期稳定不变的政策才能深入人心,让百姓安居乐业。
“还有便是,你收上来的钱,以你我的名义送到朝廷,半数进入户部,半数进入内库。以后这笔钱就叫置换费,公开收,免得有人攻悍你贪腐。”
“下官明白,下官多谢大人维护。”
听到这话,赵德顿时热泪盈眶。这倒不是他做作,而是林耀祖规划的路线让他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