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汉文帝 第70章 混战落幕

作者:大明小金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31 07:48:54
最新网址:www.xyylz.com

局势仿佛在朝着不可控的方向狂飙突进,完全无法控制。

刘恒见着眼前这一幕最先开始也是有些懵的。

虽说是他暗中授意崔呈秀继续发力,但他万万没想到,这大明的文臣当着他这个皇帝的面儿,居然就上演了一副全武行。

不过只是片刻,他就习惯了。

汉初之时,朝堂斗殴,也是家常便饭,甚至有时候皇帝也参与其中。

还是他爹刘邦带的头。

曾经有一次,他老爹打算和戚夫人深入交流一下,结果被周昌正巧撞破,他老爹被坏了兴致,一怒之下就和周昌打了一架,最后还骑在了周昌的脖子上。

就算当初他继位之后,朝堂上有时政见不同,彼此饱以老拳,友好交流一下,也是常有的事。

只不过,如此大规模的朝堂混战,就算是刘恒,也被深深震撼了一把,着实有些大开眼界。

他不得不说,这大明的文臣,可还真是……

武德充沛。

思虑半晌,刘恒觉得,也只能用这么一个词,暂时来这么形容。

忽然间,一只靴子朝刘恒飞去,直愣愣的落在了他面前的案桌上。

群臣之中,不乏有人见着这一幕,立即吓得匍匐在地,哪怕连被人踹了好几脚,此刻也不敢动弹一下。

朝堂也因此迅速寂静下来。

无数大臣见着这一幕,惊恐的低下了头。

刘恒缓缓起身,将案桌上的那一只靴子拿在手中,随即目光冷冷的扫视在场所有的大臣。

皇极殿内,气氛压抑的可怕。

“卿等,可还真是朕的好臣子啊!”刘恒冷声开口。

眼前这些大臣,此刻一个个鼻青脸肿,官帽戴的横七竖八,有些甚至连官帽都找不到了,身上的衣服也被扯的七零八落,找不到一块好看的地方。

“臣等死罪。”大臣纷纷跪地,表示请罪。

“陛下,臣国子监司业(副校长)朱三俊有本启奏,国子监监生陆万龄逢迎魏逆,魏逆在时,便多言魏忠贤可比肩孔子,臣请陛下处置。”

刘恒只是冷冷的看着朱三俊,盯的朱三俊心里都有些发毛。

此刻众多大臣也深感朱三俊不识时务,这个时候,你再说这个不是火上浇油么?

没看到皇帝手里拿的那一只靴子么?

刘恒双手背负身后,来到朱三俊面前,冷声道:“朕有一事不明,欲问卿。”

“国子监监生陆万龄其本性如何?”

“启奏陛下,臣以为,陆万龄此人一贯卑鄙无耻,在国子监中,人品当属下流,故而此人为求功名富贵,才有附庸魏逆之举。”

刘恒轻点了点头,道:“既是如此,那当初卿可曾拒绝此人入读国子监?”

“卿若未拒绝,何以国子监祭酒也未尝提及一字?”

“臣……”只是简单的一个疑问,顿时令朱三俊不知道怎么开口。

刘恒却是话语不停,继续连声发问:“既然收录此人入国子监,依照卿所言,此人一贯卑鄙无耻,那何以卿不善加教导,令其改邪归正?反致其一错再错?”

“卿若无教导之能,却忝居司业之位,卿又该当何罪?”

“且卿若为忠臣,何以魏逆在时,不发一言?”

“臣……死罪。”

朱三俊跪在地上,被皇帝的一连串的疑问,怼的脸色涨红,不知该如何作答。

朝中不少大臣此刻颇为震撼,皇帝言辞之犀利,令他们叹为观止。

这和他们以往的认知完全不符。

也就是这朱三俊不识时务,明知道皇帝在气头上,还去招惹,皇帝现在仅是责问几句,已经可以说得上是涵养相当不错了!

若换做旁人,此刻已然是人头滚滚。

“卿且退下罢。”刘恒挥了挥手,道:“朕这几日会亲往国子监,视察国子监诸生。”

朱三俊消失在皇极殿中,大殿内的其余大臣此刻也是惊恐莫名。

尤其是看到皇帝手里拿着的那只靴子,更是吓得直哆嗦。

真要追究起来,如今皇极殿内的大臣,完全可以一黄册一黄册的送到阎王爷那儿点卯了!

刘恒拍了拍手,顿时,几名恭候在一旁的力士抬了几个大箱子放在了大殿中央。

刘恒打开其中一只箱子,箱子之中,堆满了奏章,他随手抽出其中一本,道:“这箱子之中,摆放的都是诸位近些时日弹劾魏逆余党的奏章。”

“还有那另外两只箱子,是各地送上来的弹劾魏逆余党的奏章。”

“尔等皆为朝廷肱骨,朕想问问诸位,朝中,真有这么多的魏逆余党么?真有这么多的大臣想要附庸魏逆,谋反作乱么?”

未等群臣说话,刘恒继续开口道:“朕以为不然。”

“彼时,朕为信王,尚在潜邸。以朕之见,朝中和地方不少大臣附庸魏逆,不过是迫于魏逆威势,若不然,便有性命之虞。”

“人常有贪生怕死之情,孰可见谅。”

“朕以为,朝中诸多臣工投效魏逆乃为事实,然并非真心投效,若定为魏逆余党,言他们谋反作乱,恐有些偏颇。”

“今魏逆已死,朕不欲再行追究。”

“奏章弹劾之人,仍任原职,方才乔尚书所言,三等罪下,朕皆赦免。”

“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朝堂之上,高呼圣明之声,如同海啸一般,绵延不绝。

“诸卿,朕明大义,此番赦免,实为国家,为社稷,为天下万民,诸卿今后不可再党同伐异,因一己政见不同,如今日这般,朝堂互殴,全然失去身为朝堂重臣的体面。如此做法,不仅辜负朕这一番苦心,更是有负于天下万民。”

“诸卿百年之后,命归九泉之下,有何面目去见我大明历代先帝?”

“为彰朕之心意,现朕于诸卿面前,将这些奏章全部焚毁,惟盼诸卿今后能够不生嫌隙,同心协力,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此诚朕之所愿也。”

箱中一本本奏章被投入火盆之中,烟火缭绕,无数大臣看到这一幕感动的都要哭出来。

皇帝如此苦口婆心,对于今日的朝堂闹剧,直接揭过,身为臣子,若是再犯,那可就不是人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