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汉文帝 第73章 为百姓读书

作者:大明小金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31 07:48:54
最新网址:www.xyylz.com

刘恒的车驾并未驶入国子监中。

即便他作为皇帝,这么做了也不妨事。但他仍选择将车驾停在国子监门前,随即缓步下车。

这是为了表达他这个皇帝,对于读书人的尊重。

“臣等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朱三俊率领国子监一众教谕跪地行礼。

“众卿平身。”刘恒朗声开口。

朱三俊勉强站了起来,只是仍是脸色苍白,身子止不住的颤抖。

见状,刘恒不禁笑道:“朕就这么令人惧怕么?”

“臣有罪。”只是一句话,朱三俊又吓得跪下来,匍匐在地。

“卿且起来,朕今日前来,不是来治汝之罪。”

温润的话语传入朱三俊耳中,不亚于天籁。

此时,朱三俊才有心去看面前这位皇帝,此时他的感受与先前截然不同。

之前在朝堂之上,皇帝气势凌厉,姿态咄咄逼人,简直在他的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即便是过后,他仍后怕不已。

然而此刻,刘恒给人的感觉却又是温暖和煦,犹如春风细雨一般。

明明是同一个人,但给人的感受却是天差地别。

扫视了一圈,刘恒轻声开口道:“国子监祭酒(校长)呢?”

朱三俊立即答道:“启禀陛下,原国子监祭酒在魏逆一案后,因陆万龄一事,已经挂印而去,新任国子监祭酒朝廷尚未安排。”

刘恒当即会意,当时朝野上下都在倒阉,原先这位国子监祭酒显然是生怕陆万龄这把火烧到他自己头上,选择辞官。

如此,倒也是相当明智。

只是,这等作为,难免让人轻看。

“带朕去见见国子监的诸生罢!”刘恒立即直奔主题。

今日他来,不就是为了这些国子监的学生么?

“臣遵旨。”朱三俊立即在前方引路。

不多时,刘恒来到一间学堂前,朱三俊在一旁道:“陛下,这是国子监甲字号学堂,国子监出色之学生都在此处。”

刘恒轻点了点头,朱三俊当即步入其中,随即开口道:“陛下亲临,诸生行礼。”

闻言,所有学生都放下书本,然后跪地行礼道:“吾等拜见陛下。”

“诸生请起。”刘恒信步走到监生之中,此时,国子监的监生闻言都站了起来,但脸上仍是难掩激动之色。

这还是他们首次距离天子如此之近。

“诸君请坐。”刘恒脸上挂着笑意。见面前这些监生虽然都坐了下来,但一个个神色紧张,刘恒开口道:“诸君不必拘谨,朕今日来此,是来看望诸君。”

“方才看到诸君在此读书,不禁让朕想起,过往朕尚在潜邸,习字读书的日子,如今想来,却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日子。”

“说起来,朕未登基之时,虽是藩王,却也是一读书人。今日,权且当朕不是皇帝,我们不妨做一场读书人的交流如何?”

“还请陛下指教。”监生之中,一人大着胆子道。

刘恒朗声道:“既然一场读书人之间的交流,那朕想问诸君,诸君在此,为何读书?”

“为名乎?为利乎?”

“陛下轻看我等了。”一名监生闻言不由有些恼怒。

刘恒却是哈哈一笑,道:“读书人耻于言利,这是好事,然孔子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若得来之钱财乃理所应得,有何不可说?”

“不过卿之言,倒也无不当,读书人若为名利读书,终归是落了下乘。”

刘恒话语一转,气氛亦是有所放松。

见状,刘恒继续开口道:“然如不知为何而读书,势必学而不得其旨,思而不知其意。光阴易逝,韶华易去,倘若不知为何而读书,诸君之大好年华不过白白浪费罢了!”

“朕登基虽说不久,但仍有一些粗陋浅见,还请诸君静听,希望对诸君能有所裨补增益。。”

“诸君皆知,国子监乃我大明太祖皇帝创于南京,后文宗皇帝迁都,国子监跟随至此,后又历经多位皇帝,虽历经变迁,虽屡遭波折,然直至今日,仍绵绵不息。”

“大明太祖太宗皇帝及历代先帝缘何如此做法?”

“朕想,最重要一点,其用心便在于网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所为何?”

“乃为天下百姓也。”

“故诸君在此读书,非为一己之私利,乃为天下,为百姓为读书。”

此言一出,顿时所有监生都瞪大着眼睛看着皇帝,满是震动之色,更是带有浓浓的感动。

此刻,在他们眼中,皇帝好似浑身都散发着光芒,每一个字都说到他们心坎里面去了。

然而,刘恒却还在继续。

“自神宗皇帝以来,我大明国势日颓,辽东建奴反叛,几番兴兵动武,皆损兵折将,一败于抚顺,二败于萨尔浒,三败于浑河……”

“陛下……”朱三俊忙想劝阻,这些话按道理来说,是不该当着这些监生的面儿说的。

然而他却被刘恒挥手阻止。

刘恒话语不停,继续道:“东南倭寇为祸日久,今又有猖獗之势,宝岛台湾被红夷侵占,西南奢崇明,安邦彦久有不臣之心,在云南巴蜀,为祸日久。”

“朝中官员党同伐异,一味铲除异己,为官清廉公允之臣,却饱受排挤,难有立足之地……”

“以致苍生饱受荼毒之苦,黎民有倒悬之危。”

“然而,我大明各地之王公贵族纸醉金迷,贪生享乐,穷奢极侈。朝中各级官吏肆意贪墨,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视百姓为鱼肉,上下一心,刮尽民脂民膏。”

“以致天下不治,民生困苦久矣。”

“我大明两京一十三省,所见所及,皆饥寒待毙之婴儿,刀俎待割之鱼肉。”

此时此刻,刘恒眼眶之中,满是泪水。

监生见此情景,不由大为震动。

古往今来,除了那些明君圣王,又有几人在意过百姓的死活?

而当今陛下,为百姓垂泪,足见其爱民之心。

“此诚圣天子也!”

所有监生脑海中不由自主的浮现这句话。

而对于贪官污吏,不由更加愤恨。今时今日,国家如此情形,都是这些贪官污吏所致,着实该杀。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