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儿,为父幸好听了你之言,官家升韩章为大相公,看来暂时真不打算过继宗室。”兖王说道。
赵旭闻言疑惑道:“父亲,韩相公升任大相公,和官家有没有立储之意有何关系?”
“你不懂。”兖王解释道:“韩相公和范大相公私交甚好,两人更是一同主持过新政。新政失败后,韩相公自请外放,前两年才入京为相。当时有人担心官家是又动了实行新政的念头,强烈反对。”
“还是官家坚持,韩相公才得以担任参知政事。这个时候官家升韩相公为大相公,你觉得是何目的?”
赵旭沉吟了片刻,说道:“官家此时升韩相公为大相公,是想转移视线。”
“不错,不过不仅如此。”兖王说道:“奏请立储,若没有大相公参与,效果会大打折扣。韩相公是新党,那些守旧派不会和韩相公联合来逼迫官家。”
赵旭闻言仔细思索一番就明白了,提拔韩章为大相公,既能转移视线,也能分化朝臣。
不过官家还是失算了。
他记着就是韩章带头奏请立储的,态度还十分坚决。
对于韩章这种人来说,其实眼中没有什么新党和守旧派之分。
他只坚持他自己认为是对的事。
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存在很多弊端,可是嫡长子继承制度,传承了数千年没有改变。
即便一些不是嫡长的谋反成功后,还是会维护嫡长子继承制度。
其实根本原因,原剧中明兰已经道出了。
谁嫡谁长一眼明了,谁贤谁不贤却很难判断。
嫡长子继承制度,除了各种因素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定下名分,避免争端。
虽然并不能完全避免争端,夺嫡的情况还是存在。
但比立贤来说,已经算是很好的结果了。
官员逼迫官家立储,本意也是为了避免争端。
官家没有子嗣,又迟迟不立储,朝中官员人心思动,于国不利。
而且万一哪天官家暴毙而亡,储君未立,岂不是要出大乱?
官家想利用升韩章为大相公,来转移视线,延缓立储之事,只能说是打错了算盘。
不过这些他也不好跟父亲说,若是说了,指不定父亲会生出别的念头来。
赵旭和父亲聊了一会,就告退回了自己的院子。
“世子!”
赵旭刚进院子,陈卫就匆匆迎了上来,行礼道:“小的把人领进来了,却被王妃院里的马嬷嬷把人要去了。马嬷嬷说是奉了王妃之命,把人要过去调教一番,再送来伺候世子。”
“行了,我知道了。”赵旭闻言也没在意,而是问道:“赵成离开后,去了哪里?”
之前他就吩咐过陈卫,让他安排人监视赵成,看看他离开后去了哪里。
“回世子,成公子离开后,就回了越国公府。”陈卫说道。
赵旭听了也不意外,赵成只要不蠢,也不可能直接去邕王府。
只是他手上可用的人太少了,否则派人监视整个越国公府和邕王府,应该能发现什么。
…………
邕王府中院的书房内,邕王坐在书桌后,手里拿着一封信正在看着。
许久,放下信,面露思索之色。
“父王,越国公府那边送来了什么消息?”赵元问道。
“你看看吧。”邕王把手里的信递给了儿子。
赵元接过信看了起来,看完后惊呼道:“兖王真是好算计,若是兖王和英国公联姻,威胁就太大了。”
“没错,不能让他们联姻。不过兖王倒是给我提了个醒,元儿,你若是能娶英国公之女,英国公府就会成为咱们家的助力。”邕王笑道。
“可是咱们家和英国公府没有交情,英国公能答应么?”
赵元担心道:“而且现在官家还没松口说要立储,这个时候应该不会同意宗室和英国公府联姻吧?”
”孩儿都十七岁了,英国公之女过了年才十一岁吧?也不合适啊。”
“而且父王之前不是有意让孩儿娶李家姑娘么?”
赵元总觉得有些不对劲,按照他们父子原本的打算,是让他娶李家嫡长女的。
他认为求娶英国公之女成功几率不大,还不如娶李家嫡长女。
“李家女哪里比的上英国公之女?”邕王摇了摇头道:“若是陇西郡王还在,自然娶李家女更好。但是如今陇西郡王已经死了七八年了,娶了李家女,用处也不大。”
邕王口中的陇西郡王,是官家生母的弟弟,死后被追封陇西郡王。
“可是官家那边能答应么?”赵元问道。
“官家欠我们这一脉一个天大的恩情,若是我去求官家,官家应当不会拒绝。”邕王说道。
“父王,官家欠咱们这一脉什么恩情?”赵元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隐秘,有些好奇道。
“个中缘由不能说,反正我去求官家,官家应该不会拒绝。”邕王摇了摇头不愿意多说。
赵元闻言只能压下心中的好奇,想了想说道:“既然父王如此有自信,不如等兖王进宫之时,父王也跟着去,在兖王之前开口。到时候宣扬一下此事,也能打击兖王。”
“哈哈,元儿之言,甚得吾心,就这么办!”邕王大笑道。
…………
赵旭并不知道邕王父子的谋划,他也在一直注意着邕王的动向。
几天过去,见邕王迟迟没有动静,赵旭也十分疑惑。
莫非父亲猜错了,赵成背后不是邕王?
还是说邕王得到了高人指点,不相信兖王能够和英国公府达成联姻?
赵旭这边疑惑,邕王父子同样也疑惑,为何兖王这边迟迟没有动静。
正当邕王准备授意赵成前来打探一下的时候,立储的大幕拉开了。
大宋如今也算天下太平,因此五日才会举行一次早朝。
韩章升任大相公后的第一个早朝,就当朝上奏,言明储君不定的危害,奏请官家从宗室中择优过继,立为储君。
韩章弄的这一出,别说官家了,就是满朝文武,都被弄懵了。
朝中的守旧派,还在担心韩章升任大相公后,会不会上书奏请再行新政。
完全没心情理会官家过继不过继的事了。
这也正是官家想要看到的。
谁成想,韩章竟然会上奏,让官家过继宗室。
一时间守旧派的官员都不知道要不要附和,只有朝中还残留的几个改革派,和中立派出声附和。
官家回过神来就是大怒,有种被背刺的感觉。
呵斥了韩章一顿,直接拂袖而去。
早朝结束,韩大相公上奏过继宗室之事很快传遍了汴京,一时间过继宗室和立储的事,成为了汴京热议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