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把气喘匀的埃青立刻说道:“陛下,反了!格拉茨反了!”
拉斯洛心中一惊,这改革才推行几天怎么就有人造反。
格拉茨?奥地利第二大城市,施蒂利亚州的首府,先前是内奥地利公国的首府,下辖施蒂利亚州和卡尼奥拉州。
而且格拉茨离维也纳很近,正常行军四天就到了,急行军更快。
意识到事情严重性的拉斯洛连忙问道:“说清楚,格拉茨为什么反?谁起的头?是不是你们改革措施太激进导致他们造的反?”
“陛下,带头造反的是您的叔叔阿尔布雷希特男爵,他声称您与腓特烈大人的领地交换协议是非法的,内奥地利公国应该由他继承和统治,叛军里应外合攻占了格拉茨,正盘踞在那里,我们派去的官员全都被处决了,叛军规模根据斥候汇报大约有三千人。”
听到最后一句话,拉斯洛差点被气笑了,这又是哪里来的跳梁小丑,不知道死字怎么写吗?
这个阿尔布雷希特男爵到底是谁?拉斯洛陷入思考,他印象中好像没有这号人啊?
不对,他回忆起那次哈布斯堡家族晚宴上,他的确见过气质阴郁的家伙,那是腓特烈的亲弟弟阿尔布雷希特,在腓特烈担任奥地利摄政期间一直是阿尔布雷希特在帮他管理内奥地利公国,看来那家伙已经在格拉茨发展出自己的势力了。
只是......三千人就敢叛乱?谁给他的勇气啊?梁静茹吗?
看来他是想吃炮弹了。
“埃青,你以我的名义草拟一份诏书,让阿道夫亲自率领奥匈军去平定叛乱,萨克森军保卫维也纳,动作一定要快!”
“是,陛下!”
萨克森军就是先前招募的萨克森黑色卫队,他们在瓦尔纳之战中跟随亚诺什英勇奋战,损失巨大,拉斯洛在战后对他们也进行了整编,吸纳十字军老兵补满两个军团六千人的编制之后接受他们的效忠,授予帝国军旗并改名为萨克森军。
这支部队并没有装备车堡和火炮,而是由十个步兵中队和两个骑兵中队组成的野战部队。
考虑到车堡在某些地形下作战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拉斯洛最终决定组建这样一支部队,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军事改革做些准备。
黑色卫队佣兵团长维尔纳被任命为帝国将军,三支帝国军统一归由宫廷军事委员会调度指挥。
接受命令后,宫廷战争委员会立刻开始协调运作,因为行军路程并不远,后勤准备很快就完成了,奥匈军开拔南下,扫除叛军。
拉斯洛对奥地利其他三个州的掌控力比较强,当地的贵族势力也很弱小,叛乱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在外奥地利州,人们还指望着皇帝保护他们远离瑞士人的侵扰和袭击呢,怎么可能叛乱?
蒂罗尔州的政府改革受到广泛欢迎,这样他们就可以更加方便地与中央政府进行交流沟通。
下奥地利州?下奥地利州的首府就是维也纳,由维也纳的宫廷政府直接管辖,而且帝国军主力就在维也纳城外驻扎着呢,无论是城内还是城外,宵小之辈都不敢造次。
也就是说推行改革最大的阻碍就是腓特烈曾经统治的内奥地利两州——施蒂利亚和卡尼奥拉,现在奸臣自己跳出来了,清剿叛军,杀一批,恐吓一批,拉拢一批,州政府改革的阻力将荡然无存。
这还是件好事嘞!
奥地利内部的变革在平息这场叛乱之后将会以更快的速度推进,是时候将目光转向帝国内部和波西米亚了。
在埃青的操纵下,一些关于帝国改革的呼吁首先出现在选帝侯国境内,然后慢慢在帝国各处蔓延。
只是这种思想很快便受到各位选帝侯的压制。
皇帝的威望和实力如今已经达到了他们无力抗衡的地步,一旦开启帝国改革,那么皇帝重整河山,一统神罗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为了保证各自高度独立的地位以及选帝侯特权,三位选帝侯,美因茨大主教、特里尔大主教和普法尔茨选侯缔结了秘密同盟,决心共同反对皇帝的帝国改革。
科隆大主教保持绝对的中立态度。
勃兰登堡选侯在皇帝与选帝侯同盟之间摇摆不定。
萨克森选侯腓特烈二世•冯•韦廷正与自己的弟弟图林根伯爵威廉三世进行一场争夺萨克森宝座与选帝侯席位的家族内战。
不过这两兄弟都偏向于与选侯同盟合作对抗皇帝,只是在内战分出胜负之前,他们什么也做不了。
巨大的阻力导致改革的议程在帝国会议中进展缓慢,拉斯洛不得不暂时搁置帝国改革的事务,将目光投向波西米亚。
在布拉格,圣杯派已经牢牢把控住这座帝国最繁华的都市,并不断向外输出他们的思想,试图将更多地区的信仰转化为胡斯派异端。
幸好,参加完十字军的罗森贝格以英雄的身份回归,在波西米亚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而且随着一批狂热的十字军士兵的回归,波西米亚难得的掀起一股天主教狂热,胡斯派的势力非但没有扩张,反而还收缩了不少。
目前,拉斯洛还没有发动内战的想法,如果波西米亚有和平演变的可能,他愿意再等等,要是最后证明和平的方法并不可行,他也不介意来一场奥地利版的“布拉格之春”。
寻求宗教改革?还敢掷出窗外?看我天主教老保重拳出击!
不久后,贡特尔终于率领帝国独立军返回维也纳。
他带回了摩里亚专制公托马斯的帝国转让协议,东罗马帝国皇冠,还有托马斯的三个孩子:佐伊,安德烈亚斯和曼努埃尔。
托马斯其实还有一位女儿嫁给了塞尔维亚专制公拉扎尔,后来与拉扎尔一起死在乱军之中。
三个孩子中最年长的佐伊也才七岁,最年幼的曼努埃尔尚在襁褓之中。
拉斯洛将他们安置在皇宫中,安排专门的侍从照料他们。
这就是东罗马帝国最后的皇室血脉了,巴列奥略家族似乎在帝国的北意大利领土还有一个分支,是一个蕞尔小国,拉斯洛对此有点印象,但是印象不深。
他将这些孩子可以说是掳掠到维也纳的宫廷来,主要是不希望以后再有人随意兜售东罗马帝国的所谓“法统”,现在,只有一位罗马皇帝——那就是他拉斯洛,他会对此大肆宣传,直到这样的认知深入人心。
在经历了十字军东征的消耗之后,哈布斯堡王朝开始休养生息,实力稳步恢复,并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解决完奥斯曼人带来的边境危机后,奥地利的发展之路似乎再无阻碍。
各项法令被颁布,并在奥地利各处得到良好的执行,维也纳通向蒂罗尔的道路开始修缮。
优惠的政策吸引大批德意志移民涌入奥地利,他们作为自由民购买皇室土地的终身使用权并开垦耕种,直接向皇室税务局缴纳税收,而皇帝将保护他们耕种土地的权利。
农奴制使得皇帝根本无法向大部分农民收取农业税,这部分税收都流进了贵族的口袋。
雅各布提供的两种方法摆在拉斯洛跟前,要么把刀架在贵族脖子上逼迫他们解放农奴或者增加上缴税收,要么引进更多能够向皇帝缴纳农业税的自由民,自由民多了,税收自然就上来了。
考虑到前者的风险性,再加上奥地利还有许多空闲的皇室领地,拉斯洛选择了后者。
十字军东征带回来的大量财富同样极大促进了奥地利乃至帝国的繁荣。
在雅各布的运作下,皇室地产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属于皇帝的各类工坊,尤其是纺织工坊和酿酒厂开始大肆兴办;蒂罗尔银矿的开采规模也逐步扩大,为皇帝产出更多的财富。
借着皇帝的器重,雅各布·富格尔趁机大肆扩张家族产业,在棉绒纺织,香料贸易和奴隶贸易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一跃成为了南德意志最富有的商人。
他还建议拉斯洛效仿佛罗伦萨的美蒂奇家族开办银行,聚敛更多的弗罗林金币和杜卡特金币,并大肆铸造高品质的奥地利银币,即维也纳格罗申银币,用于在帝国内流通,最好能借由皇帝的权威将其提升为帝国通用货币。
后一条暂时还无法实现,但是开办银行拉斯洛倒是很有兴趣。
弗罗林金币(佛罗伦萨)和杜卡特金币(威尼斯)一般用于大宗国际贸易,格罗申则是帝国境内的通用货币。
然而,掌握铸币权的诸侯们总是自己制造一些含银量较低的格罗申劣币混入市场,导致帝国的货币价值波动巨大,每个地区都各不相同,再加上一些大额金银币如古尔登、塔勒和金格罗申的币值混乱,导致帝国的货币经济一团乱麻。
银行很有利于为王室敛财,进行国际贸易和整顿帝国货币,好处多多。
得到六十多万弗罗林赔款后,富得流油的拉斯洛大手一挥,出资两万弗罗林金币,雅各布的富格尔家族出资五千金币,还有一些对此感兴趣的奥地利贵族们也参与投资,初创的银行便拥有了三万弗罗林的巨额启动资金。
银行的运作问题,拉斯洛交给雅各布去处理,这些商人最懂得怎么用钱生钱。
像是放贷啊,货币兑换,甚至是商业汇票这种业务,雅各布都有涉及,毕竟威尼斯银行和美蒂奇银行的成功案例已经摆在眼前。
而在德意志地区,自阿尔布雷希特二世1438年为了稳定奥地利经济秩序而颁布驱逐犹太法令之后,还尚未出现大银行这种新奇事物。
于是,打着“帝国银行”的名头,雅各布开始为拉斯洛打造一个覆盖德意志的银行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