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皇建立千年世家 第6章 文治

作者:心肺汤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0-13 22:22:39
最新网址:www.xyylz.com

蜀都内城被分成九宫格的形式,上左是西六宫,为先帝妃嫔住所。如今已是元昌登基第六年,先是平定了内乱,稳固了内政,一片上升势头。

就把先帝妃嫔迁到外城,已经专门为她们建好庄园宅邸。

然后元昌把妃嫔迁到西六宫,原本的东六宫将被改成花园,木材和石料被迁到上中的载和殿,也就是君王的寝宫。

中左为存放礼器乐器,金银丝绸,宝石象牙的府库,不过现在还是空空如也。

中中是建极殿是君王接受朝拜和赐宴的地方。

中右是未成年的王子王女们居住的东宫。

下左是守藏室,收集存放资料的地方。

下中就承天殿,君王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的重大仪式都在此殿举行。

下右是朝臣办理公务的官廨。

西六宫,载和殿,东宫,建极殿都还是空架子,很多偏殿和内饰都没弄好,承天殿正在修建。

官廨和守藏室倒是修好了,后者还在扩大中。

因为太史遇到了问题,收集资料信息的工作量太大,仅凭他和手下几个人无法完成。

元昌见此于是在守藏室旁边建立学宫,让掌握文字的太卜和太史为师,召诸氏年轻子女入学,以后诸王子也要入学。

这天元昌正在观看学宫的修建,对太卜和太史俩人讲:“要整理出一个统一,覆盖全部文字的字板。

学生除了要学会识字,还要学些常识。”

元昌本想还要教授天文地理,数学历法,但是这些都是一些氏族世代为官,祖宗留给子孙吃饭的技术,他们要是断代,这些学问就真的要从头开始那种。

他们当然不愿意外传,但是耐不住元昌方法多,对他们道:“那你们家族就多生子女啊,多教几个,比如太卜掌握天文,你的子孙学会了,朕让他们到其他氏族,外番为世官,既能开枝散叶,又能把这知识掌握在你家。”

他们心想也是个好方法,于是试探问道:“庶孽可以吗?”

元昌完全不关心嫡庶,他只关心把这些在这个时代最复杂的知识传播到更广,把他们更大程度的用到生产生活中。

于是笑道:“就算你有一百个儿子,只要他掌握了你的知识,朕就能让一百个氏族恭恭敬敬,抢得打破脑袋的把他们请过去奉为上宾。”

几人又商量了那几种知识可以用此法,此时发现掌握巫(此时医巫不分家)天文,历法,刑狱的太卜会的太多,但是元昌又不能分其家。

元昌法子多,增少常,管天文历法,增大理,管刑狱,都由太卜一族的人担任。

内畿官员中,六朝臣是最高等级,下面还有辅臣群体如:小卜,祝,小尹等辅佐朝臣处理低级事务。

管理王室内务的宫臣如:缀衣,负责管理王室的衣服装饰。

牧人,管理王室车马。

小尹,总管一类事务的王室总管。

携仆,管理王室日常使用的各类器物。

百司,执行各类勤杂事务的小官吏。

庶府,管理王室财物。

元昌在朝臣和辅臣间增设表臣,把少常,大理加进去,又把工正和太蔷手下精于计算的少术,宫臣里的乐师,宗伯加进去。

太卜只看到其族中又多俩位表臣世职,但是暂时想不到,少常也是世袭,过几代就分家了。

就是变相的把太卜的职权分了大半。

元昌还担心他想起来,于是让他编纂一部历法,吸引他的注意力。

太卜不懂历法是什么,问道:“历法是什么?”

元昌也一知半解,随意道:“伏羲用干支纪年,如今已不合适用,我认为一年分十二月,有三百六十五天,每天分十二时。

每个月应种什么,是什么物候。

把这些整理出来就是历法。”

此时的人还是按照自己经验种植,而不是历法。但是历法对天文学有很大的推动,所以元昌要太卜做此历法。

元昌又想起什么,对已经有些激动的太卜和太史道:“就从明年开始,用元年记事。”

太史问道:“元年记事?”

元昌又想到农民的不方便,就补充道:“你以后要记载每年的大事,比如征伐,登基,入贡,行政,为史书,一王为一书。

制诸氏,外番大事,源流为表。

每年开头用华多少年,王多少年。

王年只对隶民使用。”

此时还是用甲骨,考虑到信息留存,元昌补充道:“极其重要的书表用青铜版记载。”

最后还是人不够,而学员学出来也是几年后了,都是想起什么就是什么,于是元昌亲自加入到这些资料的编辑中。

学宫建好后,元昌见诸氏才凑三十位十岁小童,很是不满,于是又命太宰往外番氏族送来年轻贵族子弟入学宫,至少凑够一百人。

朝臣很不理解这有什么用,但是王上似乎有无数个点子,而且后来都发挥了出乎意料的作用,所以一般都是从善如流。

元昌登基第七年,本想还是把注意力用到内政文教上,这天正在守藏室编修的元昌听到咚咚咚,沉重杂乱的脚步声响起,抬起头来却是太宰头上冒汗,急声道:“东方传来大事!”

元昌听完,脸色变得沉重,召六朝臣议事。

古羌人南下到天府盆地,又开发平原,种植水稻,进入文明时期,形成华人这一支。在这期间,本地土著多半都被同化。

但是与古羌人完全不同的东方土著,在和华人接触的过程中,也学会了简单的农业,加速了从旧石器到父系社会的进程。

这群东方土著自称巴人,崇拜白虎,内分巴、樊、瞫(音shěn)、相、郑五姓,占据着盆地东方大片平行丘陵地带,成为整个南下古羌人面对最强大,最难缠的部族。

史载华帝在位,曾带领整个南古羌人,三次大规模讨伐巴人,第一次大战于钟山,华帝失一子,丧三师,却六官。

又积蓄八年,再战于斗,华帝极其艰难的打败了巴人主力,斩首巴君。

又五年,战于武胜,终于降服巴人,去其两姓,入朝称臣,为巴方。

此战占据了广大的土地,分封弟弟为东牧一立氏,东右伯临巴氏,东左伯华蓥氏为辅佐,三氏世代镇守东方。

但是那有常盛时,百年前一立氏与华蓥氏争地,大败世衰,虽有其职,却无其权。

而巴方也因为压力减少,开始被相姓统一。

近几十年多次与三氏相争,二十年前临巴氏被灭,更是打乱了维持几百年的局势。

但是当时内服也处于动荡,对东方的巨变无法做出应对。

到了去年,巴方又开始对华蓥氏发起攻势,一立氏不救,但想不到华蓥氏一怒之下,直接向巴方投降称臣了。

一立氏孤立无助,但是已经得知内服平定叛乱,改易北牧,于是就派人求助。

但是巴方远不是赤氏能比的,工正等几位大臣都很犹豫,内服刚刚呈现出振兴迹象,胜负难料,赢了也耗内服元气,这几年的努力就付之东流,输了对内服就是巨大的灾难。

太啬甚至冷声道:“一立氏久不来朝,就让巴方和他相斗。等内服恢复鼎盛,八方咸服,再召内外服,平定巴方。”

工正道:“陛下,太啬说的有理,现在外服不朝,能用的只有内服之兵,胜负难料,不如再积蓄几年力量。”

元昌内心是打算讨伐巴方的,但是几位大臣说的也有理。

华王以王畿制内服,再以内服制天下。

沉咛道:“几位爱卿说的有理,但要是一立氏如华蓥氏一般,向巴方投降了怎么办?”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