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yylz.com

朱元璋叹息一声。

多年的帝王生涯,类似投机取巧的行为,他早已司空见惯!

自从国家安定,免受战乱之苦,就连军队之中也难免混入了这类逐利之人。

那些曾以死守节之士,在太平岁月里逐渐消逝。

人类的劣根性似乎是在任何时期都无法根除。

“那照您这么说,如果咱们管理的村子被认为是利益至上的,村子里的百姓会怎么想?”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商人的看法几乎已成定式。

一个主动涉足商业的政权,除了要面对臣子的批评,指责其与民争利之外,最严重的是会失去民心。

对统治者而言,信任的建立异常艰难,摧毁却轻而易举。

任何统治者都难以承受信任的崩溃,那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在一旁的秦放被“黄老爷子”的话触动,激动得几乎要拍案而起。

“非得让别人知道吗?”

他对村里的情况颇为熟悉,

像“黄标”这样懂得四书五经的人已算是村里的佼佼者。

至于普通人,恐怕连账本都看不懂,更不会去关心公款的流向。

“你何不从中拨出一部分公款,直接支持今天你找来的这位朋友?”

“只要保密得当,谁会知道这是政府的交易?”

“只要事情成功,不就一切都值得了吗?

在他的双眸中,常常闪烁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朱元璋并非不明白商人在国家生计中的分量。

正如《太祖实录》所记载。

古代的智者帝王将民众分为四类,士、农、工、商,各司其职。

使得国家无流浪之民,物产丰富,社会和谐。

显而易见,朱元璋深知商人对民生的贡献。

至于传说中的三十税一政策,也源自于此。

后世有误解认为。

朱元璋不了解商人的高额利润,因而定下了三十税一的制度,使商人获利颇丰。

但这不过是个笑话。

出身草莽的朱元璋,哪里会不知商税对朝廷财政的重要性?

他不仅做过皇帝,也曾是乞丐,还曾担任过龙凤朝廷的丞相、吴王,对商税政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事实上,大明立国之初,商税并非三十税一,而是延续元代的十五税一。

然而,在洪武三年,朱元璋私下出巡。

发现商人以商税过高为借口,抬高物价,引发民怨沸腾。

商人获利,却让朝廷背负骂名,这如何能让朱元璋不怒?

在那个时代,账目混乱不清,朝廷对商人的真实利润知之甚少。

朱元璋费尽心机,在缺乏足够信息的情况下,不得不将商税减半,并对一众奸商进行了惩治,更进一步将商人身份降为贱籍,以此确保了大明的稳定。

在那个物资丰富、民众富裕的时代。

此举反倒是给大明带来了轻徭薄赋的美誉。

但朱元璋未曾想到,这一权宜之计,竟成为后世不可变更的成法。

如今,他有了苏远兵提供的详实数据,能够精准地调整商税政策。

他计划在提高商税的同时,利用数据严密监控,有效遏制商人哄抬物价的空间。

这样的策略让朱元璋眼前一亮,充满了斗志。

而苏远兵,对朱元璋对秦放的建议如此言听计从,感到无比震惊。

最令人意外的是,苏远兵本人也深信秦放的建议颇有道理!

“好,就这幺定了!”朱元璋决然地说。

“一切就按照秦先生的安排来!”

“小苏啊,秦先生刚才说的那些话,你理解了吗?”

“是,我明白了。”

朱元璋轻轻点头,继续说:

“这段时间,你就留在秦先生身边,好好学些真本事,将来我好把朝廷的事务放心交给你。”

“除了学习,秦先生的起居需要人照料,你也要尽心尽力!”

“遵命。”

朱元璋一直想派人过来协助秦放处理日常生活,但每次都被秦放婉拒。

秦放担心会影响到别人的生活,既然自己能照顾自己,便不想麻烦别人。

因此,每天只有在用餐时,才有几位村民来帮忙准备简单的饭菜。

现在安排苏远兵留下,对朱元璋来说,也算是解决了一块心病。

他站起身,拍拍衣服说:

“秦先生,今日天色已晚,我得赶紧去安排接下来的事宜。”

说完,朱元璋便迅速离开了小院。

计划已经有了大致的方向,他还需要回去和朱橚商讨具体细节。

当他回到乾清宫,朱橚兄弟五人正在商议着什么,心中不禁感到十分欣慰。

记得当初把他们送到秦放那里时,他们还常常争执斗殴。

朱樉、朱棡、朱棣这三兄弟,仿佛命中注定彼此不合。

然而,随着与秦放的交往日益密切,他们之间的紧张关系竟逐渐缓和。

这让朱元璋深感宽慰,对儿子们的抉择更加坚定了信心!

$(".nov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