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汉文帝 第84章 压轴大作

作者:大明小金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31 07:48:54
最新网址:www.xyylz.com

皇极殿内,刘恒目光扫视着眼前都已经站起来的大臣。

方才不论是令藩王捐银输粮,又或是减免赋税,于刘恒而言,不过是顺水推舟,只是前菜罢了。

此刻,他亦是明白,是该将早已准备好的一件东西拿出来了。

这件东西,才是真正的压轴大作。

一念至此,刘恒端过桌上的茶碗,轻抿一口茶水,随后开口道:“诸卿方才所言,皆谋国之言,大善。”

“然朕以为,诸卿之法,不过扬汤止沸尔,非触及根本。纵有一时之效,却难得长远,非万世之法也。”

说到此处,刘恒不免叹息一声。

群臣见状,亦是眉头紧锁,他们未曾料到皇帝对于方才群臣的建言,居然仍觉得不满意。

“陛下圣明,当已有良策在胸,臣请陛下赐教。”徐光启得到皇帝的眼神示意,立即出列。

刘恒微微一笑,开口道:“朕日前得一策文,其中言道,百姓成为流民,皆因无地可耕,无粮可食。故而最终无奈,为求活命,只得被流寇裹挟。”

“朕常读古之圣贤所作,以为欲安百姓,当令百姓耕者有其田,此为根本,亦是圣贤之言。如此,百姓能够活命,朝廷可增赋税,此方为两全其美之策,诸卿以为然否?”

“圣明无过陛下。”兵部尚书崔呈秀立即吹捧一句,刷了一回存在感。

“陛下圣明。”陆澄源非常罕见的站出来表示赞同。

有这二人一带头,朝中附和之声顿时此起彼伏,纵然有一二反对之声,也迅速被淹没。

然而,郭允厚却是眉头微蹙,他心中不免担心,出列道:“陛下,臣想问如何能令百姓耕者有其田?”

韩爌,钱谦益此刻缄默不语,静静的看着皇帝表演。

刘恒伸出了两根手指,道:“两个字,换地。”

“前番查抄魏逆及其余党,不论是国库和内帑,都有不少田地入账。朕之意,从其中拿出部分,与陕西有地之士绅互换,将陕西所得之地以官田授于无地百姓租种……”

“此草拟换地之纲要,诸卿细议之。”刘恒挥了挥手,顿时王承恩命人搬来一本本小册子,随后这些小册子被发到群臣手中。

郭允厚只是草草看了看,顿时眼中精芒闪烁。

只是瞬间,他就断定,这册子上的内容,若无数十年在官场上浸润的功底,绝对写不出来。

他不禁抬头,看向坐在上方的皇帝,这会是出自皇帝么?

韩一良接过小册子,略微翻了翻,仿佛收到了某种指示,急忙出列,高呼道:“陛下,臣以为此事断不可行。”

“卿仔细看过了么?”刘恒冷冷的瞥了韩一良一眼。

“臣……仔细看过了。”面对皇帝这般质问,韩一良吞咽了一口唾沫,硬着头皮说道。

“哦。”刘恒不以为意,继续问道:“那卿告诉朕,此册中第十二页写的什么?”

“这个……”韩一良顿时被这个问题搞的有些懵,连忙打开册子看了起来。

刘恒见状,心中冷哼一声,面上却是云淡风轻,轻声道:“罢了,卿且说说因何反对?”

“陛下,以臣愚见,此非利民之举。”韩一良沉声道。

“为何?”刘恒淡淡开口。

“陛下,将京师周围之地与陕西之地互换,臣以为,此举恐害小民百姓。”

韩一良此刻面向群臣,朗声开口,道:“小民百姓田地本就不多,一家少则几亩,多则几十亩地,不过尚且能够过活,若劳师动众,令其迁徙至京城,姑且不算其他,单单这路程就是一笔花费。此外,这些百姓还需在这京畿之地安家立命,所需更是不菲,此等百姓在陕西尚且能够活命,若至京城,焉有其活命之机?”

一番话语,大义凛然,好似考虑的十分详细周到。

然后,韩一良却感觉此刻身旁有一人轻轻拽着自己,他不由有些不满,目光瞥向身旁那人道:“你拽我做甚?”

按照他的本意,是要再酝酿一番,势要激起朝臣共鸣,将此事彻底推翻。却未曾想到,在此刻被人打断……

那人见此情景,脸上不禁露出一抹无语之色。

“匹夫竖子,不足与谋……”

随即那人往旁边轻挪几步,距离韩一良起码三步远,这才停下。

工部主事陆澄源却是讥笑一声,合上手中册子,提醒道:“韩御史,我劝汝,还是仔细看看手中册子罢。”

“册子在第十五页已经注明,此番与陕西换地之士绅,所拥有田亩之数量已经限制在千顷以上。千顷以下,连互换之资格也无,怎会损伤小民百姓?”

“韩御史,汝方才之言,纯属无稽之谈。”

听到这些,韩一良顿觉尴尬无比,尤其是陆澄源那一双冷眼,满含不屑之色,激的韩一良恨不得在这皇极殿中找个地缝赶紧钻进去。

被人当面如此指责,实在是太丢人了!

“某说句公道话,陆主事,你方才说的有些偏颇了!”言官邹毓祚跳了出来,道:“韩御史方才所言确有疏漏,然就算不损小民百姓,损陕西士绅,亦是不妥。”

“倘若彼辈因为朝廷之故,损失田地财产,家中房屋,而朝廷得利,姑且不论这些士绅愿不愿意,届时若是真至京城,来衙门哭诉,到时候损的可是朝廷颜面呐!”

“依吾之见,此事断不可行也。”

“俗儒浅见。”未等陆澄源开口驳斥,薛国观就站了出来,只见他轻蔑一笑,随即道:“汝何以知之,此事会损陕西士绅?”

“陕西大旱,已有一年滴雨未下,此方才群臣见证,绝不有假。”

“当此之时,陕西士绅就不因旱情受损?”薛国观瞪着眼睛,神色激动道:“朝廷与其换地,非以产粮多少与之互换,而是以亩数互换。”

“而朝廷抄没魏逆余党之地,吾素知之,此皆京畿膏腴之地也。每岁产粮少则三石,多则五石。若以得失而论,此番受损恰恰是朝廷,而陕西士绅得利。”

“偏偏朝廷还要受尔等污名,若说有谁损了朝廷颜面,不是别人,正是因为你邹毓祚。”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