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yylz.com

乾清宫中,王承恩大口的喘着粗气。

茅元仪醉的不省人事,为了将其抬到这乾清宫中,他委实费了不少工夫。

“命御膳房做碗醒酒汤来。”刘恒轻声吩咐。

对于茅元仪如此醉态,他并未过多在意。

少顷,将汤药灌下,看茅元仪陷入沉睡之中,刘恒为其掩好被角,然后才长舒一口气。

于他而言,他所做之事不过毫微,若是能得一贤才,于社稷万民有利,则是一件大大的幸事。

王承恩则是怔怔的看着皇帝,心中暗自感叹这茅元仪好命。

大明历经两百多年,在今上之前,有十五位皇帝,何曾听说过哪位臣子值得皇帝亲侍汤药?根本闻所未闻。

而眼前这位已经喝的酩酊大醉的茅元仪,若真论起来,恐怕连自称为臣的资格都没有。

因为他未曾考过科举,现如今也不过是一介白身。

若是今日之事传扬出去,足够这茅元仪吹一辈子了!

想到此处,王承恩连忙命人将《武备志》捧出,道:“皇爷,此书是奴婢在茅元仪的居所中搜寻所得,奴婢见此书被茅元仪收藏在枕边,想来甚为重要。因此,将其拿来,还请皇爷御览。”

刘恒打开厚厚的书本,只是略微扫了扫目录,脸上顿时露出喜色。

“承恩,此事你办的不错。”刘恒忍不住夸赞。

乾清宫中,烛火摇曳,刘恒一页一页翻着,他越看,心中越是欢喜。

刘恒如获至宝,这本书,是他来到此处,见到所写的最好的一本兵书。

对当今的诸多兵书,刘恒亦是广泛涉猎。但这些兵书之中,不乏有一些是道听途说,又或者稗官野史,根本不足为信。

然而这《武备志》,却是不同,仅粗略来看,就能察觉出其体系宏大。

书中将古往今来绝大多数兵书以及战例都收录其中,可却不显纷杂错乱,仅此一点,便难能可贵。

而之所以如此,便是因为在这书中,茅元仪着实下了一番取舍的工夫。

去伪存真,所选用之资料,皆有翔实可靠的依据作为论证。

除此以外,整本书亦是划分成五个部分,分别是兵诀评、战略考、阵练制、军资乘、占度载。

兵诀评主要收录诸多兵书。

战略考则是选录古往今来诸多经典的战例,例如勾践卧薪尝胆,孙膑主导的马陵之战,三国时期的孙刘联盟,巧用火攻,大破曹军的赤壁之战,唐太宗李世民虎牢关之战,一战擒双王等等。

而阵练制则分为两部,一为阵,二为练。

所谓阵,收录的便是古往今来诸多名将创造的战阵之法,例如唐李靖创建的六花阵,戚继光所创建的鸳鸯阵等。

而练,便是练兵之法。以戚继光所编写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为主,再配合唐宋之际诸多名将的练兵心得。

军资乘下面又分八小类,囊括种种,从行军设营,到作战布阵,再到攻守城池,粮草供应,河海运输,火器火药等等,无所不包,无所不容。

最后的占度载,亦是分成两部,一是占部,主要记录的是天文方面的内容,指出天象在战争中所能发挥的作用。

而度部,则是详细的记录山川地理形势,和诸多关塞要隘,这其中,还有许多地图附录其中。

最令刘恒惊奇的是,这其中,居然还收录了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图和地理图志。

虽说眼下有些鞭长莫及,但长远来看,再兴航海,是有必要的,而且是必须要做的。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泰西之地,在历法之上,已然胜过大明,假以时日,待其国力强盛,焉能不对中华有所图谋?

因此,若是时机恰当,必须提前布局,做出针对。

而真到了那时,这《武备志》中收录的航海图志,就能发挥出莫大的作用。

此刻在刘恒眼中,这《武备志》,绝对是价值连城,就算是万两黄金,与其相比,也不过是粪土一堆。

刘恒看向床榻上的茅元仪,目光不免变得有些火热。

一本《武备志》尚且如此,能写出这等奇书的作者,又该是何等大才?

旋即刘恒不免重重叹息一声,如此大才,却沦落到这般地步,岂能不叫人唏嘘?

刘恒亦是深刻的认识到,如今的朝廷,贪官奸臣多如牛毛,但忠良之臣亦是不少。

区别在于,他这个皇帝,能否做好这个伯乐,令贤臣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若天下良臣,尽为他所用,这大明,说不定还真有一二中兴的可能。

天下英雄豪杰,何其如此之多?

刘恒目光眺向殿外,看向那已经微微泛白的东方,不由发出深深的感慨。

“水,水……”床榻之上,茅元仪嘶哑开口。

刘恒闻言,当即来到床榻边上,端过王承恩递来的水碗,小心的喂到茅元仪口中。

凉水入肚,心中焦躁顿时减去几分。

茅元仪这才睁开有些惺忪的双眼,看着身上盖着的这华丽的绣被以及周围的陈设,顿时疑惑丛生。

抬头又看到眼前之人不过十七八岁的年纪,身上穿了一件黄色衣服,衣服前胸,还有一团金龙图案。

“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

一数到金龙图案上面有五爪,茅元仪连忙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

只是确认过是真的之后,他连忙吓得滚下了床榻,跪地拜道:“草民茅元仪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尽管此刻他心中有无数疑云团绕,但他情知,现在不是打探的时候。

“卿平身,不必多礼。”刘恒淡淡开口。

“陛下,该用早膳了!”王承恩在一旁提醒道。

闻言,刘恒微微一笑,道:“茅卿,与朕一同用膳如何?”

“草民遵旨。”茅元仪看着一脸和煦的皇帝,自是没有拒绝的道理。

“陛下,草民现在身在何地?”许久,茅元仪终是忍不住问了出来。

“紫禁城,乾清宫。”刘恒负手而立,淡淡开口,继续道:“朕知道,你此刻心中疑惑甚多,用过早膳之后,朕与你详细诉说。”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